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供求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主要措施。自2008年以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与保障性住房需求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缺口。本文以经济适用房为例,通过使用经居民剩余收入比调整后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的方法来分析计算我国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经济适用房的需求状况,之后再与近年来的经济适用房供给数量做比较,求得供求缺口比例,基于此来说明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较大的供求失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前提下,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转移支付体制的分析,结合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提出我国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应措施建议,说明了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缓解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过大的矛盾,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缘于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主要致力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关于财政转移支付目标的界定与实施效果在学术界多有争议。本文以2009年公开数据为标的,以分税制集中地区收入增量与地区间再分配两大环节为数据分析的基本维度,对我国现行财政结算体制下36个独立结算单位在分税制框架下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以此说明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绩效。 相似文献
4.
1999年《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颁布实现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统一治理。随着公积金缴存额的持续稳定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闲置资金规模已达数万亿元。2009年10月16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发出将住房公积金的50%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的意见,旨在盘活闲置资金。本文主要就实行新政策的益处和实施难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效果,当前,我们应弱化、取消非规范性、非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月国家为更有力地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政策。保障性住房政策出台势必会改变房地产业现有格局,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具体研究保障性住房政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对确保政策更好的实施,解决房地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稳定和促进一国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分析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借鉴,为优化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结构,实现转移支付制度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规范其分配方式和健全相关法制建设,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移支付与区域平衡发展是宏观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也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现实关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凸显等一系列矛盾,这显然是当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瓶颈。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一种区域补偿政策载体,是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更是筑牢边疆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但在实践中,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仍存在不足之处,在促进均等化等方面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政策预期,由此备受国内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既有研究搭建了转移支付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的基本分析框架,重点聚焦于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地方政府行为以及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并以转移支付的财力均衡效应、地方官员偏好等因素为抓手对内在作用机制做出了进一步的剖析。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在推动区域平衡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整体呈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长期趋好的特征,对口支援等具有横向转移支付性质的措施更是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但是,转移支付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发挥还有待提升,因此有必要在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对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是国家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面临的最大硬性障碍是资金短缺。因此,需要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建设应当通过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使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创新模式吸引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规划是涉及到城市发展的重要科学,规划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在以保障性住房为调控基础的前提下,城市规划在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因此应从宏观角度让政策和规划相结合,以此即保证了住房也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蒲文彬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2):13-13
住房问题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此问题的矛盾也日益明显。自1998年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商品住宅市场得以释放,同时也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祖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力图解决城市中无力购买商品住宅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群众越来越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解决和改善群众,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概念入手,回顾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从财政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最后给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但对于它的建设存在诸多争议。本文构建不变系数的回归模型,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所形成的投资效应,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是引起商品性住房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为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鉴于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过分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财政资金投入、投资率严重不足的现状,本文借鉴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经验,对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验借鉴与我国的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住房关系民生,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政府要承担责任.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是房地产市场调控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政府责无旁贷.本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政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我国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本系的模式选择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新疆现行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体系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符合新疆的经验借鉴与启示,对于解决新疆城镇居民中住房弱势群体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财力均等化转移支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条件,是落后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保障。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通常是按照一般公式分配的。本文首先通过均等化转移支付一般公式的推导和解释,明确了隐含在一般公式中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以及资金分配原则。其后,根据一般公式的资金分配原则,实证地分析我国唯一按一般公式分配资金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分析结果显示,仅就得到转移支付资金的省份而言,人均转移支付资金与财力水平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财力越强的省份,得到转移支付资金人均值也越多。这一资金分配结果主要源于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财力较强的省份,总人口中财政供养人口比重较高,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最终导致资金向财力较强的省份倾斜。资金分配过程中对少数民族省份的优待也是资金向财力较强省份发生倾斜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一次的“房地产调控新政”仍然在延续之中,它真正的进步首先就在于已经看清楚这样一个“双轨统筹”框架:即“保障轨”和“市场轨”,必须在一个“顶层规划”之下并行。在“保障轨”上,如果我们在“顶层规划”之下正确把握要领,把它的有效、基本供给做到位了,那么,低收入阶层、 相似文献
20.
财政分权框架下,转移支付是平衡县级政府财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促进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县域财政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转移支付对县域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论显示,转移支付总体上能够发挥财力均等化作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贡献最大,税收返还也有助于缩小县域财力差距,但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县际财力的不均衡程度。因此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