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泛舟夜游西湖,无疑是广大市民和来杭游客夏季纳凉寻幽的好去处。 西湖夜游是杭州西湖游船公司的传统经营项目,自上个世纪80年代推出以来,一直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但近两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夜游活动已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化需求。因此,如何创出特色,丰富西湖夜游活动的化内涵,做好西湖夜游这篇章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人民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休闲需求渐增长。据国际有关组织预测,2015年,世界将逐步进入休闲时代。今年4月,在杭州举办世界休闲博览会,为杭州创建“东方休闲之都”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杭州旅游、休闲重要空间的西湖,其令人注目的游船如何在软、硬件方面加速休闲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1,(16):38-39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湖泊已成为人们追崇的休闲目的地。如诗如画的西湖、浩浩荡荡的太湖、深澈洁净的千岛湖、清幽生态的东钱湖——每个湖泊都个性别具,令人向往。而在众多湖泊的角逐中,西湖挟千年文化之丰厚积淀和近年休闲品质之刻意打造,俨然成为休闲湖泊的典范。尤其是申遗成功后,全国各地湖泊城市纷至沓来,竞相向西湖取经学习。  相似文献   

4.
杭州知府鄂敏与《西湖修禊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敏 《杭州研究》2007,(4):182-188
杭州西湖自唐代得到开发以来,就以其绝美的风光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观光客。历史上歌颂西湖的诗歌灿若繁星,但是大型的群体创作却极为少见。因此,清代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闰三月三日由当时的杭州知府鄂敏发起的西湖修禊诗会,无疑具有一种特殊的价值。这是一次集合了至少六十一位诗人的修禊诗会,是西湖史上绝对值得记载的一次文化盛会,在许多著名文人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其踪迹。本文拟结合我们当前形势从传统的修禊活动谈起,着重对鄂敏其人、该次修禊诗会,特别是修禊诗会的结晶——《西湖修禊诗》进行全面的考察,力求重现这场文化盛会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发掘更多富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胡春梅 《特区经济》2007,(8):185-188
三峡游船在我国游船旅游中独具特色,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对长江三峡高星级游船旅游者的特征、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评价等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三峡游船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关怀,企业支持,文化唱戏,三者情感相映,融汇贯通,通过“西湖之夜”近3个月的演出,产生的轰动效应已经成为杭州城、西湖畔、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颗冉冉升起的亮星。冯顺达主任从改革入手,创建杭州东坡大剧院品牌,引进民营机制、资金机制;立足歌舞、杂技、魔术等多项曲目,结合杭城丰蕴的文化品位,打造出的“西湖之夜”,努力做到求变求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政府多方引导,企业与文化的结合,走进市场,体现价值,协调发展,创建品牌。  相似文献   

7.
杭州因西湖而名,唐山因南湖而靓。5月19日,《人民日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唐山南湖欢迎您”的巨幅广告。唐山南湖因“好玩、生态、神奇、文化”而赢得“北方西湖”的美誉。靓丽的南湖,靓在这里是一片废墟,一片塌陷区;而今,己破“壳”而出。  相似文献   

8.
灰蓝 《上海国资》2010,(6):78-79
6月5日下午,中国第一艘太阳能混合动力游船“尚德国盛号”在上海黄浦江畔正式启航。”尚德国盛号”游船由全球最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尚德电力投资建造.上海大型国企国盛集团负责运营.  相似文献   

9.
三峡黄金航道奠定了游船的主导地位,进入后三峡工程阶段,库区江面变宽,航行条件改善,三峡游船需要进行转型,谋求新的增长空间。文章探讨了长江三峡游船的地位和作用,回顾分析了三峡游船发展的历程,剖析了三峡游船现存的问题,认为后三峡工程阶段库区可重点开发豪华游船、普通游船、旅游快艇、高端游艇和滚装船等五大游船产品,最后就三峡游船公司经营、营销网路、线路编排、管理措施、岸线资源、品牌建设、游船活动、船岸联营和游船产品等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魏  晏子 《上海国资》2012,(1):44-45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上海浦江游览沿线完成了规划治理,观赏景点装点一新,各家游船公司本当自此走出亏损之路,赚个盆满钵满,但事实却非如此。两年来即便规模最大的上海浦江游览有限公司也接连亏损。作为上海特色游览项目,目前浦江游船日接待游客数不满1万人次,仅为香港维多利亚港的一半,每年来沪的游客中仅有4%乘坐游船游览浦江,浦江游船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相似文献   

