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鑫  郭双叶 《技术经济》2022,41(12):12-24
突破性创新是刺激技术跨越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揭示其形成原理为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供了理论借鉴。基于突变理论凝练出突破性创新形成机理模型,认为突破性创新“积累-演化-临界-跃迁”的形成路径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聚合程度,从知识协同视角出发构建动力学模型以系统性地揭示知识资源到创新突破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外部知识资源的顺利引入是企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首要驱动因素,这对解决企业突破性创新的路径依赖和资源约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吸收能力与聚合能力是推动企业形成突破性创新的关键性能力,然而,过高的组织记忆和知识惯性会僵化组织运营模式,遏制突破性创新的形成。研究结论为企业成功实施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有助于技术行为从原始技术轨道成功过渡到新技术轨道。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知识的基础作用入手,结合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创新等理论,提出了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和基于此系统的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探讨了企业组织如何通过知识管理系统整合资源和能力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鉴于突破性创新无论是在创新本身特性还是在机会识别以及技术发展过程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渐进性创新截然不同,导致其投资决策分析所采用传统的DCF法和NPV判断规则将不能完全反映整个创新过程中投资者所面临诸多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以及由此带来项目价值的改变。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决策方法来准确估算投资项目的价值,把握项目创新过程中最佳的投资机会,是众多投资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突破性创新发展成功的根本保证之一。通过剖析突破性创新的特点和传统投资决策分析方法的弊端,引入了以二项式或四项式为基础的实物期权模型来估计项目价值,充分考虑了项目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价值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创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态势迅猛,传统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很难对其进行解释。本文提出新创企业国际化突破了逐步积累国际化资源和能力的模式,以创新的方法快速获取海外资源和市场,最终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创新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包括企业战略选择、企业社会化网络及组织学习过程。根据国际化目标的不同,创新企业国际化的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市场获取型、资源获取型和竞争优势获取型。  相似文献   

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精神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市场经济浪潮。从传统角度而言,在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科研机构与企业扮演着不同角色。科研机构承担科学技术的研发拓新而企业负责将技术成果商业化,并投放市场,这两种行为之间由于存在价值观、目标、组织认同等分歧而难以共存。因此,在这种两难选择下,按照权变理论的逻辑,科研机构与企业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基于新的悖论整合思想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学术创业是可以存在的。通过对学术创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悖论进行归类,提出对包括二元情境、二元能力、二元领导等在内的组织二元性的认识,并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模型,从而形成学术创业型组织中悖论的管理思想体系。最后,以杨代常科研团队为案例对动态管理模型进行验证,探讨二元能力培养方式,以期为学术创业发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精神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市场经济浪潮。从传统角度而言,在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凭借深厚的知识积淀和技术研发能力进行技术创新,进而实现技术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科研机构与企业扮演着不同角色。科研机构承担科学技术的研发拓新而企业负责将技术成果商业化,并投放市场,这两种行为之间由于存在价值观、目标、组织认同等分歧而难以共存。因此,在这种两难选择下,按照权变理论的逻辑,科研机构与企业通常只能二者选其一。基于新的悖论整合思想研究认为,科研机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学术创业是可以存在的。通过对学术创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悖论进行归类,提出对包括二元情境、二元能力、二元领导等在内的组织二元性的认识,并建立一个动态管理模型,从而形成学术创业型组织中悖论的管理思想体系。最后,以杨代常科研团队为案例对动态管理模型进行验证,探讨二元能力培养方式,以期为学术创业发展与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通过知识的累积、融合与编码,产业升级能够提高企业的增量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昆山传统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调研数据,对产业升级、增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有利于突破性创新;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越不利于突破性创新,但有利于增量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基于伙伴关系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类风险事件时有发生,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中国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并且需要项目参与各合作管理共同风险。鉴于伙伴关系模式能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有助于相关组织的革新、学习和提高效率,创建了基于伙伴关系模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模型。该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伙伴关系应如何组织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项目风险管理和评价与激励之间的紧密结合,使项目参与各组织通过资源最优化配置提升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各省相似的区域创新体系忽视了本土特色,需要围绕本地科技需求突破传统范式。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选择突破性创新模式,包括以价值创新为基石的超越战略模式和以区域特色为基础的对比战略模式,从产业、全局、组织、需求、顺序、执行几个层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创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明晰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对系统内各主体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进而促进系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但现有相关文献鲜见。