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三角重新整合与“龙头”城市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靖 《特区经济》2004,(2):34-37
去年,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在深圳进行广泛的征求关于深圳未来定位的调研活动。深圳媒体认为这是深圳发展的又一次机会。传来的共同的声音是:“深圳香港一体化”、“一都两市”。其含义是深圳与香港结合为一个大型“国际性城市”,共同成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的龙头。  相似文献   

2.
姚嘉 《特区经济》1995,(3):38-40
<正>深圳目前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金融改革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何确定深圳未来的金融发展战略目标,在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与发展中深圳究竟承担什么角色,很值得研究。 一、深圳金融发展战略目标比较与选择 近年来,关于深圳金融的定位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逐步实现金融国际化,把深圳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另一种观点是随着港澳珠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珠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金融活动日趋活跃,未来的港澳珠金融一体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深圳未来的金融定位,应是融入港澳珠金融一体化之中。以上观点,笔者都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3.
钟秋绮 《特区经济》2008,(12):38-4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深圳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近几年来,深圳与东盟贸易额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东盟已经成为深圳的第四大出口市场,深圳在发展与东盟国家多边贸易关系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大陆面向东盟各国的一个窗口,但在深圳与东盟经济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杰 《特区经济》1995,(4):29-30
<正>一、深圳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深圳证券市场自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的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规模上已发展成为立足华南、辐射全国、初步国际化的证券交易中心。证券业已成为深圳第三产业的龙头,在深圳唯有证券市场可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全国性市场。 然而,从横向比较而言,深圳证券市场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上海市场相比较,其发展势头明显减缓,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1993年以前,深圳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是全国的股票交易中心,1991年深圳股票成交额5亿,上海17亿,1992年深圳为343亿,上海仅248亿;但1993年情况发生逆转,上海达2480亿,深圳为1280亿;1994年上海达5734亿,深圳为2400亿。在国债市场的发展方面,深圳的差距更大,1994年交易额不足上海的2%。 分析起来,导致深圳证券市场落后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光靠深圳本地的力量难以与上海抗衡,无论是在行政地位、人文背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还是在中央的战略措施转移上,深圳都不是上海的对手。譬如说,由于深圳是  相似文献   

5.
<正> 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是香港通往内地陆上运输的咽喉要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日趋频密,商品的流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兴旺,也带动了特区涉外运输业的发展。为实现本世纪末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为深圳赶超亚洲“四小龙”做好先行官,交通业尤其涉外运输业是一个需  相似文献   

6.
20年沧桑一瞬间,深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实现了功能转变的四次飞跃,城市功能定位每5年上一个新台阶:1980~1984年深圳建成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区;第二个5年即1985~1989年,深圳转变为中国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0~1994年,深圳已经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的经济性城市;1995年至今,深圳成为了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按照城市的一般发展规律,未来5年,特区人将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国际性城市,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深圳将在未来10年发展成为我国的重要科技城、物流中心城市和现代金融创新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深圳已经建成的2400公里城市绿道,成为了"百公里"的主要线路。在24小时内,参与者们从深圳的西南端走到东北端,穿越深圳的日与夜,去细细观察这座自己生活着的城市。"昨天晚上打车回家的时候,出租车司机说我们‘吃饱了撑的’,不过最后他还是问我们拿了磨房的网址,明年他也想吃饱了撑一回。"这是走过"深圳百公里"的skyflyer在磨房网上的留言。"深圳百公里"是由磨房网论坛发起的徒步穿越深圳活动,至今  相似文献   

8.
从去年10月份以来,深圳房价整体下跌超过30%,多数炒房客也成为裸泳者。李金东就是其中一个被深套而猝死的典型,不久前,他还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炒房客,后来却成了住每月300元农民房的清贫一族。  相似文献   

9.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与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深圳曾创造过响誉全国的“深圳速度”,进入新世纪,深圳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镇,又一次奏响了“深圳速度”的凯歌。深圳已由一个以加工贸易为主,几乎没有自主开发和制造能力的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城市。1995至200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从225.8亿元增加到1064.5亿元,年均增长36.4%,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相似文献   

