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8月8日,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青岛崂山海岸边观看“麦莎”带来的海潮。不料一个巨浪袭来,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此时,正在岸边的河南打工仔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跳入两米多高的巨浪中,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一次、两次、三次,魏青刚与巨浪争抢着一个女青年的生命,他与巨浪整整搏斗了40分钟。3天后,人们才知道了英雄魏青刚的名字。离纵身一跃已整整一年,从一个不为人知的普通打工仔到一个家喻户晓的英雄,魏青刚的这一年也许注定会有更多的故事要发生——从打工仔到老板在沿海城市青岛大街小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河南青年魏青刚抱…  相似文献   

2.
20年前,柳传志的名字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今天,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已成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2004年12月8日当联想集团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震惊了全世界。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仅用10几年时间就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每一个在中关村创业的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3.
赵志龙 《英才》2006,(7):40-40
在那些试图融入异国文化的CEO当中,刚正式就任英博(Inbev)亚太区总裁的比利时人Dirk Moens绝对是个积极分子。现年59岁的他给自己取了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丁凯。不仅如此,两年前丁凯还公开表示:他领导下的英特布鲁中国公司,不想成为“在中国的英特布鲁”,而要做“中国英特布鲁”。  相似文献   

4.
CE:为何要和一位90后小朋友在一起投资?薛蛮子:吴幽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做投资的90后小朋友,也是一次偶然机会认识的。认识后,发现他很接地气,也曾自己创业过,现在和我一起投资,我们随便起了个名字,叫K天使创投,资金就来自我们两人,不从朋友那儿募资。CE:怎样算“接地气”?薛蛮子:自己创过业,知道创业者的  相似文献   

5.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3,(3):115-116
小刘最近刚买了一套新房,高兴之余,他望着洁白的墙壁发愁。墙壁装饰用什么好呢?他到市场上逛了几次,墙壁装饰还真不少:有墙纸、布、乳胶漆等,小刘一时拿不定主意用哪种好。用布吧,布一般用于酒店和宾馆,自己家用不好;用乳胶漆吧,又怕漆中的有机挥发物(VOC)对自己刚10个月的儿子健康有危害。正在小刘犹豫时,小刘的妻子小王从朋友那儿得到消息:一种被称为“墙面魔法师”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见到陈总,是在一次致富展会上。当时,陈总正在展台上讲述着他成功的经历,讲述着他自己发明的“多功能切割刀”的使用方法及市场销售前景。现场的很多听众都被他艰辛而成功的故事所感染、感动着。 陈百万——一个于世人眼里可能很俗气的名字,一个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发明人,一个身残志坚的民营企业家,用他无穷的智慧与无比的自信开创了一块新天地。  相似文献   

7.
海归二代     
他们没有父辈们“报国”的倾向,却苦于自己表外是个“中国人”,内里却是个“外国人”;他们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叫“香蕉人”国内长大——国外学习镀金——归国创业——取得成功后做慈善。这是第一代海归成功的轨迹。那么,海归的第二代呢?他们的真实状况如何?价值观又是什么?他们未来的天地还会在国内吗?两代人之间在传承什么?又遗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李占舟 《英才》2005,(8):85-86
案例“打造中国并购财务顾问第一品牌”,2003年初,北京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何劲松激情澎湃。当时,他刚离开国泰君安收购兼并总部副总经理的位置,率领一帮骨干,进入和君创业。  相似文献   

9.
3月25日深夜,《中国新时代》记者再度见到了孙宏斌。刚开完会的他,手里拿着一本大大的笔记本,穿一件黄色休闲西服、墨绿色灯心绒休闲裤,没系领带,头发也有些零乱。仔细端详,他的双鬓已有了些许白发。或许,这更接近他真实的工作状态吧。“我没觉得顺驰现在有多难。现在也有好几家基金来找我们,但是目前我不会跟他们谈,六月份以后再说!”尽管他明显变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再那么刚愎自用,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了”,但言语间,他依旧自信而乐观。《中国新时代》∶顺驰中国现在的战略重点是天津。与以往相比,在工作重点上有什么变化?孙宏斌∶最…  相似文献   

