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对于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方式、确认时间、确认金额有着不同的认定标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计算工作更加复杂、所得税核算更加繁琐.如何进行规范化的会计处理,需要财会人员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2.
孔令芬 《现代商业》2008,(15):239-240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使国内企业(包括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使国内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适应国际化发展需求,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9条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按照<条例>规定,即使企业提前收到租金收入的,只要合同或协议规定的应付租金日期未到,也不确认收到当期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一、做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企业管理、财务监督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也是财会人员专业素质的具体体现.做好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既是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要求的,也是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9月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一起构成我国劳动法的基本体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提高了<劳动合同法>的可操作性,让一些模糊的条款变得更加清晰,不足的条款更加完善,歧义条款得以明确.这对于妥善解决企业与企业员工群体的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认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会计要素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密切相关,但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与<企业所得税法>的税务处理有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调整及披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差异的根本原因 会计所得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会计核算程序计算的收益,确认的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纳税所得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确认的目的是核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保证国家税源安全、完整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因此,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会计所得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就必须分析<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制定的原则,这是二者之间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之前<企业会计准则>已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鞍法实施条例>采纳了不少<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但还存在不少的差异,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当然无可非议.如果财务人员不了解税法,就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造成不必要损失.笔者简要说明一下会计准则对有关资产确认计量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差异的地方,希在实际工作中,对财务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销售商品只有同时符合商品销售确认的5个条件时,才能确认收入.本文对商品销售确认的5个条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税前扣除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企业以前年度未能扣除的资产损失按以下方法处理:企业以前年度,(包括2008年度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年度)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而未能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年度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