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作用于其中的各种条件总和,是会计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是会计外环境与会计内环境的有机组合体。会计与会计环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发展的源动力,会计对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又有能动的反作用。会计信息失真不等于“作假账”,会计信息失真的范围更广泛.只要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会计信息.就可以说是一种会计信息失真。它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备受关注,在一定意义上已超出了会计范畴而演变成一种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信息失真也日趋明显,它与手工会计信息失真有一定的相似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很久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会计界,而会计信息披露的道德问题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不例外,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许多学者以规范和实证的方法对此作了探讨,以会计职业道德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有:罗正英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被人架空的可能性,即“制度虚置”的难题,并通过逆向定价的方式提出了改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剖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严重侵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目前,会计造假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会计诚信严重缺失。在严峻的形势下,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就会计失真成因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我国理论界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源于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关注。在失真的会计信息之中,一部分是由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会计舞弊行为造成的,另一部分则是由盈余管理所致。尽管盈余管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盈余管理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因此,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也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它和企业行为,尤其和理财活动密切相关。在西方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的。这些对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不仅对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公认会计准则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会计委派制是指委托人通过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以改变在原有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企业能轻易操纵会计账务的弊端,使委派的会计人员能站在委托人以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公正、客观地处理会计事务,从而达到尽量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从有些先期实施会计委派制单位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对于经营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制约了单位财务风险,确保了财政收入及时到位,明显地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但它也有其局限性。一、会计委派制与企业的理财自主权不相…  相似文献   

7.
高萍 《绿色财会》2006,(2):51-52
会计信息是指加工或者处理过的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数据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真实性被人为丧失。在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包括规则性失真、技术性失真和违法性失真,本文仅对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于会计工作实现其目标、发挥其作用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近年来假账、假数、假表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随意调账、调数、调表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弱化了会计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建立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机制,以切实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9.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有关会计规范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的一项制度创新,它对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普遍实行了会计委派制度。本文结合会计委派制的现状,就商业银行会计委派制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造成会计失真的原因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领导责任,也有财务人员本身的问题;既有体制上和制度上的问题,也有财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原因。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寻求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对于促进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我们认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地分类,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生产出来的。如果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那它必然与会计信息生产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会计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方式,实现了财务在线管理和在线办公,无疑是深刻变革,但这些变化也使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剧增,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授权方式的改变,潜伏着巨大的风险;原始凭证数字化,使得会计信息易于被篡改或伪造;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等方面。降低网络会计信息失真风险,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从网络会计所面临风险的薄弱环节入手,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信息失真,必然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失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危害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文针对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对会计信息系统各个环节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建设社会诚信,提高社会诚信水平,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制定科学、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加大证券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帕马拉特事件为案例,深入地说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与对策。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报告并借助新闻媒体向会计主体内外部的关系人提供的有用信息。作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考评企业的依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以及其真实程度,都对各方面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很久以来,会计信息失真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会计界,而会计信息披露的道德问题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诚信问题已经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虚假会计信息的“黑盖”下,总是能发现企业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一是企业的经营者,二是会计人员。从根本上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要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7.
综观会计工作实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会计工作人员人为的做假账,造假表,从而使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二是会计资料散失。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三是会计信息混淆,即由于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与当前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所采用的方法是假设在可确定的环境中不相一致,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从总的来看,会计信息混淆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它将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内外兼顾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是市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时有发生,且有蔓延之势。银广夏、安然、世通等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的曝光,表明无论是成熟的市场机制还是完善的监管体系,都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会计信息失真直接误导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助长贪污腐败,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应内外兼顾,多管齐下,既要注重人的因素,也要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政府会计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我国的国情,在我国对会计的规范化管理主要由政府来承担.近年来,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迈出了较大步伐,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的努力也卓有成效.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琼民源、郑百文和银广夏等会计信息舞弊、欺诈案件不断爆出.不可否认,现行政府会计监管体制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所作的基本分类。它既是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表现形式,义是会计确认的前提。会计确认是指把某个会计项目作为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等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过程。会计确认解决会计要素的定性问题,划分它们之间的时空界限;如何确认会计要素.直接决定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针对环境问题而出现的一门新兴会计.绿色会计要素与传统会计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拟就传统会计与绿色会计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