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采用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分别研究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人口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还不那么明显,我国目前只是正处在人口红利期,经济才会那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分别研究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质量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人口因素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还不那么明显,我国目前只是正处在人口红利期,经济才会那么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三低"时代。人口问题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问题,对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向就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人口红利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热烈讨论的人口红利,对我国来说更接近于一种"人口机会窗口"。它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投入,提高储蓄率等渠道推动经济增长。但这种经济增长并非一定是现代经济增长。中国的实践证明,粗放式低层次地利用"人口机会窗口",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已经遇到严峻挑战。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起采取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培养与积累人力资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值得中国参考。应深层次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优势,积累人力资本,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发展道路,真正分享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老龄人口分布不均等特点。由此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把握好“人口红利”黄金期,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合理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于20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学者们对人口老龄化下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继续开发人口红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口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2000—2021年劳动要素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作用与门槛特征。结果表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长期存在,教育红利一直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而在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人口红利的波动特征更为明显,人口红利与教育红利随着产业合理化水平的提升而减弱,随着产业高级化的推进而增强。由此提出,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稳定人口增长速度,促进教育人力资本的持续提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人口红利,福建省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的,其效应能否充分发挥,关系到福建省是否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随着福建省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小乃至消失,在充分把握人口红利效应的同时,应从人力资本的积累、产业结构的转型、劳动力的流通、就业机会的创造等方面着手,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秦洁 《全国商情》2012,(6):30-32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刘易斯拐点到来,必然伴随着人口红利式微。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着眼于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以往以"量"取得人口红利的优势消失之后,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再创以"质"取得的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口统计和预测数据,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在2013开始下降,之后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趋同。由于人口结构变迁的不可逆性,只有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才可能实现富裕与老龄化的同步,解决"未富先老"问题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结束人口红利期,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等方式来填补人口红利消失所产生的增长缺口,其中转变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丰富的劳动力对经济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因此人口红利也成为热门话题,而传统的用负担比来计算人口红利并不能正确地反应真实情况,而应结合实际情形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王志立 《企业家天地》2011,(12):198-200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刘易斯拐点到来,必然伴随着人口红利式微。失去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中国经济要保持增长必须着眼于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以往以“量”取得人口红利的优势消失之后,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再创以“质”取得的二次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重了就业负担。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带动了老龄产业的繁荣,另外,也阻碍了技术进步,以及养老负担加重。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推进共同富裕,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共同富裕存在非线性递减效应。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减贫效应不明显,跨越门槛值后效应变得显著,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先缩小后扩大的非线性特征,而对居民收入水平存在非线性递增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数量型人口红利、质量型人口红利与配置型人口红利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发展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同时也加重了就业负担.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带动了老龄产业的繁荣,另外,也阻碍了技术进步,以及养老负担加重.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使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主体,受惠于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生产和净出口国,为产业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在享有绝对规模优势的同时还存在大而不强,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红利优势递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借助局部调整自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我国制造业战略升级的内在机理,实证解释影响制造业战略升级重要因素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并以此从加快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重构产业价值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提升产业增值能力;做强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产业效应等方面提出实现"中国制造"战略升级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提升是中国人口红利延长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其人力资本状况能够对人口红利延长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和提升空间的视角,探讨人口红利延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存量低,并缺乏提升的经济基础、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合等环境。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中国本年经济增长为7.5%左右,让经济在合理的区间内运行。这意味着中国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开始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因为支撑中国三十多年的人口、制度、净出口和投资的红利在慢慢在消失,但是中国才刚刚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如何防止陷入到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寻求到新的“增长红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调整好产业、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结构,汲取“结构红利”,转变“人口红利”为“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19.
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都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手段交替发挥主要调控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阶段,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使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制造业存在着诸如资源环境约束、人口红利消失、技术效率偏低、供需错位、产品层次处在中低端等一系列从需求侧难以解决的发展瓶颈,需要从供给侧着手和发力,走“创新、智能、服务、绿色”的发展道路,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强调,必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特征,并不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维持人口数量的巨大规模;中国人口负增长是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必然结果,激励生育的政策效应之所以呈现递减趋势,根本原因在于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安排;人口数量的增长并不等价于生产力的提高,对人口增速下降作出简单的负面评价并不可取;担忧人口红利消失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老龄”以及“老龄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应当辩证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式现代化若要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将人口红利逐渐转变为人才红利。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思维方式来看待人口格局,就会忽略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错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