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0年来,特区“三资”企业长期不盈利或微利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区对其征收所得税十分困难,征得数量甚微,结果特区为“三资”企业提供一系列公共设施和各类资源,财政得不到直接的实际利益。产生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是外商将设备、原材料、元器件高价转给“三资”企业,再以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取走产品,即人们常说的“两头受制于外商”,或所说外商“剥两层皮”。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称“价格转移”。如何控制外商的“价格转移”,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课题。外商价格转移一般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由境外本部公司将设备、原材料高价卖给其在特区内的合资公司或分公司,而以低价从特区的合资公司或分公司购买生产成品。二是特区内合资公司或分公司一般设两套帐目,一套对付特区税务部门和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强化必要的税收监管问题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税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意欲。就中国经济特区来说,税率的高低一方面影响到特区地方财政的收入,另一方面同样影响到投资者特别是外商投资者的投资效益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创立经济特区举办“三资”企业以来,仅深圳累计上缴中央和广东省财政达48亿元,由海关、银行、邮政等间接上缴给国家的税收约450亿元。因此,特区的“三资”企业在取得  相似文献   

3.
廖伟庭 《特区经济》1992,(12):35-37
<正> 一、对特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在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日益成熟,以及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原有经济结构的不适应性,在经济特区,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在宏观上就体现为调整行业构成,微观上则表现为企业调整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以适应特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对经济特区来讲,在过去的十年中,经济结构在不断地调整。如在特区创办初期,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和改善特区投资环境的需要,特区的经济政策曾以发展旅游业和吸引“三来一补”的外资企业为主要目标,对特区在开创局面、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三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三资”企业是我国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商共同投资或由外商单独投资,实行中外双方共同经营管理或由外商独立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三资”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刘云 《特区经济》2001,(8):15-19
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厦门创建经济特区,从此厦门就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统一祖国的基地”,厦门外资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1999年底,累计批准外资项目4731项,协议利用外资165.23亿美元,累计实现直接利用外资104.20亿美元,世界500强大公司中,已有24家跨国公司投资厦(其中美国公司占12家),兴办了31个项目,总投资额15.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A)往往涉及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一揽子转移,不仅给厦门市注入了货币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包含先进技术的真实资本及国际市场信息,1999年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3%,涉外税收约占全市工商税收的35%,利用外资对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厦门,市利用外资面临复杂而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引进外资步伐放慢,1999年全市共批准直接利用外资项目209个,比上年减少14.69%,协议利用外资12.87亿平均,减少23.79%,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3.42亿美元,减少了2.84%。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厦门在引进外资的方式和思路上必须实行战略性的调整,9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特区主要通过优惠政策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内地普遍效仿特区政策,甚至实行比特区优惠政策还“特”的政策,加上中央逐步取消了一部分特区优惠政策,使特区政策优势大大减弱,在优惠政策逐渐淡化之后,如何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就显得十分突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要从领先优惠政策为主逐步转到领先综合环境吸引外资为主上来,同时,中国将加入WTO,这无疑将增强外商来华,来厦投资的积极性,外国公司为了抢点市场,必将抓紧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厦门市要抓住机遇,必须始发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因此,对厦门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涛 《南方经济》1992,(5):30-33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据国家工商管理局统计,到1991年底我国“三资”企业累计37189户,其中合资企业22791户,合作企业8497户,独资企业5901户,生产型企业约占“三资”企业总数的95%。在“三资”企业中有些是能源、通讯、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或出口创汇、替代进口项目。“三资”企业已从我国经济特区和沿  相似文献   

7.
<正> 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量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三资”企业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7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6.3%,其工业出口产值占全市工业出口总产值的78.3%,“三资”企业已成为深圳外向型经济的主体。实践证明,没有“三资”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特区今天的外向型经济。认真总结管理“三资”企业的经验,对提高“三资”企业的水平,对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对全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三资”企业在管理与发展方面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思考之一:正确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是搞好“三资”企业管理与加快其发展的首要前提过去10年,深圳“三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同志对此缺乏客观的分析,对问题看得比较多,对积极作用估计不足,有的甚至心存疑虑。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阻碍引进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乃至动摇领导决策的决心。我们认为,引导大家从深层次认识“三资”企业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各级重视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下大精力抓好“三资”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基础。从深圳  相似文献   

