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稳定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及新农村建设事业影响深远,农村金融供给抑制及由此诱发的农户小额信贷难及风控水平低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秩序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系统性风险因素及非系统性风险因素展开分析,揭示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能力的若干关键因素;并从优化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环境,改革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健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和分散机制等角度给出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熊天 《农村经济》2007,(4):78-80
小额信贷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在经营小额信贷项目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此,本文重点从小额信贷供求失衡、可持续性发展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农村金融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大量撤出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下简称农信社)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主体.为进一步发挥农信社等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江苏省统计局在全省10个县开展了农户贷款效用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农村合作金融为农服务宗旨,不断增加农业的信贷投入,是加强其基础地位建设的重点所在。农村合作金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是由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支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加强农村合作金融基础地位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一要提高对做好支...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的改革,能否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支持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金融资金主渠道的作用,实现双方共赢,是衡量农村信用社改革成败的关键。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第一次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设青藏高原金融发展的繁荣区、金融生态环境的优质区和金融运行的安全区"的目标既是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必须跟进掌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围绕推进农村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信贷支农空间,切实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金融服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河南省的农村金融服务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农村资金供求失衡状况严重,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范围有限,金融创新和服务滞后等.为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需要从建立村镇银行、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方面进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杨军 《农业经济》2012,(7):98-99
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提出了多样性的需求,但农村金融供给缩小、信贷投向单一、金融产品单一.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需要从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主体、建立资金回流反哺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加强对农村金融理财环境的建设等方面来化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需要资金支持,而要解决资金问题,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具体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体系、拓宽商业信贷渠道和加快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披露以及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创新金融产品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社承担着"三农"服务的功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进行深入分析,既客观阐述了其业务优势,又指明了其不足之处及未来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马立党 《农村经济》2006,(11):89-9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当前,农村金融在支农方面的现状如何,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应注意把握哪些问题,农村金融如何推进改革和创新以支持新农村建设,文章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做为合作金融组织,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更应以持续有效的信贷支持为手段,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农村非正规金融长期活跃在农村金融市场,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基于信贷规模大、信贷主体多元化、交易灵活便捷等特点,笔者从供给需求、交易成本和经济主体行为三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现象的成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引导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高利贷行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金融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进行分析,肯定小额信贷的优势,指出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巨大信用风险严重抑制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信贷双方的动态博弈分析,认为各种制度的缺失和农村金融机构微观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是农村金融信用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村正规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依赖于独立信用风险主体的培育、农村金融生态工程的建设、博弈主体之间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博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及引导农村金融借贷双方重复博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商洛模式及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小额信贷扶贫成功的商洛模式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1)在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欠发达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农户间的联保,充分利用民间交往过程中所积淀的有关农户的资信信息,促进农村金融交易的发生,同时为实现农村金融安全构筑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线;(2)从小额信贷扶贫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农村合作经济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在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是家庭小规模经营的条件下是农村金融的主体,农村信用社要办成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3)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可以进行联合,共同发展;(4)农村信用社应该把小额、微型贷款作为目前信贷营销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璠 《农金纵横》2000,(5):8-11
我国农村金融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壮大,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业务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增强,对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商业、政策、合作金融构成了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 农业银行恢复前,我国农村金融主要由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组成。 1979年农业银行恢复后,由农业银行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从而确立了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农村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璠 《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2):13-17
我国农村金融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部门 ,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 ,它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壮大 ,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有力保障。近几年来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迅速 ,实力不断增强 ,对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商业、政策、合作金融构成了农村金融服务新体系  农业银行恢复前 ,我国农村金融主要由人民银行的农村信贷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组成。19 79年农业银行恢复后 ,由农业银行统一管理支农资金 ,集中办理农村信贷 ,领导农村信用社 ,从而确立了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分工协作的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一直没有停顿。近年来,金融在支持“三农’誓殳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无论在体制、机制建设,还是在业务操作和组织体系设计上,农村金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与目前金融的服务在相当程度上脱节,造成农村建设资金短缺、农村经济发展严重贫血、农民增收缓慢的状况。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倾斜“三农”,集合多方金融力量,形成扶持农村建设的合力,从而真正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因此,解决“三农”融资困境依然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银行对新疆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目前农行的农村金融主导地位开始弱化,机构网点撤并,农业信贷投放收缩,经营效益低下。而新农村建设急需农行的改革及功能调整,应充分发挥农村金融骨干与支柱作用,创新支农模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农行支持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