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国际广告集团在过去一百多年中的发展历史,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其形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正如圈儿里流传的那句话“广告公司此广告、广告集团比资本”。国经单纯的广告公司已经慢慢转变成为有着雄厚资本背景的国际广告集团,它们中间既有雄厚家产的发展壮大如电通、阳狮,也有像IPG/Omnicom之类通过广告公司的互相联姻而发家致事,还有WPP这类兼并和收购狂人混迹其中。时代的巨变,让广告业和资本的关系越来越暧昧,而背后的操控者似乎一直深埋不露,他们凭借敏锐的眼光率领自己的队伍在国际资本的舞台上演出了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乔均 《中国广告》2005,(12):64-65
2006年以后中国广告市场将对外资完全地开放,这是广告业所期待的时代,也是广告业深为担忧的时代。跨国国际广告公司的高管人士不断放言,在今后几年,国际广告公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将加大对华投资,重点加大对中国本土广告公司的兼并:同时本土有实力的广告公司也纷纷放言,重组合资,加强兼并,强化联盟,提高竞争力。无论未来出现怎样的结局.可以断言,中国广告市场资本重组的划时代的阶段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陈刚 《广告大观》2005,(6):138-139
对广告集团化,中国广告业已经不再陌生。集团化已经成为中国广告业谈论最多的趋势之一。尤其对一些在各个区域都做得很好的广告公司,集团化已成为他们日常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些广告公司通常跟多家国际广告集团接触过,对很多广告公司而言,是独立发展,还是接受一个好价钱把自己卖掉?如果要卖,如何评估自己的资产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崔锐 《广告大观》2006,(4S):28-29
广告是商品,所以可以进行定价;广告服务同样是商品,所以也可以定价。如果广告是像苹果、桔子或衣服、布料一样的商品,那么完全可以明码标价。买东西就要有价格,来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一分钱一分货的商业规则自古有之。问题在于,广告公司提供的服务项目、范围以及广告体现的价值,如何能简单地以明码标价来衡量?广告公司的智慧当作商品给卖了,广告人自己主张的贩卖创意在监管部门的眼里,成为广告公司盈利的主要模式了。如果广告创造的价值能够投入一分钱、产出一分钱的话,这种标准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广告和广告服务给客户带来的价值该用什么来衡量?  相似文献   

5.
2007年底,有感于行业的剧烈变化,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分析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转型加速的阶段,正如广告已经成为一个极其混乱的概念,广告公司的含义也已经越来越不清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广告公司的变化更加诡异。全球广告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直接冲击着中国的广告业,而同时,中国社会、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又是中国广告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中国广告业发展的复杂背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广告公司的发展正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讨论广告公司的有关问题,必须要涉及到三类不同的公司:广告传播集团、媒介购买公司以及提供媒体资源或综合服务的一般广告公司。这三类公司各有不同的特点,必须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天澜 《广告导报》2006,(2):142-143
2005年年底,中国文物业开始全面面向国际资本敞开市场,未来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如何与国际资本, 国际广告公司相抗衡?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向何处去?去业内及媒体对这一话题的广泛关注中,中央电视台未来广告公司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作为CCTV面向市场全力打造的大型广告公司,2005年,未来广告公司年经营总额近20亿元,在高基数上持续保护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超额完成任务目标,保持了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规模第一的地位。人们纷纷把打造中国本土广告“航母”的期待目光投到未来身上。  相似文献   

7.
《广告导报》2006,(8):91-97
2006年对于中国的国际广告公司而言,或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政策对于外资广告公司全面放开,一些本土广告人士解读说,喊了那么多年“狼来了”,这回,狼真的来了。 2006年这就已经过去了一半,对于多数的广告公司——本土的以及国际的——一切也仍旧在有条不紊的前进着,没有并没有什么突兀的事情发生。对于外资广告公司而言似乎存在两条去路,选择独资或继续合资。然而事实上这个命题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便是出于此前合资的状态下,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乃至理念。外资公司其实也一直在沿用自己独立的体系,所谓本土化,是策略所致,而绝非合资的结果。对于本土广告公司而言,路只有一条,努力,继续努力! 进入2006年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行业的争夺已经不是原先所谓本土广告公司与外资广告公司的争夺,阵线已经不再是由国别来划分的了。市场在走向细分,广告公司再日趋专业,实力和对于市场的准确洞察才是存在的砝码!国际公司本土化,本土公司国际化的战略阐明了:中国广告,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们已经从太多的。中国声音”中来了解过中国广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本期专题,我们将从几位外国同行的眼中,来看看中国的广告。这一期的几位嘉宾也都是重量级的人物,杜孟先生曾获得法国最高荣誉——“法国荣誉勋章”,贺劲勋则是美国《AD Age》曾评选出的“全球广告人100强”之一……一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为了梦想来到中国。不一样的国籍,一样的中国路,我们听听他们将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相关原理,具体阐述了跨国广告集团全球市场扩张的经济动因,即跨国企业全球市场拓展和广告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双重需要。在此基础上,作者深度剖析了跨国广告集团全球扩张模式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选择不同模式的影响因素。文章最后重点分析了跨国广告集团在中国的市场扩张战略,以期为民族广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转型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9.
昌荣传播成立于1995年,从中央电视台广告代理起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业务不断拓展,资源不断丰富,资本不断积累。从一个本土广告公司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传播集团,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进军国际市场。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广告集团,对于广告业态的变化有哪些判断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高运锋 《广告大观》2000,(11):26-27
大卫&;#183;奥格威(以下简称奥格威)是20世纪世界广告界公认的一位大师级人物,是奥美广告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跨国广告公司之一,1989年加盟世界最大的传播集团之一——WPP集团。  相似文献   

