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行村务公开,群众拍手叫好。这项“阳光工程”增加了村务的透明度,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真正成了村集体的主人。村务公开是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它将村里的收支等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内容定期上墙,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村务公开栏被广大群众称之为“明白栏”,架起了干群之间一座“连心桥”。但时下不少群众看了公开栏埋怨道:村里设的公开栏变成了“公开难”,走了样,成了应付检查,遮目挡眼的“插花瓶”。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些村将公开的内容设在村部办公室里,群众平时忙于农活,很…  相似文献   

2.
关于上海郊区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建设专栏,市农调队单文豪以翔实的调查结果,揭示了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心理奥秘,70%的农民愿意向城镇集中,农民最愿意移居区县政府所在地城镇,多数农民希望政府帮他们集中,农民最大的担心是住进城镇后“生活开支增加”、“没有社会保障”和“找不到稳定的工作”,等等。这比我们某些干部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搞设计要现实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相似文献   

3.
在灌南县新集乡,中药材经纪人贾立祥的手机使用频率比乡长、书记高得多,滨海、阜宁乃至安徽毫州等地的信息员不断向他通报当地的药材行情。用贾立祥的话说,这些信息员,是他的市场“耳目”。在灌南县,这类能指导农民种什么和怎么卖的市场“耳目”遍布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科技下乡 ,指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科研部门 ,走进农民中间 ,把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他们。令人遗憾的是 ,这项活动在不少地方却没能真正办好。比如 ,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只在乡镇里搞搞 ,村组里依旧冷冷清清 ;有些赠送给农民的科技书籍虽送下“乡”了 ,但都堆在乡镇办公室里起不了作用 ;有的科技讲座、科普展览 ,场次似乎不少 ,却仅仅限于乡镇政府大院内 ;还有的仅仅是走马观花 ,“科技下乡”成了“访问参观”……对这些变了样的科技下“乡” ,农民们深感失望。变样的科技下“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真心想为农民…  相似文献   

5.
一个乡长诉苦说,他一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在乡里,他怎么能当好这个乡长?这样的"苦水",不少当乡长的都有。据了解:造成乡长不能常在乡里的原因有:应酬上级部门名目繁多的检查、验收、评比等活动;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各样的会议;为跑项目,争资金,不得不外出"公关";部分乡长"走读","身在曹营心在汉",三天两头回城里的家;少数乡长自己想出去,冬飞海南,夏游哈尔滨,天南地北出游等。乡长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地方官。党和政府的政策、形象的好坏,农民往往从乡长等乡干部的所作所为中去评判。封建时候的官吏每天都要升堂理事,何况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切不可让农民抱怨"基层干部不在基层,乡长不在乡",否则,离农民太远,会伤了农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瘦得像根柴,黑得像块炭,说话娘娘腔,行路如闪电”,这是山东省昌乐县朱汉镇李钦官庄村会计崔庆友给人的第一印象。虽说此人才50多岁,但干会计的经历却有近30个年头了,因此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老革命”。这些年,“老革命”可没少与“新问题”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张乡长上任栽柑桔,李乡长改种金水梨,王乡长继任建茶园,老百姓光累不受益".这是笔者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听到农民批评乡镇换届中,领导班子为出"政绩"不重实际,乱改经济发展战略贻害群众的一段顺口溜.  相似文献   

8.
某乡的王乡长衣着讲究,喜上电视。凡他下基层,必请县电视台录像报道,因得"电视乡长"的"美名"。虽然电视主持人大讲乡长与群众打成一片,但电视画面却只见他和乡里几个人在一起,群众都离他远远的。群众说:我们天天干活儿不是为了  相似文献   

9.
农谚有云:“收麦如救火”。眼下,正是“三夏”大忙时节,但在山东省五莲县,却没有像往年那样出现回乡帮工的民工“返乡潮”。在劳务输出大镇叩官镇,甚至还有不少农民在有组织地外出务工,一名青年农民说:“如今有了机械化,地里的农活妇女就招呼了。劳力趁农忙出去打工,找活儿还更容易些!”  相似文献   

10.
“订单农业”的出现,缓解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这本利国利民的好经在一些地方却被念歪了,“订单”成了一些政府替农民做主生产经营的“定单”。 诚然,政府无论信息渠道还是决策水平都远远广于或胜于农民,但由  相似文献   

