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94年深圳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市场秩序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令人满意.但是,市场供求失调,尤其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引起的经济循环不畅未见缓解,经济发展中的隐忧仍需下大力研究解决.与上海、广州相比,深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更显严重.一般来说,人们购买某地的写字楼或住宅,是因为在当地有商务活动或居住的要求,其他行业的发展是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基础,房地产向外推销只起辅助作用.去年房地产降温最大的地方,是那些本地经济基础不好而房地产超前的发展的地方.因此,深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从更深层次看,是深圳本地经济各行业对房地产的需求不足;换句话说,是深圳其他行业的发展速度赶不上房地产供给的增长.“八五”计划中,深圳确定了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执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因受到条件限制,或操之过急,发展状况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
3.
深圳工业结构的实证分析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深圳工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轻重工业的比重 轻重工业是一个比较陈旧和模糊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各个轻工业行业的产品往往既可以用作消费资料,也可以用作生产资料,因此,它很难反映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目前的统计资料还不能表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情况,因此我们只能沿用轻重工业的比重来分析深圳产业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廖永兰 《特区经济》1997,(10):37-37
<正>一、抓大企业,带小企业 抓大企业,就是要立足于规模大的工业企业,推动其进一步拓市场、增效益、研新品、创名牌,通过进行强强联合,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6.
张昌佑 《特区经济》1994,(12):33-36
<正> 塑造深圳工业新优势,是再造深圳新优势的基本立足点。对现有工业体系予以正确评价,恰当地选择未来工业发展方向是避免深圳出现“泡沫经济”的明智之举。 一、对深圳现有工业体系的认识 1、关于现有工业的作用问题 深圳特区是伴随和依托于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工业是深圳经济的主体。在全市社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占70%;特区财政收入约80%来源于工商税收,这是深圳进行其他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深圳出口商品总值中,工业自产商品占出口总值约70%;在市利用外资的企业中,签订合同数的73.48%,实际投资总额的54.28%为工业企业,此外工业企业还吸纳了全市劳动力总数的约70%。以上各方面的情况表明,工业部门是深圳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深圳这一个“飞来的城市”最稳固的支撑者。  相似文献   

7.
蔡子翎 《开放导报》2001,(11):41-41,45
20年来,深圳工业采取赶超性战略,取得了跨越式高速发展。特区建立后的前10年 ,工业总产值由3000万达成了100亿;从100亿到1000亿,用了6年的时间;而从1000亿到2000亿,只用了3年的时间。三轮跳跃式的发展,说明了深圳工业加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工业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特别是1995年以来,深圳追踪世界工业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及其软件、通信、微电子及基础元器件、视听产品业、机电一体化、重点轻工产品和能源产业,从而形成了深圳工业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深圳的工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凌 《开放导报》2004,(1):83-86
深圳没有发展汽车工业也许是一大遗憾,但是,深圳在汽车电子、汽车模具方面却有良好的发展条件。若是能利用其电子信息硬件制造优势,在汽车供应链条上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其产值和利税并不比一个汽车厂低。国际性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性趋势。到了下一个国际产业转移周期,深圳不但会接受更为高新的产业前来落户,而且也会成为产业转移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陈松 《特区经济》1991,(2):36-37
<正>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内外经济形势使深圳工业面临挑战。1989年以来,东欧局势的剧变,美加“经济圈”的形成,以及即将到来的欧共体统一大市场,促使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组。尤其是“六四”事件之后,西方国家对我实行禁运、配额限制、冻结贷款、取消订单、反倾销等颇为强硬的措施,使我受到一定的损失。东盟五国的崛起,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竞争。1990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但我国经济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市场部分商品销售疲软,工业产品积压,亏损企业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继续下降,财政收支状况比较严峻等现象表明,治理整顿、深  相似文献   

