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利平 《特区经济》1990,(3):17-18,54
<正> 创办深圳经济特区以来,特区的货币市场一直流通着人民币、港币和少量外汇券。这种局面给外汇管理、市场管理、企业财务和物价管理带来不少困难。为此,早在1985年即已有发行特区货币的设想。笔者认为,特区货币的发行是一场举足轻重的货币改革,改革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诸多因素。从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的内外部条件来观察,发行特区货币的前提尚不具备。一、发行特区货币缺乏必要的现实条件发行特区货币,我们会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发行基金从何处来:二是发行后怎么保持币值的稳定。发行货币当然要有发行基金或曰发行保证金。在西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保证金制度。在金本位制时代,发行纸币(银行券)差不多需要一一对应的准备金;在金汇兑本位制阶段,缺乏金准备的国家以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外汇作为发行的保证;即或实行了纸币本位制,西方国家仍持有相当数量的  相似文献   

2.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国境内同时流通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元三种货币,出现了三种货币制度并存的局面。根据货币本质的规定,一个国家只能发行和流通一种货币,这是货币制度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因此,货币多重化违背了货币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干扰了我国统一的人民币制度,可以考虑中止港币和澳门元的发行和流通。  相似文献   

3.
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价值5.78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让世界惊呼深圳速度。30年后,深圳作为经济政策试验田的模板意义似乎正在减退,有人认为特区不”特”了,甚至发出“今后还要不要特区”的疑问?我认为,深圳特区之“特”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4.
<正> 一、历史回顾:深圳在制定和完善特区税制的过程中,就最大限度地吸取了香港税制中的精华 深圳特区税制是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而产生的。深圳过去所沿用的传统产品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制度,在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日益暴露出其与特区经济的不适应,改革势在必行。由于深圳毗领香港,在信息、交通、通讯等方面都与香港联系便捷,深港经济联系比较紧密,人员交往比较频繁,因此,香港税制模式最先吸引了深圳特区人的注意力。 在20世纪80年代,香港已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进入了亚洲“四小龙”的行列,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一历史事实,不能不说是一种“经济奇迹”。尽管香港经济的腾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认,香港税收制度的优越性在其中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5.
当深圳经济特区开始步入新的成长期,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读到了由彭立勋教授主编的一部新著——《迈向新世纪的深圳经济特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从分析深圳18年发展所形成的特有市情出发,全方位探讨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学者的思维,叩问特区的跨世纪发展之路,向人们展现了一副特区未来的理性蓝图。在思考深圳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如何给未来的经济走向定位,如何扩大城市的经济规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一个核心问题。《迈向新世纪的深圳经济特区》用了较大篇幅对深圳…  相似文献   

6.
<正> 一、港深珠澳金融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港深珠澳金融一体化是指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后,在“一国两制”下,将深圳、珠海特区的“二线”封闭起来,同时放开“一线”,人员货物自由出入,经济运行向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发展,形成金融电子化、金融业务多元化和把港币、澳门币、特区币联合成一个整体。在整体内各种货币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这个目标构想的理论基础是: (一)港深珠澳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前沿和珠江入海口地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对弥补香港、澳门土地不足很有利。而港澳到珠海、深圳投资,也大大加快了深珠两地的经济建设,充分体现了四区经济之间的互补关系和鱼水关系。特别在近年来,港商和澳商在深、珠两地投资的“三资”企业特别多,充分体现了四区经济的相互联系。如果深圳、珠海再把边境海关通道加宽,并建设多条通道,使珠海至澳门、深圳至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长许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将把"深圳速度"转为"深圳质量"。"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201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深圳经济特区,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出发点——"大特区,新前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有两大标志性意义的建设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特区一体化,二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如何发挥中央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职能,有效提高地区流通人民币质量,保证人民币信誉,是基层央行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就多年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对此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为基层央行货币发行与流通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深圳与香港仅一河之隔,是香港通往内地陆上运输的咽喉要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内地与香港经济联系日趋频密,商品的流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兴旺,也带动了特区涉外运输业的发展。为实现本世纪末将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的目标,为深圳赶超亚洲“四小龙”做好先行官,交通业尤其涉外运输业是一个需  相似文献   