11.
看了2002年第1期《农村财务会计》董毓虎同志的《我谈村级财务进“中心”》一文,心情很是激动,该文说村级财务进“中心”之后“从运作上看,弊病还是很多”。但从我镇反复实践的情况来看,村级财务进“中心”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从源头治理腐败的最佳选择,是农民盼望的大好事。我镇于1997年成立“村级财务管理中心”,选聘5名专业会计为全镇38个村做账,同时实行“三签一审”制度。但由于管理体制(以原管理区为单位成立记账办公室)的问题和相关制度不健全,也出现了做账不及时、监管失控等问题,于是,镇政府决定于200…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关键在村党支部。在既定方针政策下,如何发挥枝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推进机关报农村建设,显得至关重要。最近,市农经学会《上海农村经济》杂志编辑部与金山区农委、金山区经济委员会村级经济办公室在金山区漕泾镇沙积村召开“村官”话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村官”以“新农村建设与‘村官’责任”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内容摘编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一、“三农”问题现状 农业、农村、农民,称为“三农”。农业的振兴、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在任何一个国家,“三农”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如何利用有效的政策支持来扶持“三农”的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在发达国家,对于“三农”的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高额的补贴扶持着农业的发展,我国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4.
说来有缘,我在中学时是一个被公认为“死读书的尖子生”,后来却鬼使神差般地报考了福建省农业学校。1983年毕业分配时,又义无反顾地走进山沟沟的霞碧公社经管站。但自从进入农经干部行列,便深深爱上这一被誉为“替农民说话、为集体管家”的农经管理行业,几经周折不改初衷,坚持不离开她。刚参加工作时,即赶上全县开展“四、三、二”清理整顿农村财务活动,我这个当时稀有的“中专生”,立即被公社领导作为业务骨干使用,并独立完成了一个村的财务审计试点和农村经济调查任务。可能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年即安排去配合乡党委…  相似文献   

15.
“资本总是要说话的”,在现代企业里,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对于上市公司,资本说话的主要方式是“用脚投票”;对于非上市公司,资本说话的方式是董事会和股东会。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模糊,导致资本与权力脱节,资本对于决策管理并未发挥作用,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资本依然无法“说话”。 资本无法“说话”:资本与权力脱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消费越来越大,然而有一样消费说起来却很让人尴尬,这就是“科技消费”。据一项调查表明,某村350户农民中,每年能拿出一定资金主动购买科技书刊的只有30来户。何以造成农民在“科技消费”上的不热?据调查分析,主要是农村图书市场上科技书刊匮乏。在农村一些书摊上和新华书店里,大多数只经销一些武打、言情之类的书刊,而对农民的生产有帮助、指导作用的科技书刊却很难看到。农民要想买一本科技图书,只有跑到十几公里,甚至更远的城里去买。有时来回的路费比买书的钱还多。农…  相似文献   

17.
前些时兴手翻看《西游记》,觉得有个情节很有趣,很值得玩味,说的是唐僧一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拜完佛之后,要取三藏真经。不料却有两位“小人物”边叶、阿傩拦住讨要“人事”。老实巴交的唐僧直言相告没有带,竟被暗中传了无字经。尽管孙大圣据理力争,但迂腐软弱的唐僧最后还是留下一路相随的紫金盂钵才取走其经《。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虽然虚幻荒诞,但却来自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五百年多前的吴承恩老先生早已洞悉这种因“小人物”从中作梗导致事情受阻的“中梗阻”现象,把这种社会弊端深刻而形象地描绘出来,既诙谐幽默…  相似文献   

18.
稻草和牛粪在普通农家是最寻常不过的农产品剩余物了,在我国农村地区也是随处可见。而我们的记者近日在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采访时却发现,那里的农民用这些不起眼的稻草和牛粪做起了“增收”的大文章,演绎了一出“变废为宝”的致富故事。  相似文献   

19.
谈到自己的成长过程,胡承霖对记者说,是党把自己培养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农业科技专家,与粮食生产打了一辈子交道,对农业、农民有很深的感情,“我愿意终身为农民做事”。很质朴,却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20.
一墙之隔不相往来,擦肩而过互不说话,不少门对门、楼上下的邻居住了好多年却形同陌路,这是和谐社区建设中并不和谐的“音符”。为此,江苏省启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全市城区20个社区以“倡导文明新风、共建和谐社区”为主题,以加强人际交往、加深邻里感情、促进楼院文明为着眼点,以“一次楼道集会、一项互助活动、一个楼道公约”为基本要求,由居民代表、社区活动骨干自主组织,广泛开展“邻里节”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