8.
对广东“三资”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分析□文/吴经邦为了解广东各地的投资环境,我们抽样调查了全省116家“三资”企业的经理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广州投资环境最令外商满意的是他们及其家属的生活设施和对外开放引起的社会价值观,比较令人满意的有资源状况和土地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馨 《特区经济》1995,(7):25-25,50
<正> 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区”,在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受到我国经济总环境与大气候的根本影响和制约.这样,我国改革所遇到的各种深层次问题与困难,在特区也都存在着,并且如同全国一样,经济特区至今也未能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如此,由于市场机制尚难以有序有效地运作,随着特区经济规模的加大和运转的复杂性加深,人们不能不更多地采用行政等非市场手段加以干预和调控,这又引起了特区之“特”逐步弱化的说法.这些,部从根本上决定了特区财政存在体制与政策上难以避免的困难和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我国改革与开放“排头兵”的经济特区,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示范作用。 一、率先实现“两个转变”是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 实现“两个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因为经济特区的功能涉及到生产关系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方面的问题,“两个转变”正是这两方面改革与发展的体现。 实现“两个转变”是特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在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下,特区要如何“特”?这是特区面临的新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成就斐然,综合实力和人均国内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经济特区的试验是成功的.经济特区的功能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窗口”和“排头兵”.特区理论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经济特区应继续发展下去.特区应继续“特”下去.经济特区要继续“特”下去,必须在功能上下功夫,优惠政策曾是特区之所以“特”的的主要标志,今后特区的发展要从“优惠型发展”转到“功能型发展”上来,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杨英 《特区经济》1995,(10):31-34
<正> 一、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评价1、特区外商投资指导政策体系的现状特点.十多年来,中国各经济特区灵活地借鉴国外举办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吸引外资及指导外资投向的管理体制,通过大量地吸引外资,有效地促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外资引导、管理体制均形成于由“计划”向“市场”转化的时期,故或多或少都带着“计划”的烙印.其特点如下:(1)缺乏系统性.有效地吸引和指导外资应该靠一整套由多个层面且成系统的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组成的体制作保证,然而,目前中国特区这一体制尚缺乏系统性.首先是各经济特区缺乏切合实际的整体规划,对外商的投资引导没能形成一种明确的指导思想,造成众多低层次的重复引进现象;其次是因政策主体包括有中央、省和特区三级政府,三者之间及各级政府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没有理顺,“块块”、“条条”矛盾大,常常造成政出多门,既有政策“真空”,又有不少政策矛盾;  相似文献   

13.
制定经济特区的有关经济法,是关系到经济特区能否顺利开展引进工作和能否办好特区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创造特区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特区的一项基本任务。这几年,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全国性的涉外经济法律,也十分重视经济特区的经济立法。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经济特区究竟该确立怎样的价格模式,这是由特区的经济性质、市场特点和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的,而不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笔者主张我国特区必须实行多层次的价格体系,并以市场价格为主的管理模式。所谓“市场价格为主”,就是要实现特区价格运行机制的转换,在宏观计划指导下,按市场需求组织特区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以市场自然形成的价格进行交换,允许价格的充分竞争,最终实现特区价格市场化的目标。特区价格市场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第一,特区是“混合  相似文献   

15.
浦东新区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分析邹锦标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在继续稳步引进外资的同时.加强对已批“三资”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使“三资”企业无论是资金到位还是经营情况,基本上都呈现良性发展态势。一、投资规模与结构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2...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自创办以来,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香港因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是经济特区首先在广东出现的重要条件。其次,香港因素在广东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香港是广东三个特区引进外资的主要来源地;香港是三个特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和转口基地;特区旅游业的发展,其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香港:香港按国际惯例运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为特区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试验、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香港回归祖国,为广东三个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进行二次创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特区与香港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经济特区更上一层楼,而且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经济特区也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把合作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表征污染物排放量与外资企业投资额以及内资企业投资额之间关系的函数基础上,建立以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因变量,以三资工业企业总资产和内资工业企业总资产为自变量的协方差回归方程。实证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生产环境产生了明显的负面效应。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三大地区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而言,东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是中部和西部。  相似文献   

18.
<正>一、经济特区的类型比较 经济特区按其经营内容和构成的不同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即商业型、工业型、综合型、科技型及其他型。商业型经济特区主要从事贸易和转口贸易业务,一般设立在交通便利的机场、港口、铁路枢纽附近,并且要求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条件,如对外经济交往经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声誉及简便快捷的办事作风等。工业型经济特区的典型形式是出口加工区,这种经济特区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良好的资源条件、完备的投资环境,特别对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出口加工区设立在工业条件较好或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综合型经济特区实际上是一种工贸结合的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因此具备上述两种经济特区的共同特点,即在地理位置上往往选择交涵便利并且有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的地区,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对投资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经营条件的配套性与均衡性方面具有特殊的要求。科技型经济特区通常设立在科研机构较为密集、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这种经济特区的建立必须有科学教育高度发达、尖端技术开发实力雄厚、高精尖产品生产水平相对领先作为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正>1994年,对我国经济特区而言,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充满挑战和考验的一年。 年初,中央推出了各项重大改革措施,并要求特区从大局出发,认真贯彻执行。这使特区与其他地区的政策差异在某些方面相对缩小了。特别是财税和外汇管理体制,特区已经与全国其他地区相同。一时“特区不特”的呼声多了,一些外商和从事特区工作的同志也心存疑虑和困惑。正在人们感到迷惘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赴特区考察,代表党中央重申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并对特区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指示。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各特区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加强管理,使1994年特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20.
<正> 关贸总协定是以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多边贸易体制,对缔约国的经济体制特别是外贸体制具有原则规范和具体要求。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在享受多边贸易体制利益的同时,必须进行相应的体制变革。这对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的前沿,重返关贸总协定对其影响更大。一、机遇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促进世界自由贸易的发展,使各国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而带动全球经济增长。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既可享受发展中缔约国的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义务。其中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最大的是:承担关税减让、撤减非关税保护措施的义务;遵守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的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