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初心,不仅是为了追索过去,也是为了拷问现在,更是为了继续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入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涵。职工互助保障的核心意涵是工会通过组织职工互帮互助,达到共享保障的目的。这就是工会开展互助保障活动的初心,就是广大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群众的使命。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历尽艰辛痴心不改。工会职工互助保障活动具有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前在工人运动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互助储金会为主要形式的劳动互助、生活互助和经济互助对解决工人困难、调动积极性、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6年之后的快乐 时隔6年,记者几乎不敢把眼前的阿强与当年的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职工互助保障是由工会组织开展的经济性社会互助活动,其中,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是广大职工迫切需要的一个保障产品。本文通过调研到的某省职工住院费用以及医保统筹赔付情况拟合出住院医疗保障产品赔付额的分布;讨论住院医疗保障产品的免赔额、最高限额、赔付比例,以及住院医疗保障的纯保费;对管理费率及风险储备金提取比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目前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针对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初步提出了关于健全职工权益法律制度保障的建议。本文的分析内容给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孟秀丽 《金卡工程》2008,12(8):42-42
破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一部法律.原有破产法解决的是市场退出问题,而新破产法还同时解决了关系广大"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再生问题.新破产法明确规定保护职工权益是破产法的一个重要任务,重新界定了企业破产清偿顺序,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但该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完善相关立法,加强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权利,增设破产企业职工重整申请制度,同时尽快建立起我国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直由职工所在“单位”负责实施,养老保障实际上是现收现付制的企业保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开始显现,领取基本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增大,像辽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全省总人口的10%,  相似文献   

7.
8.
受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和民政部低保司的委托,2004年4-5月,我们对四川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研究和评估。这个课题主要以文献研究为主:在四川省民政厅,我们翻阅了1997年以来与低保制度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工作报告、统计资料以及省内各大媒体有关低保制度的报道,整理出研究的初步线索,搭建起报告的粗略框架。然后,再对省民政厅及成都、德阳、南充等市及其所辖的若干县的民政局官员进行了个案访谈和座谈,还列席了省民政厅在4月26-27日在南充市蓬安县召开的“全省救灾救济暨低保工作会议”,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四川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创建和发展的过程、制度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与民政部门的官员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进一步完善这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较快,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市)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江苏滨海县从2000年实行企业改制以来,全县有15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成为私营企业,截至今年6月底,该县私营企业发展到342家,从业人员有28500多人。为了掌握私营  相似文献   

10.
享受待遇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822万人次,其中享受医疗及康复待遇占5l%,享受伤残待遇占24%,享受工亡等其他待遇占25%。 2011年享受待遇人员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5.55万人,同比增长10.54%。其中伤残职工占86.14%,因工死亡占1.23%,供养亲属占12.63%。  相似文献   

11.
12.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应收帐款应于收入实现时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强凋要“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职工数量较多,整体素质较高,社会影响较为广泛,对民主管理的呼声和要求也更为迫切。因此,完善  相似文献   

14.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低保制度的逐步推进,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在农村,1994年部分省区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到2006年6月,已有18个省、近2000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获得低保救助的人口有960万。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低保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制度,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6月上海市最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9年9月底,全国所有的城市和县政府所在的城镇全部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1993年算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历时十年,这期间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依实际情况曾进行了调整,其中有较大调整的是1998年和2002年。以下笔者就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计划单列城市(共36个城市,台湾省因数据不全未列入)调整后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依据,对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陷入贫困的人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可以有效弥补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解决的贫困问题。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保障贫困居民生活和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传统的城镇社会救助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