10.
深圳经济特区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自设立以来一直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每当面临争议、彷徨、迷茫时,历届国家主要领导人都会亲临深圳,重申改革开放的决心,赋予特区新使命,指明特区发展新方向,从而使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事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本文以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为背景,以四代国家领导人赋予深圳不同的历史重任为视角,来全面解读特区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黄平 《特区经济》1998,(8):22-23
<正> 一、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自1980年以来,先后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大经济特区。1990年开辟了上海浦东新区,实际上是非特区的特区。国务院对这些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即批准这些特区率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其具体表现在:①发展“特区”的资金,主要靠利用外资;②构成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商独资经营为主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体系;③实行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进行市场调节的特区经济运行机制;④特区经济以外向型为主要发展目标;⑤国家给予特区较多的自主权,较多的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特区人民努力奋斗,艰苦创业,使得特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日的成就。到1996年,五个特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169.03亿元,工业总产值按当年价计算为2959.64亿元,利用外资达61.87亿美元。预计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长18%。五个经济特区中最著名的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225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50亿美元,创下了可与“亚洲四小龙”相媲美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2.
<正> 深圳经济特区从创建到发展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之中,商业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与内地不同的道路。在特区成立10周年之际,回顾商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总结经验,研究今后进一步推动商业发展的措施和方针,对于今后10年特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深圳商业的基本状况和特征推动深圳商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中央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它使特区商业贸易活动一开始就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模式中流通领域条块分割、三级批发的呆板格局,开创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行的少环节、开放式新局面。由于受计划机制制约少,企业有较大经营自主权,活力不断增加,深圳商业贸易活动取得长足发展。深圳商业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三种市场要素并存。深圳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商品市场处于国际、国内和深圳本身三种市场因素并存的状况。由于采取鼓励外资的政策,海  相似文献   

13.
2013上半年,我国“货币总量”表现为信贷的“一增”、流动性的“三落”——生产性信贷月增1万亿元,而蕴合“货币发行”增量的外汇占款、流通中现金和金融资本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速回落。信贷稳增、发行回落,这说明我国货币总量结构发生深度调整,国家已经不想再用货币政策“放水”、“刺激”,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正在孕育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支柱”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几年里,其经济建设所以能飞速发展,靠的是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特区人民的于劲。所谓特殊政策集中到两方面:一是让出一部分国内销售市场;二是优惠的税收政策。相比较而言,国内市场是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因为深圳的产品有三分之二是销往内地。依赖国内市场发展特区经济是必然的,因为:(1)深圳特区是建立在一个没有工业基础的边陲小镇经济基础上,产品一开始不可能打入国际市场;(2)中央没有给特区建设资金,给的是政策;(3)深圳特区是国内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深圳金融:产业进化与发展趋向王奇岩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十四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同国外特别是港澳经济联系最广泛的地区。纵观深圳特区发展的诸多支撑因素,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特区经济建设所作...  相似文献   

16.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为了建设经济特区,国务院、中央军委从广大的基建工程兵中挑选了两万名精兵强将开赴深圳,于是就有了两万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壮举!随后,又有了大批的复转军人参与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26年前,深圳作为沿海边陲的一个荒芜人烟、偏僻落后小镇。短短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区一代又一代“拓荒者”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创造和刷新闻名世界的“深圳速度”,以科学的发展观,打造了一座神奇的城市,打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人民币与港币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亚太经济》2004,(4):9-11
本文在内地和香港签署CEPA协议背号下结合日趋活跃的人民币、港币跨境流通现象,富有前瞻性的探讨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港币与人民币挂钩及其货币一体化问题,并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内地和香港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是决定港币是否与人民币挂钩以及二者货币一体化的关键,而人民币的国际化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谈到要把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为“香港”,有人十分反感,认为,这是要进一步把深圳变为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特区。这并不奇怪。早在深圳特区刚刚建立,就迎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责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认为,这是在搞资本主义。尤其每当特区在建设过程中遇到某些挫折和困难时,指责声更是不绝于耳。可以说,在深圳特区问题上,“姓社”“姓资”的争论,其激烈复杂的程度,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少见的。事关特区性质及其发展前途,不能不认真讨论。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在对深圳特区的题词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里讲到经济特区的经验。这个经验是极其丰富的。我认为,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无疑是如何在实践中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在这个“如何”中,有一条十分重要但较少有人予以专门论述的基本经验,这就是,正  相似文献   

19.
“特区今日之‘特’与昨日之‘特’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还要继续办下去,但‘特’的具体内容就要我们自己去填写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于2006年3月14日在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是中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条例全文贯穿着鼓励改革创新的主线,体现深圳“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正>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已经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问题和矛盾.认真分析现存的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正确办法,是深圳改革开放继续深入进行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1、市场经济与行政手段调控的矛盾性.特区作为全国的一部分,小局应该服从大局.但是,深圳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区,如果中央在对待特区的关锁性政策上,不是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而是过多地采取行政的手段,势必影响特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