11.
徐晶钰  盛筠  王新 《中国经贸》2011,(10):105-106
城市“生态文化”是协调解决人与自然问题而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城市文化生态发展包括与时代发展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建设。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是科技生产力的发达,其生态建设、历史文化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杭州西湖的生态文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生态文化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微言微语     
《中国西部》2013,(8):162-163
西湖本该恬静清幽,可如今的西湖总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近日,浙大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竹在杭州两会上提议对西湖进行“收费限流”。  相似文献   

13.
西湖湿地的西面、西南、南部与沙漠直接相接,接壤线长达400多公里。西湖湿地是阻挡沙漠东进敦煌的最关键生态屏障,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龙井村一带而得名,简称龙井,属于炒青绿茶类的名茶,被誉为“绿茶皇后”。因笔者在此承包茶园多年,龙井茶区的山山水水几乎跑遍,对西湖龙井茶的产、制和品赏,都有亲身体验,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证处由原杭州市拱墅区公证处和原杭州市西湖区公证处整合而成杭州市级公证处,于2007年2月正式揭牌。根据《公证法》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同一平台.公证执法。在公证机构整合层面.浙江走在全国前列,西湖公证处又走在全省前列。记者走进营业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湖公证”朱红印鉴,既是标志。更是品牌,寓意公正凛然,正义正气;螺状指纹,刻印心中,西湖公证,一诺千金。  相似文献   

16.
钱明 《杭州研究》2009,(2):169-174
王阳明与杭州的关系可分为游玩型与传教型。西湖等湖光山色可谓阳明游玩杭州的主要对象,书院寺庙是阳明传教杭州的重要场所,明代杭州所建的几处书院,大都与王阳明有关。作为心学家的王阳明,热心推介以诗文、艺术见长的洪氏世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杭州才子文化的某种态度。西湖周边的佛寺道院不仅为阳明的思想创设提供了极佳场所,而且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这也是他决意要在杭州建书院、兴讲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涛  赵春霞 《杭州研究》2008,(1):131-139
杭州市政府调整了西湖风景区的管理体制后,向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投入了巨额财政资金,并对陆续新建和整修的数十处公园景点实行免费开放,随后,杭州市区的旅游经济取得了巨大效益,其他产业也健康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和关注。我们称这一现象为“西湖风景区模式”。本文在分析了西湖风景区模式所产生的效应、目前面临的困境后,进而提出了从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财政机制和拓展财力来源入手,辅之以人事政策改革、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等举措,以期进一步完善西湖风景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称赞杭州西湖的名句,是北宋文豪苏轼对一城一域风情概貌的绝佳赞美。其实“西湖”与“西子”本身也存在着一种历史地理上的契合,距离杭州90公里,即为西施故里:浙江诸暨。打开诸暨市政府门户网站,我们会看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西施故里在诸暨”的醒目宣传贴;身临诸暨市,你更会处处于细微之中感触“越国古都”的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19.
凯君 《辽宁经济》2008,(2):66-69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用似不经意的寥寥数笔,就勾勒出杭州西湖的风采,写尽了西子湖的万般柔情。在世人眼中,西湖俨然成了落人凡间的仙境,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游客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只为亲眼目睹魂绕梦牵的山光水色。可惜美景再好也毕竟是他人之乡,观览之后总有一别,何时再来又成未知。西湖成了多少人难以割舍的情结!人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要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也能有一个西湖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20.
从历代记载来看,西溪作为杭州“副西湖”的定位,留下镇作为湿地旅游的商贸中心,应该是符合历史发展轨迹的。本文认为,保留本区的传承文脉,保留本地原有河山特色,保留既有的商贸文化,应是近郊古镇开发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