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造林是人为扩大树木数量和面积、提高观赏和各项功能的基础性工作.如果人工造林树种选择不当将会给林业工作带来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的浪费.在人工造林工作中对树种选择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林业人员发挥技术上的优势,做好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工作.本文对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描述,说明了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的要求,提供了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的技术性指导,希望可以对人工造林树种选择工作起到技术支持和预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近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只要按照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母树林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苗木、就近扩展延伸造林、人工平茬促进丛生的综合方法,是提高水曲柳造林成活率,改善树种生存、生长状态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是常见的针叶乔木,具有适应能力强、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是人工造林、防风固沙、快速造林的主要树种.落叶松在我国北方分布面积广,是森工企业的主要经济型树种,是三北防护林和人工造林工程主要的林业品种,因此应该加大对落叶松的研究工作.落叶松的人工繁育是一项技术难题,本文通过落叶松种子、育苗、移植和病虫害相关工作的描述,提出了做好落叶松人工繁育技术的要点,希望可以促进落叶松人工繁育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树种选择在人工造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树林建造的效率,是人工林建造成功的关键。通过对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的探讨,分析了我国造林树种选择中所存在的误区,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致富天地》2012,(2):46-47
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的地区,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造林地上,通过选择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采取高度集约经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成材标准,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人工用材林。一、树种选择的一般原则正确选择适宜造林树种是提高速生丰产林培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速生丰产林造林树种的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生物学原则。选择的树种应使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6.
植树造林是林业资源增长和扩大的基础,造林是林业资源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增长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林业发展到新阶段应该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人工造林可以制止林业资源快速下降势态,培育珍惜的森林资源资源,为社会提供发展所需的林业资源.本文对人工造林提出了技术上的思考,提出了人工造林、树种选择、种苗处理和抚育管护的技术要点,希望通过对人工造林技术的控制,提升人工造林的质量,用人工干预的办法丰富林业资源  相似文献   

7.
人工造林发展到现今主要经历了两大发展时期,第一个人工造林时期,其栽种的林木多已成材,主要是以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为主.第二个人工造林时期,主要从2000年开始直至现在,这一时期的树种成活率主要受到栽种地环境、气候以及立地等因素直接影响.同时,部分人为因素也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本文笔者就多年从事造林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质量进行粗浅的探讨,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原产于我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红花尔基沙地,自20世纪50年代在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人工引种用于固沙造林试验成功以来,人工造林发展很快。多年来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中樟子松造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造林树种单一、造林成活率低以及不能更新等问题。因此,为实现樟子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总结并探讨樟子松人工林营林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樟子松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近2年来有关樟子松在造林和经营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今后樟子松沙地人工林衰退研究及经营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珍贵树种越来越对经济、生态的重要。我国地域面积广、气候条件多样为我国发展珍贵树种提供了发展前景。但是,由于人们对珍贵树种的作用缺泛了解,许多珍贵树种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加大对珍贵树种造林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珍贵树种应成为发展林业的重要任务。本文阐述了珍贵树种的有关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分析了珍贵树种在国有林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当前国有林场应加强对珍贵树的造林和管理,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造林地的选择西南桦在云南的宜林地为南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气候区。在滇东南其宜林地的海拔高度为400~1300米,在滇南为海拔高度700~1400米的地带,在滇西南为海拔高度800~1600米的地带。西南桦在热区生长的树种中是较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可以作为热区各种退化地造林的优选树种;也可在低质林改造,退耕还林工程中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