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飙 《亚太经济》1990,(5):72-75
一、以实际能力确立外债总规模加强地方外资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适度的借债总规模,防止外债失控,出现危机。现在不少地方根据国际通用公式,清偿率(本年还本付息数比全年外汇总收入)小于25%,负债率(外债余额比当年外汇总收入)小于100%套算,即:本地当年还本付息额≤本地外汇总收入×25%本地外债余额≤本地全年外汇总收入如上述两个不等式成立,则认为本地区外资外债规模适度;否则,就是失控。但地方外汇总收入和对外负债额如何确定呢?有的地方以本地区出口创汇净收入(即出口收汇后减去出口成本和费用的收入)作为本地外汇总收入。但是我国外债偿还原则规定:地方,企业只能用其自身能支配使用的外汇偿还,创汇净收入中有一部分属于上缴中央外汇承包基数。如以本地创汇净收入作为确定外资外债总规模的标准,其结果是必然有部分外汇落空,不能用未偿债,导致地方外侦规模失控。  相似文献   

2.
外债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对借债的管理,即筹措外资时应尽量缩小债务还本付息的变动性,尽量降低借款成本。为了减少由于利率与汇率的波动所造成的偿债不确定性,借款者应合理安排好固定利率债务与浮动利率债务之间的比例,安排好债务的各种货币构成,为了能以较低的成本筹资,借款者应选择最佳筹资时机。  相似文献   

3.
外债规模是一国外债管理中的首要目标。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吸收利用的外资越来越多,外债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1986年底我国外债总额已达200亿美元左右。“七五”期间我国经济建设仍将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利用更多的外资。但一国能够在多大的规模上利用外资,不仅取决于本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还要受到本国吸收利用外资的能力和国际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偿还外债能力的制约。如果只顾需要不顾可能,盲目扩大借债规模,势必会超出偿债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由37.55亿美元上升到424.47亿美元,10年内增长10.3倍,增速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92年以前,我国利用外资是以对外借款为主,外国直接投资所占比重不大.1992年,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2.91亿美元,占外资利用总额的58.8%,这一比重超过了对外借款,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占据主要位置."九五"期间,这一比重又上升到73.74%,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借款相比约为3∶1.不难看出,20世纪最后10年尤其是"九五"期间,我国吸收国际投资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可谓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5.
一、目前的国际债务形势迫切要求对重债国进行债务调整。近年来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其中债务负担最重的是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拉美国家外债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40%以上,超过5000亿美元;非洲国家负债也高达2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借入的外资不足以抵付到期年度的偿付本息,甚至不足以偿付到期债务的利息,资金逆向流动,即净流出。目前非洲国家所欠外债占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44%,是出口总额的4倍,每年要偿还160—240亿美元的债务本息。从1975年至1987年,债务偿还年和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分别由13.7和15.7上升到21和37,其中,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债规模的扩大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我国财政安全的最大隐患不仅仅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还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财政潜在风险。无论是公共部门债务负担、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还是社会保障欠账、隐性外债,都可能直接使财政状况恶化,引发相应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的定义、本质、来源与功能 形式上,外汇储备是指一国央行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本质上,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通过货币发行权集中持有的以外币标示的国际财富或资产,即归属于本国的国际资产. 从来源上,外汇储备分两类:一是由外贸顺差形成的权益性资产,这是经常项目差额积累下来的国际净财富.简单讲,我国这部分外汇储备是用出口商品与外币对换得来的,钱货两清后,我国是这部分外汇的拥有者,可以自由支配.目前,中国拥有这类权益性财富的总额大概2万多亿美元.二是资本和金融项目形成的债务性资产,如外资流入等.简单讲,我国这部分外汇储备是用人民币与美元相交换得来的,主要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外债.对于我国而言,这部分外汇储备是债务性资产,不能随意动用.目前,中国拥有这类债务性资产近万亿美元左右.债务性资产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前者主要指外国在中国的实业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这部分债务性外汇资产的流动性较小,我们使用的空间比较大;后者主要指外国在中国的证券投资和不明目的的热钱,这部分债务性外汇随时都有可能撤出中国,因此需要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8.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金融机构的对外担保余额、境内外汇担保余额及外汇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非金融企业法人对外提供的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并不得超过其上年外汇收入。 二、内资企业只能为其直属子公司或者其参股企业中中方投资比例部分对外债务提供对外担保。  相似文献   

