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社会中,生存的虚拟化进一步彰显了人的个性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彰显既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确证的事实表现,也是人的本质力量获得理性确认的知性前提。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看,虚拟生存具有实践的特性,仍然是人为实现"意义性"生存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文化实践,它理应建构的是现代人现实的"意义性"生活世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规避现代人虚拟生存的异化现象,进而确证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类"文化生存。  相似文献   

2.
人的安全性始终在永恒的生存场景中,其关系到人作为一种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人的"安全性"或"生存安全性"直接影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社会的未来的发展性的前景,民族复兴的宏大重任,同时也关涉到人类的未来景象。所以对人的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在现实场景中不仅有重要的学理性洞见,而且对当下中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性理论路径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人作为宇宙生命时刻都在人的安全性信念的定向和不断更新生成中自主活动,人转接出的思想、文化、价值、符号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在为人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找寻安全的人文向度来弥散人的有限性的扩展空间。人在短暂的生命距离中艰辛的劳作与辛勤耕耘,都在为人的丰富全面发展累进性攀升做积淀。  相似文献   

3.
是否具有健康的生存意识直接关系着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为此必须提高中华民族心理素质,培养现代人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振 《特区经济》2015,(1):53-56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含义和标志:作为类整体的人异于其他动物的类特性;作为个体的一人异于他人的各种根据或属性。这两个含义和标志涉及到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认识,也就是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认识。广义的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理论内含着人的文化特性。劳动实践产生了物化形态的文化即文化的物质生活方面,也就是物质文化。社会交往中的道德、法律、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等规范,就是文化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就是制度文化。精神产品是"意识到"的"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文化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就是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生存”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而带来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它对人的全面发展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正确反思数字化生存的本质和人文价值,对数字化生存视角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兵 《中国西部》2012,(6):26-29
“三生教育”针对的是“人本身”,涉及的内容几乎与整个人生完全重合。本文从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本质特性出发,追问“三生教育”的目的,澄清“三生教育”的意义,明确“三生教育”的根本,试图彰显人的生命活动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创造性和历史性,意义性和自由性。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旅游发展和科学旅游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基于此视觉,发展妈祖文化旅游,不仅要达到景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还要做好各利益群体的和谐。同时设计旅游产品时要人文关怀,彰显生命意义。妈祖文化旅游要获得空间上的持续发展,必须走区域联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广西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具体性、多样性与民族性等特点的自然崇拜文化;阐述了广西各民族自然崇拜的表现形式;并从形式上和本质上分析了自然崇拜的内在逻辑即体现着人们对可持续生存的价值追求。该文以此为基点,阐述了在推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当代实践中,传统自然崇拜文化可转为对生态建设的文化支持,传统可持续生存观"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解决人的感性活动、人的本质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等哲学问题提供一种哲学理论原则。要彻底地运用好这一哲学理论原则,必须理清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历史性、实践性、价值性、生存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的最基本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朝龙 《特区经济》2008,(12):25-2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目的在于获得生存、发展利益。人具有追求利益的天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利益追求、调整和不断解放中持续实现的。改革就是在"还人利益"中不断与时俱进,从"还人利益"到"平衡利益"以实现理性利益。理性利益是社会和谐、社会发展合力最大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可以让一个国家"富"起来;文化发展,才能让一个国家真正地"强"起来。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项心灵工程,是一种生存方式的建构,是为国家、民族强心健骨。我们需要掌握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简化",也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本质的探求,是每个时代思想家不断追寻的永恒的话题。马克思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将对人的本质认识建立在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关系之上。简单概述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并探讨其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地位,这对促进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出版社:宁波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5推荐理由何为有意义的教育?在蔡朝阳看来,教育的本质是"拓展人的自由,使人获得突破窠臼与成规的勇气,叫人能够有力量去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认为,在教学中,"最重要的在于破除迷信,树立个体"。他希望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都能逐  相似文献   

14.
旅游作为一种现代人释放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回归自然和谐的生活境界的方式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方面,成为现代人生命存在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探讨人的需要出发,挖掘出旅游的审美意境与审美情趣,揭示认识旅游本质,可以挖掘出现代旅游活动更深层次上的意义,对于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动物和人的“本能”与“需要”这两个概念入手,探索人自身生存意义的理性依据。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在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发展、拓展生命的内涵,以确定人作为人的真实存在,在更深的层次上对生命进行再体验。饮食本身的目的性追求是为生存而吃;而以饮食为外在目的,以生命的存在意义为本在目的,并不着意显现饮食本身的功能性作用,这样的生命存在方式就可以称之为“存在”(being或existenz)。在西方文学史上,文学作品对饮食的描写往往是后者的体现。饮食行为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也有很大的差异,从中可以显示出处于两种不同文化环境里面的人的不同生存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6.
理解与实践的关联是近代认识论向现代生存论转向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狄尔泰、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这一主题都有深刻的阐明。虽然他们的理论背景并不相同,但对于人的生存本质及历史境遇的关注,却使他们的相关思想在生存论的视域中形成共通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7.
"三生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1]。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构成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相关联的,社会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以生产和分配的结合为基础,而生产和分配的结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其最主要的社会矛盾。因此,衡量生产和分配结合的好坏,"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个标准要比"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更好。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要能用作制度构建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用于指导和服务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与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着重研究分配的组织方式和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特别要研究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分配的组织方式的结合对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的个性即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能力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既是一种理想追  相似文献   

20.
热切关注人及其现实、命运与未来,是法兰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所赖以存在的"‘理性’与‘人性’假定"陷入深度危机的历史语境中,福柯发掘了现代"精神性知识"的危机根源在于它的知识-权力之本质。这种本质要求对人自身进行理性规训和科学管控,同时由此而演变成了对人之不符合理性、不符合科学的诸方面的压制、阉割和驯化,甚至演变成了疯狂的理性化运动。而从知识-生活层面观之,这种自我治理作为知识-权力的内在要求和生命政治实践,为自我修行和完善准备了理性技艺、方法、路径等条件,同时我们又须抵御和化解知识-权力所导致的理性泛滥。抵御和化解之路径在于"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也即作为"自由实践"的"自我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