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凯恩斯革命     
张殷杰  和娟 《北方经济》2006,(24):35-36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政府的总支出.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3.
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自然也讨论和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但注意力是放在以市场机制为中心的经济资源的微观配置上,因而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微观经济行为人(厂商和家庭)的行  相似文献   

4.
凯恩斯革命     
张殷杰  和娟 《北方经济》2006,(12):35-36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政府的总支出。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学派在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总前提下,从各经济现象数量变化的角度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两大分支。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活动中各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化规律。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消费者,以及个别行业、个别市场的活动及其量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F·合德尔别尔格和邓肯·M·麦克多噶尔在其合著的《宏观经济学》一书的导论中就  相似文献   

6.
王前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4):185-186
罗运贵在其新作《新宏观经济学》一书中指出,传统“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中80%以上的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并从微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和宏观经济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他认为,可以通过无偿发行货币搞建设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不但是对传统宏观经济学体系的突破,而且对解决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财政资金问题和促进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鼻祖",他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重大发现,至今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斯密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之所以能够形成"真正的经济学",是因为他不仅总结了自威廉·配弟以来一个世纪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而且还吸收了法国重农学派尤其是杜尔哥的科学成就,创立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宏伟体系.杜尔哥对斯密学说具有重要的开路作用.  相似文献   

9.
樊苗江 《开放导报》2003,(12):40-42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货币教条 外生货币供给假设,即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和利率,是主流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基石.这是因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是在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凯恩斯在<通论>中采用了外生货币供给的假设.在主流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理论描绘的是基于机械乘数原理的货币供给过程,而主流货币理论之间的差别或争论,主要是货币供应量与收入之间的联系强度与途径、货币政策的效力和传导机制上的不同解释.然而,外生的货币供给却是一个缺乏历史根据的经济学教条.  相似文献   

10.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述和简要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需求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富争论的理论之一。本文首先讨论在20世纪初由费雪、马歇尔、庇古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之后介绍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最后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主流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回避了“何地”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何地”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经济学对这方面的补充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却一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这是为什么呢?先让我们来看看,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怎样相继成为主流经济学的。  相似文献   

12.
欢迎投稿     
《世界经济》2008,31(8)
《世界经济》杂志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文章。本刊侧重世界经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和国别经济等),但也刊登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欢迎投稿     
《世界经济》2008,31(6)
《世界经济》杂志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文章。本刊侧重世界经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和国别经济等),但也刊登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小玲 《南方经济》2000,(7):75-76,66
近 2 0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学界一直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 ,即作为我国主流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如何发展 ?一般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应对方式就是 ,保留马克思《资本论》的内容作为基础理论 ,再加上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这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只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框架内作一些修正而已 ,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框架是相脱离的。近年来 ,有过许多经济学家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进行比较研究。也有不少人尝试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或非主流学派 (如制度经济学 )的理…  相似文献   

15.
欢迎投稿     
《世界经济》2007,30(4)
《世界经济》杂志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文章。本刊侧重世界经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和国别经济等),但也刊登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基  相似文献   

16.
欢迎投稿     
《世界经济》杂志是一份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文章。本刊侧重世界经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同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和国别经济等),但也刊登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学基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马歇尔微观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初步发展,中期体现在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扩展、方法创新及应用实践,后期则反映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基础、计量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信息经济学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厉以宁、吴敬琏主编的《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于201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经海内外经济学界推荐,《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编委会充分酝酿并无记名投票,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入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常欣在《成就概览》中概述了常修泽教授的三个学术贡献:第一,较早探索 "人本经济学",构建独到的 "人本体制理论" ;第二,开拓产权研究领域,提出 "广义产权论" ; 第三,探讨中国全方位转型,提出"第三波转型论".  相似文献   

19.
经过新古典主义边际革命、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革命、后凯恩斯新古典主义复辟和博弈论革命以后,始于斯密和李嘉图等古典学者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包含宏观、微观两大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金融贸易理论等大量理论和应用分支的庞大体系,在经济管理、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而且不断向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渗透扩展,以至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机构,村委会、镇政府是最基层的机构,也是最广泛最重要的机构。对一个县或市来说,凡是村镇工作搞好了,村镇经济发展了,那么,这个县或市的工作,可以说基本是成功的。广东要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率先实现现代化,关键是村、镇实现现代化。本文运用综观经济理论探讨村镇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综观经济学是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当代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现代系统科学意义上的经济学,是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的经济学科。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