9.
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我们在规划每年的货币供应量时,必须将外汇人民币占款计划进去,并通过宏观调控,把基础货币的供应控制在合乎计划范围之内。在考虑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时,至少有下列三个问题值得注意研究。 首先,应强化外资的管理。现在我们引进外资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举借外债从事建设,曾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几年来,颇有失控之势。现在外债已突破1000亿美元,每年以100亿美元以上的速度发展,现已进入还债的高峰期,每年还本付息达200多亿美元,还债高峰期还将持续3—4年。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名列前5位的债务大国。但是据有关部门对340个外债项目调查,发现许多项目外债作用效益不佳。不少项目立项时,急于求成,论证不足,忽视了经济效益,致使项目建成后出现亏损。外债缺乏效益,这是借外债的致命伤,必然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外汇储备,因此,对外债必须有所控制,要特别重视使用效率和效益。 除了对外债必须有所控制外,还必须对来华的外资投向和对海外投资两方面进行适当的产业投向引导。墨西哥经济结构极不合理,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我国应当根据国民经济结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2005,(5):63-64
“加工贸易是我国外贸的功臣,但过多的‘中国制造’不仅不利于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而且使世界上很多国家感到了中国低成本产品的冲击,继而滋生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认为,我国在追求外贸进出口额高速增长的同时,还应关注5个“外”的指标,即外贸、外资、外汇、外债、外援。现在外贸规模达到世界第3,但对外投资却较低,就像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他表示,中国企业对国外情况不了解,觉得“走出去”太难,最大的实际问题是金融与贸易不配套。  相似文献   

11.
沙文兵  石涛 《世界经济研究》2006,1(6):76-81,F0003
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持续扩大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9~2004年度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进行测度。计量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就全国总体情况而言,三资工业企业总资产每增加1%,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0.358%。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域分布特征相一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工业企业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三资”企业跑步走,乡镇企业快步走,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究其缘由,除机制因素之外,包袱沉重也是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踏步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所背负的沉重包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债务包袱沉重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债务十分沉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包袱沉重的已达半数以上。这些企业所背负的债务包袱大致分为:1.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2.累计未弥补亏损;3.潜在性亏损;4.福利基金超支;5.流动资金贷款利息;6.外债及汇率损失;7.三角债。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底,辽宁省三角债总额已超过500亿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外汇管制逐步放松,国外资本进出中国的规模与自由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外债迅猛增长。国内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利用多种形式举借外债,使得游离于国家外债监管之外,不被国家外债统计监测系统反映的“隐性外债”也应运而生。如果任其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现根据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浅议企业逃避外债统计管理的形式、危害及建议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近几年。中国实际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在肯定外资有力推动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诸如公平竞争失衡、核心技术缺失、隐性成本加大、对外资依存度提高以及潜在垄断效应显现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并对未来的发展形成了潜在阻碍。  相似文献   

15.
黄辉 《特区经济》1992,(11):24-25
<正> 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步入更为艰难的发展时期。面对总额超过1.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发展中国家需要吸收大最长期资本。尽管发展中国家在80年代同跨国公司讨价还价的能力有了增强,但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剧变,为发展中国家吸收长期资本增添了许多困难。因此,9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将采取重大行动,谋求更多的外资流入,以弥补国内生产要素的严重不足。作为构成有利投资环境要素之一的外资政策,尤其是规范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的外国投资法,必将作相应调整,以进一步适应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笔者认为,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政策有可能出现如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深入广泛地实行,我国的外资引进工作也发展迅速。1983—1987年,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40亿美元,其中使用国外贷款152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82亿美元。如果单从对外借款来看,“六五”期间我国共签订对外借款协议额181亿美元,平均每年借款36亿美元;实际利用147亿美元,平均每年29.4亿美元。去年我国又签署了总额为62.7亿美元的对外借款协议,贷款的提款总额为53.3亿美元。预计到1990年,我国使用外资规模将达到6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龚宇 《特区经济》1996,(9):37-38
<正> 一、现状及问题1979年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从发展封闭型社会主义经济转入发展开放型社会主义经济,外资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据联合国贸发会报告,截止1993年6月,中国的外资企业已达13.5万家,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金额达1700亿美元,香港、台湾地区及美国和日本是四大资金来源地.通过利用外资弥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建设的储蓄—投资缺口和外汇缺口,加强了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扩大了物质生产能力并提高了科学技术水平,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尽管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我们在外资利用方面仍旧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简单归纳为以下五点:1、外资结构失衡.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资源丰富,但国内投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长期以来筹资以借贷为主要方式.根据世界银行IMF有关资料表明,我国1978~1992年的商业贷款余额占外债总额比重为60%左右,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48%,而其中短期外债比例达51%,高于国际警戒线25%,这种外债结构存在较大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至于币种安排,由于对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外商直接投资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负面效应日益凸现。本文主要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反思外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被夸大、外资使用成本过高、加剧国内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增强经济自身的内生增长能力,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外资规模和结构问题、跨国公司的品牌和市场控制、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危害等都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外资,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引资结构,加强产业政策;取消超国民待遇,制定反垄断法;坚持独立自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发现CA镇村组债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历史性负债重,利息支出大,债务结构不合理;村组偿债能力及债权清收能力弱,还贷速度放缓;重大事项决策不严谨,盲目举债上项目等问题;提出在集体经济债务化解过程中应建立债务台账,化解旧债;加强债权回收力度,制定合理还贷计划;加大投资项目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的审核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双缺口理论以及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外资对工业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利用外资和工业化演进过程的实证研究发现,实际利用外资、尤其是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对广东省工业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优化又促进了外商对广东的直接投资,外资利用和工业化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的研究还证实了对外借款和其他形式的外商投资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还结合现实对广东省引进外资的政策趋向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