10.
从80年代充满活力的经济特区,到90年代初期的经融中心;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到立志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深圳,中国南部这颗璀璨的明珠,一直带着光环和宠爱大步向前迈进着。可有一天,猛抬头,许多深圳人竞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深圳迎接“九七”香港回归,迈向21世纪之际,正在扎扎实实夯实发展的基础,并同时绘制迈向2010年的蓝图。笔者以为新的历史时期,深圳面临的内外环境十分有利,有许多机遇、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挑战。因此,需要正确解决一系列矛盾问题,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1、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深圳前15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今后15年深圳要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发展规划的实施依然需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圳许多特殊政策已成普惠,要增创新优势,突破口在于创造体制优势,要继续大力推进各项改革的深化配套,完善和健全已经建立的体制框架,创造秩序井然、生机勃勃的体制环境。今后要抓好五大体制改革,一是要重点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扩大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二是要大力推进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简化边防、海关、动检等管理,特别要改革深圳海港和空港两大口岸管理,按照国际自由港的模式,形成人、物进出畅通、高效的环境;三是要大力改革金融体制,创造国内外金融机构云集、形成资金洼地的条件;四是要改革劳动人事体制、社会中介组织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为投资和经营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五是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实  相似文献   

12.
深圳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窗口和排头兵,深圳知识经济发展也走在全国的前列,它对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深圳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主要经验及特色和未来发展,作一个简要的简述。  相似文献   

13.
14.
<正> 深圳的对外贸易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就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两大指标来说,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这个成绩是令人骄傲的.但是,外贸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保持和促进深圳对外贸易的稳定高速发展,将是深圳第二次创业中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深圳目前外贸业绩的分析据1995年的统计,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87.7亿美元,与1990年相比,增长了604.9%,年均递增47.8%,比上年(下同)增长10.8%.其中出口额205.3亿美元,增长12.1%,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中国国情国力》1996,(2):27-29
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她十五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她已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其第四个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完成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目标: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深圳过去一直以实行特殊政策、实施改革试验的特区城市的形象出现。为了实现新的起飞,深圳应坚定  相似文献   

18.
<正> 香港因素,作为影响深圳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甚至决定因素之一,如何利用,成了设计深圳发展的重大策略问题。在特区政策优势日益弱化的今后,深圳要完成第二次创业的艰巨任务,就尤其需要做足香港因素的文章,慎重选择发展策略,更好地增创特区新优势。这里,笔者提出一点不太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策略之一,认识香港因素,设计深圳未来 一方面,由于深圳毗邻香港,是香港与内地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两地之间又有着紧密的人缘关系,这就决定了香港在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必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不考虑香港因素的这种影响,我们就既不能理解深圳飞速发展的过去,也不能正确设计深圳灿烂的未来。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们对比尚不能说有了恰如其分的评估,这给科学决策深圳未来发展的路向不能说没打折扣。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特区政策优势的逐步弱化、投资成本的不断上升,深圳以“三来一补”为支柱的工业愈来愈受到严峻的挑战,工业投资率已由“八五”初期的44%下降到1995年的14.1%。由此可见,进行有效的工业结构调整,尽快建立起新的支柱工业已成为深圳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深圳进行第二次创业的产业选择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属于外缘工业地区,即靠接受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和生产方式的扩张来进行工业化,是典型的以进口替代与出口鼓励相结合为主的快速发展工业的道路。这出就决定了东部沿海地区在经历了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以后,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应该是工业的不断更新换代,逐步提高制成品的技术含量,从外缘向工业化中心地区发展,最终向“后工业社会”过渡。 从深圳来看,1995年其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2%,第二产业占52%,第三产业占46%。而工业内部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比例高达80%,这表明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  相似文献   

20.
《特区经济》1996,(2):32-34
<正> 技术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进行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的利润的过程。它包括:引入新的技术或工艺;开发新的或改进老的产品;开拓新的市场;获取原材料的新供给;采用新的管理方法与组织形式。这一概念的引入使我们能够以更科学的方法来评价企业技术进步,避免了过去那种把技术开发活动作为衡量企业技术进步的唯一指标的片面作法。 深圳市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总的说来比较活跃,根据1994年对12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82%的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总共投入创新经费61974万元,获得493项创新成果,平均每个企业6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对工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94年,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形势下,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依然高达30%。其他经济指标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技术创新在深圳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