11.
《广告大观》2005,(6):82-89
最近,有个老外带着不可质疑的权威语气向我说:“创意出色的广告公司比一般广告公司利润高一倍。”在科学面前,我不经大脑便相信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广告》2009,(5):50-86
2008中国广告公司媒体代理大奖 由中国广告杂志社与新加坡R3咨询公司联合推出,是中国最权威的广告公司成绩表,广告代理公司年度表现的最佳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缘起于对“广告公司自身形象塑造与传播”话题的关注,从“改革开放以来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传播”切入,将1981—2007年刊登在《中国广告》、《国际广告》、《现代广告》的2266条广告公司自身广告作为样本对象,进行了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分析和研究。随着分析视角的逐一展开,发现广告公司的自身广告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27年来在中国的本土或者外资广告公司的众生百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广告的发展进程中,提起那些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公司名称,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国际4A;然而,对于韩国的广告市场而言,广告公司的风景并非全为大型4A所占据,1973年1月17日.韩国大型财阀集团三星率先组建了自己的In—house广告公司——第一企划,并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一直处于韩国广告市场的领头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广告协会统计,美国1000位著名企业家中,有67%的人有广告从业经历。这让我大受鼓舞。因此我在1997年,结束了作为纯粹的广告创作人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随着广告公司的发展,我又跻身女报报业公司和五叶神公司参与管理。这几年,我几乎是用广告标准来管理公司的。  相似文献   

16.
《广告导报》2005,(2):16-16
和黄旗下TOM集团的独资子公司TOM户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日前计划以2亿港元收购马来西亚3家广告公司,进军该地广告市场。该集团正在跟这3家广告公司洽谈.如果一切顺利。收购计划预计在2005年5月之前落实。TOM户外传媒集团目前的业务遍布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去年营业额高达3亿美元.被喻为“户外巨无霸”.这家广告集团自去年起已定下拓展东南亚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广告的前行者——访意识形态广告公司董事长郑松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大的台湾竟冒出来一个叫意识形态的本地广告公司.自立门户.压根不理会国际4A 那一套,苦练真功.竟修得独家绝技.锋芒直逼国际4A.不仅从众多大牌广告公司中脱颖而出.而且佳作不断,已持续走红十几年.意识形态也成为台湾唯一一家两获台湾地区风云广告代理商的广告公司.并且每年在时报广告奖、亚太广告奖、龙玺广告奖等诸多广告奖项中屡获大奖。在1997年、1998年、2000年为时报广告金像奖获奖最多的广告公司,在1998年、1999年、2001年台湾4A 广告创意奖拔得头筹.并且有着司迪麦、中兴百货、东芝电视、裕隆汽车等一些服务十年以上的客户.称得上是叫好又叫座。意识形态也成为台湾最具颠覆性、最有争议、客户作品及代理商本身被报导率最高的公司,意识形态在不断改写着台湾广告的历史.并创下数项纪录。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已超越广告公司本身.同时也超越了华文广告圈。在法国"法  相似文献   

18.
林华 《广告导报》2004,(9):60-62
中国的广告市场将越来越开放——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到2004年,允许合资跨国广告公司控股;到2006年,允许成立独资公司。面对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外资广告巨头更加剧了在中国的攻城略地。它们曲线布局广播广告业,力争品牌客户,甚至疯狂扩张并购,给本土广告公司带来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鸣延  哲师 《广告导报》2006,(6):20-20
2006年5月18日,作为世界领先的广告和传播集团WPP麾下的成员公司,群邑(GroupM)与中国顶尖的互联网代理北京华扬联众广告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华扬群邑合资公司(GrouM Interaction)成立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此次华扬、群邑的合作,可谓是双赢的强强协作,此举受到了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先生、  相似文献   

20.
苏东  黄娜  范亮 《网际商务》2004,(8):30-3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尽管广州4A的召集人张小平先生并不赞成“本土广告公司与洋广告公司”之分,而认为只有“专业广告公司与非专业广告公司”之分,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自然法则无疑更有说服力。正因为如此,广州本土广告业的发展参照体就自然有两个:一个是国际4A,一个是广州外的广告中心地带,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