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清初东南区域出现了粮食过剩的情况,于是,许多农民转而进行经济作物及手工业的商品经济生产,使东南经济日趋活跃,出现了康雍乾盛世的繁荣。然而,小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东南区域粮食减产,乃至成为缺粮区,粮价飞涨,老百姓生活困难,出现了闹赈、禁粜、抢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清廷为解决这些问题,拨款运粮至东南赈济灾民,赈济成为国家财政最大的负担。面对这些问题,东南人民出现了两派意见:儒生与城市平民主张禁止经济作物种植,发展粮食生产,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官府支持这种政策。可是,农村的农民与地主为保住较高的利润,却反对所谓的“重农抑商”政策,因而,官府禁种经济作物的政策无法贯彻。不过,清代中期东南区域发生的社会动荡也说明,缺粮至少已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嘉道时期东南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昌庆钟  饶武元 《中国农史》2001,20(4):50-54,14
清代江西经济作物的种植较之明代有了较大发展,其范围遍及全省各地,其规模也日益扩大,出现了一批经济作物专业种植者,且成为不少地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总体来看,由于粮食生产水平有限,致使经济作物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依然是清代江西经济的主体,封建的生产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我国东南沿海四省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粮食生产持发展迫在眉睫的现状;批出依靠传统方式已很难解决东南沿海四省粮食生产萎缩问题;提出要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东南沿海四省粮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迫在眉睫的现状;指出依靠传统方式已很难解决东南沿海四省粮食生产萎缩问题;提出要确保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只能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东南沿海地区粮食产需预测》课题组研究分析,到本世纪末,该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上海市)将会出现2000—3000万吨的粮食缺口。本文就采取何种粮食保障方式来保证该地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实行粮食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6.
清代江南地区社区赈济发展简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滔 《中国农史》2001,20(1):45-50,90
文章对清代江南地区赈济行为的社区化倾向作了简要梳理:在清前期(顺治至乾隆中期),以社区为单位的赈济已广泛存在,只是官方介入较多;从乾隆晚期至嘉道时期,随着国家荒政体系的逐渐衰败,社区赈济民间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由地方力量倡率的“小社区”的赈济活动不断兴起,并提负起重要责任;咸丰以后,社区赈济向多元化发展,但仍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由乡镇组织的赈济活动替代了以都图里甲庄圩为单位的小型社区的赈济。  相似文献   

7.
杨国安 《中国农史》2001,20(2):42-46
清代经济作物的种植较前代有了较大发展,并且呈现出区域性、商品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其中种植布局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桑、麻等传统经济作物虽然受到棉花的冲击而面积有所缩小,但在某些特殊有利的区域却异常集中和发达。棉花、烟草等新兴作物在普遍推广的同时,也日渐形成几大主要产区。在此基础上,全国开始出现了三大经济作物种植区。这些经济作物的区域发展,是地理环境和商品经济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效果,并且影响到现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布局。  相似文献   

