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立军 《山西农经》2022,(21):136-138
我国当前城市存在大量开展农业活动的空间,多数建筑的屋顶空间处于闲置状态,需要进行有效开发。屋顶农业能够利用城市中高密度的潜在空间,推动环保事业,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益。通过校园屋顶农业闭循环链的研究,挖掘屋顶农业潜力,摸索生态农业闭循环链的运作模式,为城市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2.
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山西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长期以来,国家对山西的定位使得山西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产业结构低级化,所有制结构不协调,高新产业发展滞后等等;如何实现山西经济的振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是推动农业工作非常关键的一步,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存在各种问题。为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数量及质量,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推广方式。围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采取多链联动模式进行分析,希望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及实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定义出发,分析了系统的组成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以此把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演变方向和发展过程,提出了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3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寻中国养老地产发展适宜性区域差异的评价方法,为养老地产发展商寻找目标城市提供思路借鉴。研究方法: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宏观发展水平、服务业发达程度、房地产市场成熟度以及居民消费能力4个方面入手,以16个华北区域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太原、呼和浩特、天津、包头、北京5城市已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石家庄、沧州、廊坊、保定、邢台、邯郸、承德、大同、唐山、秦皇岛10城市是未来养老地产发展的潜在市场,鄂尔多斯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适宜发展养老地产。研究结论:养老地产发展商在选择目标市场区域时应综合考虑人口老龄化率、城镇化率、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户均人数、恩格尔系数、人均GDP、主城区住宅均价、第三产业比重等区域因素指标。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农业区域发展的主导模式有立体种养模式;设施农业发展模式:特色模式;生态模式;一地一品模式;种养加、产供销等,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8.
一、山西民营企业技术现状   (一 )产业结构重型化、技术水平低 山西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基本上属于资源导向型的重型结构 ,从事煤、焦、铁等生产的企业占有很大比重 ,“户户点火、村村冒烟”成为山西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 1 998年对山西 1 0 5 0家民营企业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第二产业的企业占 5 2 .5 %,其中采掘业、冶炼业和制造业高达 91 %,且大部分企业设备简陋、陈旧 ,没有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二 )产品结构单一 ,科技含量小 在私营企业中 ,科技型企业仅占 1 0 %,高科技产品数量微乎其微。据 1 998年、1 999年对山西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也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模式分析,比较当前各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综合模式,并将BOT模式引入农业经合组织发展中。  相似文献   

10.
山西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有效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熵权法,通过对山西11个市的建筑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排名,为全面考察山西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就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3种,即再资源化模式、减量型模式、再使用型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特性,探讨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带来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模经济有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逐步适应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并提出了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循环农业良好氛围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大量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国家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该文紧紧围绕循环农业所倡导的"4R"原则,提出了以农田循环为基础,链接农户循环,铸造农村循环,构建农田—农户—农村"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的空间尺度;循环农业的组织形式应以政府为主体,拉动农户,联动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黄淮海区域未来5~10年循环农业的发展应以秸秆原位全量还田循环利用、秸秆菌业循环利用生产和秸秆养畜循环利用生产等为主导模式,并研发创新相应的接口技术,以期建立黄淮海区域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因子分析在农业气候区划建立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以燕山山区的迁西县为例,阐述了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应用因子分析建立年降水量模型的步骤,并对模型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因子分析在建立年降水量模型中,适宜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即:当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较差,且公共因子代表的主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相差较小时,适宜建立因子回归模型;当自变量与因变量线性相关较好,且公共因子代表的主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相差较大时,不适宜建立因子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对湖北省两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对政府参与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市场失灵"和循环农业的经济特性是政府参与循环农业的根源所在。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围绕循环农业的发展,分别从规划、立法和政策引导、项目推进、环境监管等方面着力推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与此同时,政府在循环农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如政策和法制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建立等。鉴于此,提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循环农业公共物品的供给、建立地方党政领导主抓循环农业发展责任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解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率。方法 运用Voronoi、GIS核密度方法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适宜性评价。结果 山西省农村居民点分布呈现出“南密北疏”的分布特征,且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海拔、坡度、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密度分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低坡度、低海拔的区域。在区位因素上随县城、公路缓冲区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分布密集程度呈反比下降趋势。此外山西省农村点适宜性分布以较适宜居住为主,其中适宜性居住所占比例达到32.08%。结论 山西省居民点分别同时受地形和区位的影响,其中地形影响较大,且整体适宜居住,文章可为优化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的布局提高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了探究其开发与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以山西省489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方法]运用最近邻指数、基于Ripley’s函数的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GIS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方法,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定量测度。[结果](1)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呈中部和东南部密集、其他区域稀少的分布特征;(2)Ripley’s函数分析表明景点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变化有所不同,并在37km处聚集强度达到最大;(3)核密度分析显示高密度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分区,而北部和西部密度相对较低,一级热点区包括太原-平遥热点核心区、晋城热点核心区和阳泉热点核心区。[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划分为晋北和晋西2个单核心均衡发展区,晋中和晋东南2个多核心不均衡发展区,研究结论对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规划开发和管理有重要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该文对安徽省现已形成的循环农业模式归纳为农业种养结合、立体复合型发展、农业副产物再利用、农村庭院型发展、休闲观光型发展5种模式。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将安徽省划分为5个循环农业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发展安徽省循环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内涵界定、选择取向及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经济特点等3个方面,对效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西省晋南、晋中、晋西北、晋东南、晋北和大城市周边六大区域的发展模式和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该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选取山西省1980~2010年农业经济和财政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GDP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农支出对山西农业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635,从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看,各项支出对农业GDP的作用差异显著,说明财政支农支出构成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促进山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