基于扎根理论,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4家样本企业进行分析,聚焦知识、资源和技术等创新要素,探究核心企业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价值网络演进路径并构建相关模型。结果发现,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在构建“线—面—体”价值网络过程中,一般采取资源简构、资源拼凑和资源整合等模式获取所需资源,并通过能力强化、能力重构和能力拓展等方式增强其巩固知识、资源及技术的能力。结论不仅丰富了特定背景下价值网络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且可为创新生态系统核心企业通过优化创新路径实现高效创新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制造企业基于智能制造带来的颠覆性创新效应,既能把握市场先机,也易于实现“创新逆袭”。智能制造如何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围绕这一问题,以海尔集团深度访谈质性数据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对一手数据与二手数据进行编码,结果发现,生产模式变革、组织结构演化、合作网络创新是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理论模型,解析智能制造企业颠覆性创新实现与演化机理,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更好地激发自身智能制造潜能,推动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对项目运作效益有重大影响。分析了大型高速公路项目选择伙伴模式的必要性,并通过鹰瑞项目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认为,要使鹰瑞项目向Partnering模式转化,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明晰各方权利—义务—责任、加强信任和合作、加强沟通协调、优化激励模式、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大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15.
颠覆性创新逐渐成为后发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后发企业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两种战略导向下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营销能力以组织敏捷性为中介影响颠覆性创新的研究模型,进一步分析后发企业认知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为调研对象,并对191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后发企业由外而内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内而外营销能力对组织敏捷性存在倒U型影响;组织敏捷性在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颠覆性创新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认知合法性正向调节了由外而内营销能力与组织敏捷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大科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历史经验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内部技术进步压力和外部技术发展形势,提出了我国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颠覆性创新是数字产业突破在位企业封锁,掌握技术主导权的核心动力。多维度的颠覆性创新政策能否真正促进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的提升,行业中其他企业又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围绕技术与市场两个维度,基于数字产业中具有代表性智能制造业的研究数据,运用双元创新理论,探讨探索与利用两种颠覆性技术创新政策影响数字产业技术融合的异同,以及技术距离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并比较颠覆性技术双元和颠覆性市场双元之间不同的联动效应。采用逐步回归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颠覆性技术探索对技术融合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探索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2)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呈倒U型关系,且技术距离正向调节颠覆性技术利用与技术融合度间关系;(3)不同的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市场创新联动关系对企业技术融合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探索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双元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不会产生明显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企业选定颠覆性技术利用战略的情境下,颠覆性市场探索对数字产业技术融合度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知识网络能力概念是在组织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交叉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揭示了知识网络能力研究的必要性。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构建“能力-创新行为-绩效”和“能力-网络位置-绩效”模型框架,验证知识网络能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网络能力对组织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创新二元行为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网络位置跃迁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基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结论拓展了知识网络能力相关理论研究,支持了从知识网络能力视角出发的组织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达国家背景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已成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但破坏性创新是如何成功的,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1997-2017年46篇有关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层面对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构建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尝试性解释,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创新组织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协同创新的发生及进化原理展开分析和推演,结果发现长期合作、直接利益、共同利益、商业信誉能够有效推动创新组织间协同创新。通过问卷收集一手资料,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议:将利益刺激作为原始驱动力,促使创新组织开启合作模式;扩大商业信誉影响力,为创新组织合作启动监督模式;重视长期合作效用,打造创新组织长效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