10.
张小平  赵亮 《英才》2003,(5):80-82
时下很多中国企业家喜欢玩一种叫“扮上帝”的游戏。这些人创业早期时,往往天不怕地不怕,高呼着“王侯将相,宁何种乎?”的口号,冲破一切规则、打破一切神像、用尽一切办法,去取得自己的位置。当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时,使开始不把自己当人看,他以为自己是神!于是在自己的鼓动或默许下,躁动的幕僚、无耻的媒体、肓从的员工,开始一场造神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不断刷新的财富数字让年纪轻轻的黄光裕连着两年坐牢胡润百富榜的头把交椅。虽然这位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国美老板总是慢条斯理地重复着诸如此类的话: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就当那个榜不存在,但这都挡不住罩在“黄光裕”这个名字上的金色光环,他的名字和他的光头一样在人们眼中闪闪发光,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出了头发。1987年黄光裕在北京珠市口大街开设第一家国美电器店的时候,这位17岁的汕头少年或许连做梦也想不到“中国首富”的头衔会和他有什么关联,但在最初几年的创业历程中,黄光裕确实显示了异乎常人的商业天赋。1990年,国美首创…  相似文献   

12.
"假如一个年轻记者研究了经济日报的特点,认为艾丰发文章最方便,他写了文章跟我商量,‘艾丰同志,用您的名字发表可以不?’我一看文章还不错就说‘行’。发在一版头条,作者写的是艾丰。他这样写了十年,人们还不知道他,用别人的名字写文章,一辈子也出不了名。我们的汽车、我们的企业‘用别人的名字发表’,图一时销售方便,但最后还是不能形成自己的名牌。"  相似文献   

13.
但是,笔者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值得探究,家乐福来中国安了一颗什么“心”?家乐福是Carrefour的中文名字,名字起得很平民也很喜庆,很中国化。笔者斗胆猜测一下家乐福的含义:家家安乐幸福,也可以理解成“使家家安乐幸福”。可是家乐福上下有没有这种“乐万家”的意识呢?有没有真正地把中国的消费者放在心上?或者大卖场,某些方面出现疏忽是难免的。潜台词就是:我们是大超市嘛,出点问题也是正常的!“可是,老大,你们想没想过,正因为在你们那里一天有成千上万的产品被卖出去,万一某种商品有问题,你们要害多少人?”分析家说是家乐福的供应链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上市”,一个充满诱惑又令人亦喜亦悲的字眼。掌上灵通创始人吴峻曾这样惊叹道:“掌上灵通上市就像一台好莱坞大戏,杨镭是第一男主角。”《飞向纳斯达克的分分秒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为那些渴求通过“上市”来实现自己梦想的企业家,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杨镭,一个自勉、自傲、自强、水不言败的ToughGuy硬汉了;一个恪守“专注”、“创业”、“踏实”、“低调”的人;一个有着传统价值观却领着一群20多岁年轻人一起创业的人……从中关村淘到的第一桶金,到把一个中国公司带去纳斯达克上市,他可谓是创业者中的“枭雄”。期间,他经历了什么?他是怎样创造通信史上奇迹的?他成功的秘诀又有哪  相似文献   

