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完善的耕地保护政策对于耕地保护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分析我国现行耕地保护政策体系、耕地面积变化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的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4~1999年期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效果。分析发现:1986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87%的耕地数量(112.85万ha);1997年以来的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保护了相当于1999年耕地面积0.76%的耕地数量(98.47万ha)。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的现行耕地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而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难度较大。就此问题,从整体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角度,探讨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耕地保护与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阳香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23(2):5-8
根据耕地保护本质和内涵,提出对耕地保护本质全面认识,通过考察我国不同阶段的耕地保护政策,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关体制与机制视角,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了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几点有助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回顾了2012—2022年我国发布的耕地保护政策,采取政策量化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耕地数量变化、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不断完善和细化,但政策手段使用并不均衡;全国耕地数量趋稳并逐步回升,但也面临耕地总体质量不高、耕地生态建设和治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下一阶段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时,应科学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手段,充分发挥各政策手段的优势,特别是针对耕地质量建设和生态保护等问题,进一步从经济运行层面探讨经济手段的使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还要关注耕地涉及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耕地阈值、不同主体的需求问题,并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制度需求者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投资和经济发展(GDP)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带来压力.耕地保护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的幸福指数;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耕地保护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健全、登记制度分散且不规范.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必须通过转变耕地配置和利用方式来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就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耕地制度和耕地管理体系,创新耕地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实施管经分离的耕地管理模式等有效的体制、政策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浅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是目前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问题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关系,认为耕地保护必须在完善农地权利体系基础上,走“质量、数量并重“的道路,尽快将保护耕地的重点从行政区为导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向基本农田为导向的“优质耕地、优质保护“转移。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主的耕地保护机制下,农民缺乏保护斟地的内在动力。文章认为应当对耕地实行经济补偿,逐步建立起长效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耕地农业利用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调动起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有效保护耕地。通过对国内有关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实例的分析研究,文章提出了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新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深入研究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我国耕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针对耕地保护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探索实行积极的经济补偿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佛山市和东莞市、浙江省海宁市等结合本地实际,初步建立了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集体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尤为重要。为此,在分析耕地现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上严加耕地的保护、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保护耕地的企业与个人、从措施上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 的实现与耕地保护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的耕地保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部地区的人口、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引伸出西部大开发中的耕地保护战略定位、重点和目标,以及土地政策的配套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耕保意识开始觉醒期、耕保政策制定起步期、耕保政策体系初建期和耕保政策体系完善期;回顾、总结了各阶段的耕保政策及其主要特点;并对完善我国耕保政策提出建议:①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制,②适时将耕保政策转化为法律,③大力发挥农民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④尊重和认可地方的耕地保护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基本农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真正的保护执行主体;(2)基本农田保护带来的机会成本不能合理分摊;(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够科学;(4)基本农田的占补不到位,"占优补劣"成为通病.从经济学角度讲,基本农田所表现出强的"积极的"外部性及其"准公共物品"属性,为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应构建以补偿为核心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农民、村集体和地方政府都应成为基本农田保护补偿的主体,补偿的标准和方式由土地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所决定.结合新形势下基本农田保护要求,还应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研究目的:揭示中国当今耕地问题的深层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研究方法:归纳推理法,现象溯因法.研究结果:不合理占用耕地的问题之所以一再得不到根本解决,是因为对问题的症结缺乏认识,因而相应的政策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民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采取"世界上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实际上农地却最容易被征用.产权不明晰又必然导致土地市场化不充分,地方政府很容易滥用征地权,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全社会的利益.此外,发展城市和工业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农民和农村为代价的传统计划经济思路仍未扭转,被征用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对耕地价值的认识不足,耕地的外部性价值被忽略.对症下药的治本之策是: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将"征地"制度改革为"购地"和"征购"制度;重建耕地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把耕地的社会、生态价值和对后代的价值纳入农业效益;逐步全面实行农业补贴.研究结论:中国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明晰土地产权是中国耕地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浅谈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耕地的严格保护中寻求弹性保护,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弹性保护,包括数量弹性和空间弹性:然后分别从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内涵、基本农田指标分解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生态退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切实进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扩大农户经营规模,保证农户增收。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的内容包含政策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范围、对象、规模、标准、申报审核、资金发放、监管等10个方面。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各项农业直接补贴政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效果较为明显,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效果不大。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利于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促进劳动力转移。实施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必须克服过度扩大经营规模和引入非农经营主体的错误倾向,由国家进行规范,并通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来推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台湾农地政策的演变、土地使用管制、农地重划、应对世贸组织对策等方面的情况和所获得的五点启示 :(1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耕地保护政策 ;(2 )运用非经济手段对农地实施保护 ;(3)土地使用管制具有全面详尽的法律规定 ;(4 )农民直接参与农地重划 ;(5 )农地释出政策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7.
18.
世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农地减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综观国外农地保护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农地保护的政策与措施进行分析与概括,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农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合理地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我国耕地减少的现实危机及原因,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力求为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