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涌现是城市化大趋势的历史必然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往往是那些在本国发挥经济中心作用的城市,它们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特别是能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使其影响超越省界、甚至国界,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纵观世界各地,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不多,不外是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和近些年新跨入这个行列的香港、新加坡等。这些城市都具有“多中心”的特征,即都是国际交通通信中心、国际商品销售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旅游观光中心、国际信息交流中心等等。它们与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CBD已成众多城市大力发展的目标,我所生活的深圳也不例外。但对照纽约的曼哈顿、伦敦的金融城,建市时间不长的深圳,层出的CBD概念已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几年前,罗湖与福田“CBD之争”的硝烟尚未散去,深圳CBD建设又呈遍地开花局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CBD已成众多城市大力发展的目标,我所生活的深圳也不例外。但对照纽约的曼哈顿、伦敦的金融城,建市时间不长的深圳,层出的CBD概念已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几年前,罗湖与福田“CBD之争”的硝烟尚未散去,深圳CBD建设又呈遍地开花局面。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主要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崛起的基本经验伦敦、纽约、东京、香港和新加城等皆是当今世界上实力雄厚、影响巨大的著名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它们虽形成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进程、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然而,作为城市经济的典型,它们在崛起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和基本经验还是值得后起的中心城市加以借鉴和重视的,这些规律和经验是:不断的创新是中心城市崛起并维持其活力的重要法宝。创新的意义在于利用“先手之利”攫取初期的超额利润,不断推动地区经济能量的大量聚集,从而达到和实现发展经济学上的“先发效应”,伦敦是这一方面的典  相似文献   

5.
“创意城市”是目前全球化发展的流行口号,也是许多城市竞相追求的国际都市品牌,除了伦敦和纽约外,台湾、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也喊出了建设全球或地区创意中心的口号。  相似文献   

6.
CBD,是中央商务区的英文简称,是集中进行商务活动及商务相关活动的核心区域,是城市和区域经济功能高度集聚的中心。作为华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广州,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加快建设和提升CBD。本文将借鉴国内外CBD建设的经验,结合广州的实际,初步提出建设和发展广州CBD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也在变化和提升。上海——中国最发达地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正致力于强化其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而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中也积极努力构建科教、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巩固其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集  相似文献   

8.
沈晗耀 《上海经济》2012,(3):24-28,6
如果没有总部经济,就没有经济中心,经济中心的影响力主要靠总部经济来体现.不难想象,像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中心城市如果没有国际级的大银行、财团、跨国公司等"总部"机构,也就不能成就其国际经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CBD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象征,但是并非什么城市都符合建设CBD的条件。当前我国CBD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误区。非常有必要引起相关领导及研究者的重视。我国中心城市在规划建设CBD时,应该借鉴先进国家的建设经验.同时适应现代商务发展的需要。建设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CBD。  相似文献   

10.
新宿CBD的经验表明,一个成熟的CBD应该是区域内经济生态与生活生态的有机平衡。CBD不仅应该是城市金融、贸易、信息、传媒等中心业务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具备购物、文娱、服务等商业功能高度集聚的地区。只有将商务、业务、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由于功能结构单一而导致CBD的空心化和衰落,这对我国CBD规划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经济》2010,(1):60-63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黄河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深圳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概念与界定:对经济中心城市的认识 1、经济中心城市的产生 50年代针对以前的经济平衡增长理论产生了一种称为“非均衡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50年代中期,非均衡增长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发展极”理论产生了,“发展极”理论的核心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于一些主导产业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的形成和在一些地区或者大城市的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发展极”的优先增长,带动相邻地区的共同发展。这里的“发展极”实际上就是我们所称的经济中心城市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将是亚太的世纪。人类社会现代文明与世界经济的中心从地中海走向了大西洋,现在正朝着广阔的太平洋地区转移。天津市领导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结合天津的实际情况,适时地提出了“西进东出”的发展战略。我们深入研究亚太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对实施“西进东出”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心城市的形成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在亚太经济发展中,中心城市起了重要作用。中心城市一般为港口城市,其在对外贸易、投资、国际分工合作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功能;同时在本…  相似文献   

14.
纽约有曼哈顿,香港有中环,上海有陆家嘴。在很多大城市,CBD已经成了城市的中心和象征。近年来,济南城自己的CBD也正拔地而起。东起奥体中路,西至省博东侧的茂岭2号路,南起奥体金融中心、经十路,北至解放东路北侧的文博5号路和新泺大街,总面积1.85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将在几年内成为济南最为令人瞩目的明星。  相似文献   

15.
《上海改革》2002,(9):37-43
开发北外滩是新世纪上海重塑黄浦江功能、提升中心城区CBD能级、从而推动“四个中心”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在知识经济和流量经济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主要经济内容中,北外滩地区应当尽快地发展成为国际航运服务和知识服务为主体的服务贸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呈现占比越来越高的运行趋势。城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中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规律,决定了通过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建成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大力推动形成"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生产力配置更加合理科学的中国经济新版图。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主体内容是,把国家和区域层面的经济中心城市分别建成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和成熟型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分工合作的发展。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具有六大基本特征,需要形成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理想格局。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设想上海到2020年建成世界城市,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世界城市的能级和水平。据此选取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的数据,进行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人口布局结构和就业布局结构比较研究,进而对上海城市空间和人口的理想结构进行模拟预测。主要的模拟结果是:按上海市辖6340平方公里,上海居住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370万,就业人口的理想规模最高值为1090万。根据世界城市服务能级的要求,未来上海的CBD就业人口还需进一步集聚,CBD乃至整个城区的居住人口则需要导出。上海城区与郊区600:6000的空间结构基本合理,理想居住人口比例为55:45。  相似文献   

18.
浙北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主要指湖州、嘉兴两市。浙北地区近代经济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密切相关。上海开埠后,凭借其地理、经济的综合优势,自身城市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和举足轻重的经济中心城市,对浙北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凸现。不仅使浙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得到发展,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使浙北地区传统手工业技术水准和区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联接两地经济的商人群体,密切了两地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华民  张晖明 《特区经济》1993,(10):20-21
<正> 基于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中心城市发育基础,服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为自觉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和适应世界经济中心城市转移的态势,我们需要在现有的若干大城市及其带动的城市群中选准“首席城市”,以迎接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挑战和机遇。带动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上海正是这一角色的最佳候选者。一上海的优势主要为如下五点: 1、经济规模。上海1992年GDP达1054亿元,远远领先于全国所有其他城市。从总体上说,上海历来是全国经济中心,已具备的经济实力为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性经济中心提供了必要的基础。2、增长潜力。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上海不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在技术、人才、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均具有相当优势,从而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上海目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8.6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91人,中专生  相似文献   

20.
《沪港经济》2008,(1):33-35
2005年11月8日,伦敦金融城公布了对各金融中心排名的最新研究。研究指出,由于中国的经济力量日益增强,未来数年,很可能出现新的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当时,全世界目光都聚集在上海,许多媒体都宣称上海将继纽约、伦敦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