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攀  杨宇 《城市问题》2023,(6):4-13+45
以我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标度律评价城市人口规模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适配程度及其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与结构均与城市人口规模呈现显著的非线性标度关系,且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增加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来看,除科学技术支出与城乡社区支出外,其他支出的增加率均小于人口规模增加率。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规模修正指标存在空间异质性,组内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能较好地适配人口规模,超大特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相较于其人口规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经济性。研究结论可为优化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省会扩张指省会人口相对于全省人口和第一大非省会人口的增加,这一现象在中国各省广泛存在且持续强化。借助副省级省会和地级省会在行政等级上的差异,构建回归模型识别行政等级对省会扩张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行政等级推动了省会扩张:与拥有地级省会的省份相比,省会为省内唯一副省级城市的省份中省会人口占比、省会首位度分别增加0.05和0.87,省会为副省级且拥有计划单列市的省份中省会人口占比、省会首位度分别增加0.02和0.44。以非省会在1949年末的行政等级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支持上述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省会的公共品优势是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但近年来中国住宅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的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的持续攀升,正引起人们对房价是否会限制城市人口流入的担忧。而现有研究鲜有考虑不同类型人口下的房价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而忽略这种人口异质性的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可能存在较大偏差。基于此,将城市人口按户籍所在地和从事产业不同进行划分,利用中国2006-2014年206个城市样本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收入、教育医疗等因素后,本地居民对房价比较敏感,而外来人口并不敏感,而对实际收入比较敏感;房价提高会促进第二产业人口向第三产业人口的转变;进一步从不同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房价与城市规模正相关,但东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城市人口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从而,住宅价格的相关政策应关注人口异质性和区域差异,合理对待房价上涨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地区间人口竞争和人口跨区域流动的新视角,将人口跨区域流动因素嵌入到转移支付影响城乡公共服务投入的理论框架中,构建模型深入分析在地区间人口竞争背景下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城乡公共服务投入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城乡公共服务投入差距的激励功能受到转移支付直接效应和地区间人口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转...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8,(8):28-3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处于经济水平和发展规模双高速增长的新时代,城市化建设呈现出新的发展规律。本文基于城市体系视角,首先构建城市规模组合划分法,将城市非农户人口作为城市人口统计口径,在理论层面分析了城市规模及人口分布特征;其次,基于齐夫回归理论,结合城市人口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层次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城市化结构呈分散演化趋势,中小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人口重心。  相似文献   

6.
城市等级结构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研究中通常用人口规模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因而得出的结论不大符合实情。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度计算公式略作修正,先找出不同的专业职能等级序列,再在专业职能等级序列的基础上加权求和,得出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中心度,进而分析中国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析2003—2014年中国中小规模城市对于地区增长的重要贡献。结合专业化理论,在确定城市分析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功能的经济分类,进而提出了城市等级指数。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与地区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功能专业化通过替代城市规模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等级与城市人口规模积极相关,一些城市的城市规模与城市等级不一致,特别是在中小规模城市中更为突出,城市等级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小规模城市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王建国 《价值工程》2022,(35):34-36
本文使用2015年国家卫健委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估计了流动人口区位选择的条件Logit模型,继而模拟了京津冀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北京市人口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河北和天津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都提升到北京市的水平,对北京市人口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很小。如果通过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来实现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会较大幅度减少北京市人口规模,并小幅降低其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雷菁  郑林  陈晨 《城市问题》2006,(1):11-15
利用计算城市流强度的方法来划分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得出江西省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中的四个层次的城市,通过计算对划分结果的分析,证实利用城市流强度来划分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是一种切实有效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目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但城市群内出现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快于城市规模发展的高效率城市,也有若干经济规模发展慢于城市规模发展的低效率城市,高、低效率城市正在改变城市群原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的结构.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相似文献   

11.
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供了一个分析结构,把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城市扩张过程中的人口规模问题,以便做到对城市规模心中有数,既避免政策过紧阻碍城市化进程,又避免人口迁移失控导致城市衰落或导致人口过剩出现拉美国家那样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开始关心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提过了"低碳经济"。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探索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5.
我理解广义的绿色就业包括绿色人文环境。现在全球整个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从原来传统的福利国家,后来进入"双W型",就是积极就业和积极福利,现在西方国家又进入了人文绿色环境的社会保障,就是更高社会层面上的老人、年轻人收入分配、投入、产出方方面面人文绿色环境下的社会保障,就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世界环境变化越来越不适合人类生存居住,各国开始强调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并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本文对低碳经济下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低碳经济下的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城市人口规模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假设城市中心未知,通过对上海市全境212个街道(镇)1996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细分数据的量化分析,基于从业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变化的特征,反向侦测、筛选城市中心,然后利用反映城市中心辐射强度、广度、体量、形态四个指标对搜索出的城市中心划分层级,并进一步分析其特征以及不同层级城市中心的发展规律.最后,通过城市多中心发展现状与上海市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我国特大型城市多中心规划和实际建设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合肥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1991、2000和2004年人口统计数据和城市用地现状图,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以街道和社区为研究单元,对合肥市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和人口空间分布形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目前仍然是单核心城市,城市化正处于由早期阶段向成熟阶段转变时期;城市人口增长经历了从1978年以后的均衡增长到集聚增长模式的转变,2000年以来则呈现出扩散增长的态势;人口空间分布逐渐由1978年前的"风扇型"分布形态转变为"同心圆"式分布形态;人口郊区化趋势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霍文乐 《活力》2011,(8):79-79,89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特别是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的人口分布及产业配置,进一步证实历年来重庆市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8-2013年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北京、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承德等10个城市的市辖区人口、GDP、第三产业产值等统计数据,运用普夫模型、位序-规模法则、罗特卡对数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体系与经济发展等级规模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为该城市圈城市体系结构的增强、核心城市首位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