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故障区段定位是核心内容.其主要作用是: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在最短时间内自动判断并切除故障所在的区段,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从而尽量减少故障影响的停电范围和停电时间.选择科学合理的故障区段定位模式,大大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及对供电可靠性的改善程度.当前的配电自动化故障区段定位手段主要是有信道模式、无信道模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三种.文章分析了配电网故障区段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2.
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配电线路自动化.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时,要进行快速判断,排除故障段,保证非故障段的正常运行,减少停电范围.重合器与跌落式分段器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隔离故障区段95%以上,既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为配网自动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网络化继电保护是就地保护和远方保护相结合,在避免配电系统再次受故障干扰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完成故障自动识别、定位、故障自动隔离、网络重构直至恢复非故障区段供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晋城供电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城农网改造建设中的运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为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重要依据.城市配电网络自动化系统是电力部门改善供电质量,提高供电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城市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了晋城市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并提出了馈线自动化的两种模式,对我市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对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供电可靠性是供电部门的一项硬指标,需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要求。文中从供电可靠性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三个主要因素:线路故障率及故障修复时间、非故障停电、用户密度和分布,针对影响因素提出4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加强线路设备巡视和落实管理责任、完善配电网网架和缩小停电范围、应用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10千伏以下配电网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发生故障从而影响对用户的供电.配电网故障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配电线路通过分段开关分割威各个供电区域.当某区域发生故障时,及时将分割该区域的开关跳开隔离故障,然后对非故障停电区域迅速恢复供电.避免了因线路出现故障而导致整条线路连续失电,减少了停电范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单向阳 《北方经贸》2014,(1):111-111
随着石油产业发展,对电量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由于地理、气候等实际问题,油田电网配电线路在实际应用中故障较多,这不仅给实际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故障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定位故障区段及故障类型,迅速实现检修、抢修,从而有利于提高油田电网供电的可靠性、高效性,从而提高油田电网的整体供电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朱睿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305-305
作为供电设施的重要纽成部分之一的1OkV配网线路,安全运行是满足用电户用电质量的关键,如何才能提高1OkV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减少配电线路故障而造成停电事故的发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为此,供电企业只有在保障用电客户安全可靠用电的同时,必须对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配电线路故障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技术措施,才能预防配电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企业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2013年10月国网枣庄供电公司实现配电自动化全覆盖,配电自动化系统监控报警信息是配网调控人员有效监控配网的重要手段。监控报警干扰信息的大量上屏直接降低了监控质量和事故处理效率。尤其是当配电网出现故障、异常、操作等情况时,配电自动化系统在短时间内会发出大量监控信息,极易造成遗漏重要信息而威胁电网安全。为了实现从传统调度到智能调度的转变,枣庄公司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配网管理水平为目标,共累计投资4.9亿元,建成投运了珠海许继生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已完成610条配电线路的智能化改造,其中安装配电自动化柱上开关7708台,环网柜388台,达到了配网智能监视预警、配网故障自愈控制的功能、实现了配网的经济优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10kV配电网因其直接面向用户侧且运行环境复杂,在实际运行中线路跳闸或者单相接地故障多发。快速确定、隔离故障点,减小故障停电范围以及缩短故障停电时间,成为摆在10kV配电网运行维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典型故障案例介绍了故障指示器、馈线自动化开关等配电自动化设备在10kV配电网故障抢修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成效,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改进性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