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夫兹博里开创性地将崇高作为有别于优美的审美性质纳入审美范畴,这扩展了审美范围,直接影响了博克等人,推动了后来审美范畴的研究。忽视了夏夫兹博里,就忽视了崇高范畴发展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甚至可以说是起始环节。崇高感是一种原初的情感体验。崇高感的产生是由于自然对象过于巨大(数量)或有某种抗拒力(力量),而超出了我们的心灵的领悟力或想像力,从而提示人们想到"上帝"。夏夫兹博里还最早地论述了崇高与悲剧、喜剧的关系,在他看来,悲剧、喜剧都含有崇高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悲剧话语的叙述中,合适地插入喜剧性话语,不但不会削弱悲剧的痛感,反而能引起更大的伤痛,这会使悲剧的审美效果更加明显,使人们领略到花样翻新的美。在此,就悲剧叙述中需不需要出现喜剧性话语,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喜剧性话语,喜剧性话语的介入条件和喜剧性话语的介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进行了阐述,以拓宽人们对悲剧的认识面,加深对悲剧多样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王章超 《重庆与世界》2011,(5):64-65,78
在悲剧话语的叙述中,合适地插入喜剧性话语,不但不会削弱悲剧的痛感,反而能引起更大的伤痛,这会使悲剧的审美效果更加明显,使人们领略到花样翻新的美。在此,就悲剧叙述中需不需要出现喜剧性话语,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喜剧性话语,喜剧性话语的介入条件和喜剧性话语的介入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等进行了阐述,以拓宽人们对悲剧的认识面,加深对悲剧多样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从悲剧美感的角度审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发现,和古希腊悲剧一样,这部作品揭示出美的实质来自于对立面的斗争.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悲剧审美的心理模式,即痛感→快感→美感.作为文学领域中最高的审美形式,悲剧的审美意境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差别消失,主体融入客体,让我们在嗟叹老人宿命的同时,又感到强烈的生命力和崇高感.  相似文献   

5.
熊延柳 《黑河学刊》2005,4(1):49-52
丁玲和萧红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悲剧性。从悲剧的本质在审美客体中的呈现及悲剧本质引起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来比较丁玲和萧红笔下人物形象的悲剧审美价值,可以看出莎菲们缺乏在绝望中抗争的悲剧精神,她们悲剧审美特质更多的是悲渺而不是悲壮,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的则是敢于反抗、富有斗争精神的人物。他们超越了悲剧,呈现出人物悲壮与崇高的悲剧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6.
"生殖崇拜"、"英雄崇拜"是中国社会普遍的人性,也是中国文学不衰的母题.《白鹿原》中以白孝文与田小娥的情爱悲歌唱出了这一主题,并无悲剧地从文化风俗、社会心理和性伦理角度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对肉身交往进行解读,分析了乡土社会中的崇高人性.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北宋婉约词人的代表,她的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具有抒发真情实感的审美趣味;富有崇高的悲剧美感;艺术风格细腻委婉;意境自然清丽、幽美深远;语言朴素自然、清新优美。  相似文献   

8.
张璐 《黑河学刊》2009,(1):65-67
马拉默德以悲剧的精神渗透人生,又以喜剧的精神超脱人生。作品中的反英雄形象表现了处在生活重压下的现代美国犹太人的精神世界,犹太传统价值、理想的失落。他运用反讽的技巧将严肃的悲剧性主题作了滑稽幽默的处理。在传统犹太幽默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了黑色幽默文学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悲剧和喜剧的界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使不幸和痛苦成为嘲弄的对象,反讽技巧的运用和对反英雄的塑造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作之所以在历代读者心目中产生巨大的审美冲击力,归根结底在于其词作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价值:纯真自然的人性美;崇高的悲剧美;细腻委婉的风格美;自然清丽的意境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美。通过以上五方面的审美观照,进一步探究李清照词作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华强 《魅力中国》2009,(36):173-174
崇高是一种引导人意识到自身力量,使人精神振奋的美。它作为美学范畴,历来被美学家们探讨和评价,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康德把它看作是人们自我尊严和精神的胜利;车尔尼雪夫斯基干脆称之为事物中的最伟大者……。虽说法不一,但他们都认为崇高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的显现。强而有力,是引起崇高感的显著特征。在艺术中这一特征则最突出地表现在体现为雄劲、豪放、悲壮的崇高风格作品中,因而它们  相似文献   

11.
历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潮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本文将从<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分析悲情基调在喜剧影片中的体现和作用.以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  相似文献   

12.
闫大培 《魅力中国》2010,(8X):225-225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主人公杰伊·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本文围绕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从读者反应批评"期待视野"、"不确定性"及"意义空白"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小说展示给读者的审美价值及读者在作品意义的填补、建构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歌曲是喜剧小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创设幽默、构造情节、表达情感、烘托气氛等方面发挥着语用、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喜剧小品对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的借用与改编,是一个充满了变化与创新的过程,非常符合人们对熟悉事物陌生化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14.
西方悲剧理论一直以来缺少或忽视对悲剧性问题研究视角的考察。借助尼采有关悲剧的研究路径并结合“本土化”的中国传统审美质素,通过对“悲剧性”的构建性分析,重新确认和建构悲剧性存在的元素,达到对悲剧性问题的新认识,期待对现代主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在艺术之林中,中国戏曲与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并列,是被世界公认的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晚于希腊戏剧和梵剧,但希腊的悲剧、喜剧早已从舞台上敛迹销声,在印度,梵剧虽还不时有演出活动,但与往昔的繁盛不可同日而语。惟有中国的戏曲至今仍充满生机,繁花似锦,叶茂根深。  相似文献   

16.
李娜 《魅力中国》2013,(17):84-84
悲剧是通过苦难、毁灭凸显人或事物的价值,即以否定的方式肯定美好的东西。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了中外悲剧的类型。崔兰田先生的悲剧艺术隶属中国古典悲剧的范畴,却又蕴含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7.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圣典主要讲述了上帝救赎人类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典型的审美对象,本文正是从神学与美学的联系入手,通过这一救赎故事来分析圣经中包含的优美、崇高与丑这三个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赵菊清 《魅力中国》2014,(14):81-81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伟大的喜剧,但里面也有悲剧的人物-犹太人夏洛克。本文主要分析其在法庭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并从宗教、心理两个方面来阐述造成其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俞娟 《黑河学刊》2013,(3):43-44
贾宝玉与浮士德两悲剧形象有着共同的审美指向:自由与超越。两悲剧人物都有着超越生命,自由生存的理想追求。中西方在审美超越上又表现出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不同,这是由中西不同的审美传统决定的。通过对两悲剧形象的审美指向的分析,寻求现实与理想、感性与理性有机融合的现实途径,追寻诗意化栖居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提起悲剧,首先让我们想到的会是古希腊的悲剧,剧中主人公的那种顽强的与命运抗争,与比自己强大的势力斗争,带给了人们难以述说的震撼感。可是如果说这就是悲剧,那它需要的就是强烈的震撼感和令人痛苦的结局,悲剧所要求的就是这些么?那么,我们再回头翻看一下中国的戏剧,如果这就是悲剧,那么中国是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