10.
纽约、东京、深圳、莫斯科、布宜诺斯艾利斯……如果要问这些人过千万的大都市中,有哪一个在三十年前还是个两万人的村庄,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深圳。是这个年轻的城市,撕开了计划经济的铁幕,打断姓“社”姓“资”的争论,让中国改革的大钟轰然鸣响。而今,她历史性的跨越,向世人展现了市场的力量,诠释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魅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杜婷 《特区经济》2012,(1):24-25
"十二五"期间深圳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深圳的金融改革创新必须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本文在分析深圳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为深圳十二五期间金融业的发展重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一是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市场;二是着力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三是加快构建风险投资体系;四是建设国际化的碳金融交易中心;五是以前海区开发为契机深化深港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东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沟通广州、香港及珠江口两岸与深圳、珠海的交通枢纽。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迅速崛起成为一座国际现代制造业基地、广东省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未来的20年中,深圳金融业能否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对实现“追龙”战略和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宏伟目标关系重大。因此,对于深圳金融业跨世纪蓝图的总体设计,应循着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国际化的超前思路来进行。本文着重探讨深圳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一重大课题。一、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首先有个取向问题金融中心是资金往来的交汇点和集散地,它的金融交易和服务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大的辐射力,它是经济中心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成为金融中心须具备一系列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从“硬”环境来讲,首先它应该具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优越主要体现在交通便利、所处时区与其他金融中心衔接、背靠一个繁荣而庞大的经济体系等方面。其次,要有比较发达的电讯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这是金融中心高效运作的技术保证。从“软”环境来讲,第一,要有一个稳健的政治制度和有效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一系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对投资者具吸引力的制度环  相似文献   

14.
<正> 深圳电子工业经过十余年势力,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由于深圳电子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无论在开拓国内外市场,还是产业规模和技术基础方面均较薄弱。随着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恢复,特区电子工业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在学习了解关贸总协定有关条款的同时,要积极制定对策与措施。笔者从产业角度出发,就“入关”对特区电子工业的影响及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深圳环保事业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短短20年,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了一个社会繁荣、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都市。自1980年到2000年,从原来城区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人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了一个城区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43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3%,到2000年  相似文献   

16.
低碳发展是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从这么几个方面去考虑.深圳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气候问题变成了一个重大挑战,全球正在积极地利用开发低碳能源,探索全新的发展模式,这是全球的一个趋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怎样走出低迷.走低碳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一、深圳港口及口岸管理体制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是我国较早开放的口岸城市,又是一个新兴的海港城市。经过14年的建设,深圳的港口与口岸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港口吞吐量与规模上,都已跃入全国十大港口之列;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陆、海、空口岸的城市,每年入出境的人员和车辆分别占全国的50%和80%左右。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特区经济的发展,90年代,深圳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应当立足于以大港口、大运输带动大贸易,以大贸易带动大金融,以大金融带动特区经济的大发展,把深圳建成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国际性的海港城市。 然而,深圳的港口及口岸管理体制,虽根据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一些与内地不同的作法,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一套模式。现行体制与高速发展的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已成为阻碍港口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深圳的工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凌 《开放导报》2004,(1):83-86
深圳没有发展汽车工业也许是一大遗憾,但是,深圳在汽车电子、汽车模具方面却有良好的发展条件。若是能利用其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优势,在汽车供应链条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其产值和利税并不比一个汽车厂低。国际性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性趋势。到了下一个国际产业转移周期,深圳不但会接受更为高新的产业前来落户,而且也会成为产业转移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黄宝琴 《特区经济》1998,(10):36-37
<正>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今天高楼林立、人均产值跃居全国第一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这种城市发展的惊人速度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特别是作为经济特区所享有的诸多优惠政策更是直接推动了深圳的经济发展。 正如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一样,深圳的旅游业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地发展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第三产业。现在,各类型景区有40多处,从业人员高达10多万,固定资产200亿人民币,年总收入近160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4%左右。可以说,深圳旅游业已完成了初期积累和发展阶段,现在正向产业成熟期迈进。 那么,深圳的旅游业到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它得以迅猛发展并享有如此之好的口碑呢?  相似文献   

20.
魏达志 《特区经济》2006,210(7):374-376
作为深切关注深圳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经济发展的研究学者,笔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究尤其情有独钟,笔者不仅关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种种动态,也热衷收集有关深圳科技进步的各类资料。当笔者首次拿到2005年出版的《深圳科技年鉴》,突然潜意识地感觉到笔者收藏的8卷《深圳科技纵览》(一套)已成绝版、并成为具有特别价值与意义的文化精品和图书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