8.
东南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目前我国最大缺粮区--东南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定量阐述了东南沿海地区不同时期耕地资源的生产车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对缓解该区人口-耕地一粮食的矛盾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粮食生产效益也持续下降。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外出务工经商相比,机会成本急剧上升,粮食从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转为比较劣势的农产品,有些粮食品种甚至处于绝对亏损状态,农民依靠种粮增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经营,或者外出务工经商成为理性农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粮食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粮食生产萎缩问题已经引起了全国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在全国粮食生产已实现恢复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北方原来缺粮区的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的形势下,这一地区的粮食生产却继续徘徊下滑,且其影响有逐步蔓延扩大和加深的趋势。笔者认为,沿海发达地区以粮食生产滑坡为标志的农业萎缩问题,是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的反映,它在沿海发达地区暴露得更早、更集中和更突出。这一问题的解决,对实现全国粮食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代佛山义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义仓是解决民食的重要储备机构之一,但在封建势力的控制下,大多数仓廪管理混乱,积谷溃散,成为贪污纳垢的场所。不过“天下四大镇”之一的佛山,其义仓却是当时南方优秀仓储的典范,它能长久地担负起赈济灾民的任务,使佛山渡过多次的社会危机。在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下,它不断地发展储备规模,正常运作,它浓厚的商业经营色彩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中国粮食仓储制度带来的新活力,这正是区别于传统的封建仓储的重要特征。佛山义仓已经不仅仅在农业生产中起到储备的功能,同时在社会管理中也成为重要的控制形式。佛山义仓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后人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粮食生产疲软;棉、麻、烟、糖、油料等经济作物波动剧烈:乡镇企业发展减速;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滑……再加上粮食合同定购由“抢合同”转为“逃合同”,从上到下对粮食纷纷叫紧。几年来一直作为改革前沿的农村,出现了这些矛盾,议论甚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缺粮群众生活安排浅析曾治亚当前农村群众生活安排中出现的问题一、粮食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缺粮人口逐年增加。近几年来,由于级级办开发区,国家公、铁路扩建,基建占地,农民建房和粮田改种经济作物等情况的出现,全市共减少粮食耕地面积1.2万亩左右。粮食耕...  相似文献   

14.
东南沿海地区民工短缺问题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农村经济》2005,(5):113-115
2004年春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存在民工短缺问题,它既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又危及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该区的生存和发展,本在探究东南沿海地区民工短缺的原因,提示这一现象的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扭转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短缺局面的具体对策,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南沿海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得以转变,加强职业培训,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5.
论储备粮量的界定及其流转王文举我国从1990年开始,各级政府陆续成立了粮食储备局,开展了粮食储备工作。在调节供求、平抑粮价保障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净化粮食市场环境,保护粮食流通顺畅,救灾备荒赈济灾民和参与粮食进出口贸易,保持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近来农村出现了一些农民种粮不积极的现象,耕作粗放,化肥、农药、投工等减少。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在于农用生产资料涨价,税收增加,田亩负担加重,大部分抵消了粮食提价的利益,致使粮食生产收益偏低。据全国3.6万户调查统计,在农村各项生产经营中,粮食赢利最低。1984年每亩粮食平均净收入85元,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7.
正五、清代的赈济清代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历史时期。据统计,在清统治的268年间,总计发生各种灾害达1121次。为此清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予以应对,其中与粮食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赈济。赈济是将粮食发给灾民的最直接的救灾方式,因此在灾情严重时,清朝廷允许灾区地方在严格按照制度呈报和勘灾的同时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前,我省农户户均只有2亩左右自留地,用这些耕地种植农户所需的蔬菜之类的小类作物,而粮食如稻谷、小、玉米等大类作物经济作物几乎都在集体耕地上统一经营,农户没有经营决策权。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全归集体生产队所有。自1983年我省实行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经营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户对经营的耕地有了完全经营种植权。户均经营耕地面积扩大到20多亩。  相似文献   

19.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基层粮站的人员被分流,区域性的粮食仓储作用被弱化,仓房、场地等资产大量闲置。随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粮食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将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在粮食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如何激活闲置的国有资产,做到保值增值,是当前基层粮食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地处鲁东南沿海的日照市东港区粮食部门来说.改造扩建基层粮站,盘活闲置资产,夯实粮食物流平台,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金元明清北京粮食供需与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历为金元明清四个王朝的都城。国都地位的确立,使城市与区域人口呈周期性急剧增长,粮食供需矛盾尖锐化,解决粮食来源遂成为历代之急务。当时北京粮食供给主要仰赖输入外地粮食和发展区域农业两大措施。供给北京的巨额粮食除用于皇粮、官俸、兵饷和匠吏工食外,还大量用于市场平粜,贫民赈济和近畿州县的救灾等。历史地看,为稳定和确保京师粮食供应,输入外地粮食和开发京畿农业应该是并行不悖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