15.
曙光20年     
他是李进巅,不叫李书福。他喜欢硬桥硬马,钟爱浑身透着素冷之气的车轿,不爱小桥流水。他自知其力,绝不会选择那个渗着脂粉气的美人豹。1984年,他开始创业,身边只有9个好兄弟。祖籍山东的他,更愿意把自己看成是“揭竿而起”的晁天王。2000年12月26日,毛泽东的诞辰,他把自己的企业送入了中国资本市场,出生于鸭绿江畔的这个男人,自信可以再次书写以弱胜强的奇迹。现在,20年过去了,李进巅,这个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以及整车制造闯出些名堂的人又在想些什么?20年从无到有的李氏民营王国又给今天打天下的“大汗”们留下了什么?丹东,李进巅留下了他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3,(5)
时下很多中国企业家喜欢玩一种叫“扮上帝”的游戏。这些人在创业早期时,往往天不怕地不怕,高呼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冲破一切规则、打破一切神像、用尽一切办法,去取得自己的位置。当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时,使开始不把自己当人看,他以为自己是神!于是在自己的鼓动或默许下,躁动的幕僚、无耻的媒体、盲从的员工,开始一场造神运动——幻化自己的生平、升华自己的不同、神话自己的命定,把偶然总结成必然,把冒险演绎成胆识,把偶有灵验的平常人吹捧成无所不能的“上帝”。曾在一个电视对话节目中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被他的一  相似文献   

17.
<正>那是我在北京参加的一期培训。课间,安排了一位专家做讲演,做讲演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 少人喜欢经济的?"由于怕被提问,大家都选择了沉默。专家苦笑一下说,我先暂停一下,讲个故事给你们听。 "我刚到美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讲演。我发现一个有趣的 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大大地用粗体写上自己的名字,再 放在桌前。于是演讲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他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我不解,便问旁边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演的人  相似文献   

18.
标题似乎有点露骨,自称“圣经”也有大逆不道之嫌。不过,资本的天性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创业”的过程同时就在“创富”。而且,读者需要“圣经”—我们理解那是信仰所给予内心的一种激励。还是让我们直奔主题好了。2004年5月15日晨9点,《当代经理人》杂志社在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颁出了“2004年中国十大创业新锐”大奖。这十位获奖者,全部出身于“草根”、平民阶层。他们不拥有特权,也没有特殊的垄断性资源可以依靠和凭借。他们惟有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奋斗来改善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并成就一番事业。他们努力地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别人的命运。他们的成长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他们抒写的奋斗史,就是90时代以来的民营企业家奋斗历程的缩影;国企再造和创业国企,也可以从陈永强、杨其元的励精图治上看到希望。或者是为了生存,或者是为了事业,也可能是为了心中那一份不再寄人篱下的轻松,多数人心中都曾涌现过这样或那样的创业冲动。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选择了保持现状,只有极少数人付出了行动。最后,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赢得了鲜花、掌声和财富。为什么他们最后能够创业成功?在他们成功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和抉择?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吸收哪些“营养”?  相似文献   

19.
曹世中  王昭 《经营者》2001,(4):13-15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神奇的绿色王国——中国云南。 20年前,一个14岁的农村孩子背着箩筐上山采药,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追寻。滇南的大山一座连一座,滇南的山村一寨又一寨。20年里,他记不清自己走过了多少艰辛与坎坷。然而,路却在他的脚下不断延伸,越走越宽阔。 2001年1月15日,云南鸿翔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一天正是他创业整整20周年。20年间,这个贫穷的农村孩子成为一个拥有资产8000多万元,年营业额超过1.2亿元的私营医药企业董事长。他今年刚35岁,他的名字叫阮鸿献。他从大山里走来,他向新世纪走去;他是绿色的使者,他是健康与生命的守护神;他在孜孜不倦的生命体验与创业追求中,写就了一段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20.
无□张忠靳菁简单技术实现创业神话论是“时势造英雄” ,还是“英雄造时势” ,这两种说法用在天津一品科技的创业者杜国楹身上好像都能说得过去。杜国楹到底能不能算个“英雄” ,我们姑且不论 ,但他至少是个“人物”。卖书包也能挣这么多钱?杜国楹当过一年中学老师 ,然后“下海” ,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把“背背佳”产品做到年销售额近3亿元 ,品牌家喻户晓。他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和26岁的“小小年纪” ,往往会让同龄人涌起创业的冲动。一品科技1997年刚成立时 ,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 ,杜国楹手中实际能够支配的款项不过70万。但是 ,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