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广春  王萌 《银行家》2012,(8):80-83
2012年上半年,在稳增长和调结构并举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下,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但房地产的紧缩政策却一直被强调和坚持。现实中的房地产金融运行生态显得的有些模糊,一些指标显示出房地产政策的紧缩效果效应;一些指标则与房地产的紧缩政策有相悖之嫌。在稳增长和调结构难以平衡的大背景下,房地产金融与房地产市场一样遭遇颇为尴尬的境地。货币政策温和回暖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正蓄力越冬  相似文献   

2.
新的货币传递机制的研究认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投资、消费和国际贸易三大途径发挥作用。房地产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9年起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超过了20%,近两年有所回落,2005年为21%。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多 《中国金融》2001,(7):33-35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水平对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以来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逐渐由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 ,货币市场也在快速、稳健发展 ,货币市场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联系更加密切 ,从而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间接调控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性条件。中国的货币市场是由多个子市场构成的 ,主要包括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一、拆借市场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货币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拆借市场上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短期信用融资方式进行流动性管理。由于实行法定存款…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以来,主张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的呼声很高。这主要是由于自去年年初就开始实施的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样好,主要是民间投资没有跟进,而且从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走势看,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的效应似乎正在逐步减退。那么,目前是否就应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的发展呢?笔认为,这种政策搭配目前尚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8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中介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要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上有所作为,就要突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障碍,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中介因素在货币政策效力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加强货币政策效力,突破传导机制障碍的关键是要在完善其中介因素-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上下功夫,其中包括大力发展货币市场、实施利率市场化策略,以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孟星 《浙江金融》2004,(1):22-23
住房是一种具有较高价格的特殊商品,买方往往缺乏一次性付款的经济能力,因此大部分购房者需要金融的扶持.金融市场上资金的宽松与否,会影响住房市场的景气.住房市场的这一特点,就使货币政策成为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重要手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依赖于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畅通,本文就在分析几种作用于住房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基础上,提出由于阻滞因素的存在,导致了货币政策作用于住房市场的效果并不明显,继而通过对这些阻滞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住房市场在货币政策调控下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货币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变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一般包括最终目标、中间指标和政策措施手段。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是四个方面。即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阶稳定,维持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中货币政策对于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是通过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紧缩或扩张国内投资和消费的总额需求,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的变化。当中央银行实行松的货币政策时,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刺激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王兆旭 《新疆金融》2010,(12):150-158
<正>引言当前,房地产价格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话题。尽管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干预房地产价格还存在理论上的争议,但实践却表明,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往往是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的先行指示器。而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更为显著。因此,货币政策必须关注房地产价格。事实上,2003年以来,我国已经多次出台了包括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三年货币政策回顾戴根有一、一九九三年金融形势特点1993年是我国建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在货币政策管理方面特别值得认真总结的一年。这一年,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秩序、抑制经济过热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避免了过去因治理经济过热而导致经济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2009年底推出的经济政策导致房价和物价不断攀升,央行虽然采取紧缩措施进行应对,但物价和房价仍处高位。对我国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及房地产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增加能引起物价和房价上涨;房价上涨能引起物价上涨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物价波动,货币政策需关注资产价格,同时应谨慎使用货币政策应对资产泡沫,并密切注意货币流动结构,维持货币供给流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国家针对宏观调控面临的新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新政,尤其是上半年较集中出台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单位GDP能耗达标、地方融资平台清理等政策措施。当前社会各方面较为担心这些调控政策实施及基数效应的叠加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也对人民银行今年以来的一些货币政策操作存有疑义。如何理解和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尤其是认真分析和积极应对制约江西省信贷投放的主要问题,对于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效,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2002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但房地产价格上涨.空置面积增加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报告在“四季度货币政策趋势”中指出,“要监测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适当比例适度增长,防止出现新的房地产泡沫。”这是自去年以米,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着重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进行警示性提示。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在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路径和信贷路径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时,会对房地产市场不同用途的分类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央银行制定相关货币政策时,应考虑货币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分类市场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率政策调整的经济背景及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淮  郑翔 《新金融》2005,(3):3-6
房地产生产和消费的发展与金融体系关系密切,金融货币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客观地剖析了央行2004年利率调整的宏观经济背景,分析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以及把握新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的房地产市场融资策略和未来影响房地产发展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房地产调控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多采取行政手段,而房价节节攀升的根源在于流动性过剩。消除房地产泡沫的货币基础成为房地产调控的重点,首先,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消除房价炒作的大环境,为此,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回归稳定物价本位,M2增长率严格与GDP增长率挂钩,控制新增信贷规模,有效引导外汇占款,及时纠正负利率,合理疏导既有的货币存量;其次,制定执行精准打击房地产业泡沫的货币政策工具,可采取取消房贷优惠、提高购房首付比例等。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目标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矛盾,一国货币政策很难同时达到多个目标.因此,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始终是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中争议最多的问题.新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选择,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政策     
《中国外汇》2007,(11):6-6,7
坚持货币政策稳定促进支持消费十七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落实科学发展现的一系列要求,是对央行工作的重要指导,完全符合金融业实际。我们要坚持货币政策稳定,促进和支持消费。  相似文献   

20.
自1997年以来,为了启动投资和消费,使宏观经济运行尽快进入景气状态,中央银行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如连续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调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出台窗口指导政策,扩大再贴现和中央银行再贷款规模等。但经济系统对这些货币政策措施的反应比较平淡,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民间投资和消费没有得到有效地启动,经济增长仍然缺乏持续的推动力。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还是货币政策的效力下降?本文将运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定量化的实证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将主要研究利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财政收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