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西电东送”的中线通道上,位于华东地区的安徽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保有储量和未开发量分别占到华东电网区域的85%和95%。2003年的原煤产量占全区域的70%,规划到2020年,全省煤炭产量将达到1.7亿吨,占全区域的94%。安徽煤炭资源优势明显。从长远看,资源是安徽最重要的资本优势之一,在融入长三角的进程中,如何发挥好这一明显的互补性优势,十分关键。安徽电网在华东电网中担负着重要的能源输出任务。“西电东送”的中线通道正是经过安徽送往长三角,“皖电东送”本身就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皖电东送”战略符合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相似文献   

2.
《中华商标》2008,(12):46-46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工商总局、农业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注册工作的通知》,广东省工商局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广东省实施的名牌带动战略和农业品牌培育工作,于2006年联合广东省农业厅,发起广东省农业品牌发展状况调研,重点对广东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品牌的使用状况和产业化的发展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3.
潍坊是山东的农业大市,因农业而闻名全国。但近几年来潍坊农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的竞争性急剧增加,潍坊农业的优势也逐步下降,潍坊农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会大幅缩水。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必须围绕转型发展主线,实施农业高端化战略,突出品牌化、标准化、种苗化和规模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规模优势,集中培育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4.
江苏宜兴工商局以优势农业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为重点,积极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全面推进“商标富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拥有柑桔、茶叶、大米、蔬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商标100多件,其中属江苏省著名商标3件,初步形成了以销售优质品牌农产品及其系列加工制品为主的促农增收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潍坊是山东的农业大市,因农业而闻名全国。但近几年来潍坊农业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的竞争性急剧增加,潍坊农业的优势也逐步下降,潍坊农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会大幅缩水。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必须围绕转型发展主线,实施农业高端化战略,突出品牌化、标准化、种苗化和规模化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规模优势,集中培育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市场竞争优势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死蜱是美国陶氏化学公司首先开发成功的产品,是一种高效、安全和广谱的含氮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对人畜毒性相对较低,杀虫谱广,防效优良。作为防治农业害虫的重要农药之一.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已经将毒死蜱列为取代高毒农药的重要品种,并被农业部推荐用作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专用杀虫杀螨剂。本文介绍了国内目前毒死蜱的生产现状、技术进展,阐述了毒死蜱的产品竞争优势.对其存在的市场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国内毒死蜱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价值链分工逐渐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趋势。由于全球价值链分工涉及中间品的进口,又涉及最终产品的出口,就产生了“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分工后的比较优势、规模优势属于“分工利益”,而“价格倾斜”优势属于“贸易利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最发达国家能从分工中获取“分工利益”和“贸易利益”,而落后国家在获取“分工利益”的同时“贸易利益”可能受损。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制造业部门竞争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已纳入国家“十五”发展规划。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群体是实施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因而有必要且可以建立研究模型,采用适当经济指标量化分析区域制造业部门竞争力现状。笔者据此进行探索得出一定结论。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安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因素催生了众多极具特色的农副产品。近年来,淮安工商局坚持把地理标志培育作为服务兴市富农的重点工作,科学规划、强化指导、淮安地理标志商标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市地理标志商标数量已达46件,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国第四,其中“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65亿元,成为中国最值钱的淡水水产品牌;“淮安红椒”成功入选2011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淮安大米”成功获选2013年“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当地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五个坚持”: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工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行业等角度,对邯郸市的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体上,邯郸在河北省11个城市中,其竞争优势居中间偏下的第6位,从其区域内来看,主要是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比重的市属工业和武安,涉县等的工业竞争优势偏弱,从行业来看,主要是纺织,建材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竞争优势偏弱,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1.冷藏车有无“绿色通道”?政策: 2006年1月,根据交通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门印发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全国“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按期建成,并于2006年1月15日起全部开通。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附加值生产链连接起来的众多企业及相关辅助机构呈网络型态的集合,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的生产性制度安排,往往代表着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起,产业集群陆续出现在世界各地,以其独特的组织形态赢得了原子式竞争中单个企业难以获取的竞争优势,如市场议价优势、区域营销优势、融资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信息获得优势及研发创新优势等,  相似文献   

13.
2020年中兴一号文化再度聚焦“三农”问题,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好农药管理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短期内煤价上涨、机组利用率下降,使得整个电力行业利润增长面临着较大压力。但巨大的行业需求增长和资产注入,让电力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全年业绩仍能保持较大增幅。从中长期来看,在政策和重组的预期下,机组利用率会逐步回升,其“政策优势、区域优势、重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优势产业内涵探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学术讨论热点,它的核心在于不同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条件选择优势产业加以扶持发展,避免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在整体上互补互利.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对区域优势产业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本文将首先阐述区域优势产业内涵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比较分析确立本文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区域优势产业的定义内涵、基本属性、特征以及形成机制,最后分别对优势产业与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梓贤 《冶金财会》2004,(12):15-16
广东省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韶钢)销售部,十多年来,随着产品的品种,销量和业务的逐年增加,以及对价格、销量、入库量、库存量等信息和监控的实时需要,通过财务人员和开发人员的不断交流和修改,建立了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韶钢内部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优势,从韶钢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结合韶钢“十五”规划和目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张诚 《中华商标》2013,(9):17-21
正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农耕文明和深厚的饮食文化传统,许多农产品和特色食品闻名中外,在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上有着先天的比较优势。地理标志是一种涉农性的知识产权,对提升区域形象,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地理标志注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使用中也存在重注册轻管理、盲目追  相似文献   

18.
一、创新带来内涵式增长 创业之初,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运用浙江民营企业所特有的区域经济优势、体制运行优势,制订了“科技强企”的创新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从“十五”到“十一五”计划期间,公司瞄准“打造先进制造业”这个目标,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中心工作,从设计研发、装备工艺到整个生产过程都贯穿着技术革新和改造,不断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在我国已进行多年,以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和空间扩散理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共同点都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实力的地区为中心,形成发展之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本位出发,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核心能力扩展到中观层次的区域核心优势。集一个区域中最佳组合的核心优势,发挥其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反哺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方产业政策是影响辖区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6—2018年债券发行市场的数据,考察受到地方政府“五年规划”鼓励的行业是否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债券融资。研究显示,地方产业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券发行利差,重点产业政策效应高于一般产业政策。异质性分析表明,比较优势在产业政策效果中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产业政策“推行”和“退出”具有产业政策间和政策内的双重非对称性:一般产业政策“推行”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但一般产业政策“退出”显著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重点产业政策“推行”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重点产业政策“退出”没有显著恶化企业融资环境。机制分析表明,地方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持、信用增进、信号传递、隐性担保和流动性风险作用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的稀缺性和支持力度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双重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动态效应检验发现,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推行”能够显著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而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退出”不会恶化企业的融资环境。本文为地方政府遴选和退出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并对规范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