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永济市的梁先生是个残疾人,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全靠他种地维持生计。一天下午,梁先生正在收拾猪舍时,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高声大喊地跑进门来:“爸,您快看这个广告。”梁先生对女儿从小就这样关心家庭心里着实高兴,但嘴里还是责备:“小孩子家知道啥,拿过来我看看。”女儿飞快地将报纸递到梁先生手里。这是山西省某市的一张日报。在女儿用红笔勾出的地方,梁先生看到一则转化余粮,促进养殖业发展的致富广告,题目是:“酿酒猪白捡,养猪酒干赚。”梁先生是家里的一家之主,说话从来算数。他把准备干酿酒业的想法向家人一说…  相似文献   

2.
当企业的销售状况非常好时不会想到市场部,因为市场部既不开发产品也不生产产品更没有去销售产品。当销售不好时,人人都会指责市场部的措施不利。一个产品销售好了有人认为是产品好或者是广告做的好或认为是销售得好,但没有人认为是市场部将产品整合传播得好。  相似文献   

3.
《三联竞争力》2010,(3):84-84
2008年11月,云南消费者梁先生与妻子到三亚度蜜月。他通过携程网定了两张返回昆明的机票,另加两份“平安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收到保单后,梁先生发现保单的保险期限只有一天,没有覆盖整个行程,便致电携程客服及平安保险查证。结果发现平安保险系统中并没有两人保单号,但携程方面称“保单是保当次航班,且是真保单”。  相似文献   

4.
<正> 王是 S 公司东北区的销售人员,已有3年多的工作经验,销售业绩逐年提升。就在半个月前,他的部门经理突然离职了,公司经过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他接任东北区的销售经理。小王得知此消息的瞬间非常高兴,毕竟升迁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几分钟后,小王又闷闷不乐起来。在此之前,小王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没有经过任何有关培训,一时茫然失措,无从下手。这个担子对他来说,确实有些重了。  相似文献   

5.
刘若辰 《中国海关》2012,(12):63-63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小周辞职了,他曾是王总团队最具发展潜力的销售骨干之一。原因是在最近公司召开的2013年销售规划会议上,小周的销售分析出现数处明显的错误,而且在小组讨论时打瞌睡,被王总狠狠点名批评了一顿。会后不久,小周提出了辞职。后来,王总了解到小周当时家里小孩生病,几天陪在医院没有休息好,销售分析没来得及充分准备。这件事引起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6.
开店营业没有顾客上门会让人很头痛,顾客遛了一圈就走更让人痛不欲生。没有顾客上门也许是宣传不到位,也许是商品不够吸引人。如果很好地宣传还是卖不动,估计就是销售的原因。好的产品+良好的服务态度有时候并不等于有好的生意,好产品+良好的服务+一定的销售技巧,才是销售的硬道理,以下几招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刚进入戴尔公司的年轻销售代表威廉,由于没有客户销售经验,他第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采购服务器的大定单,但是发招标书的截止时间已经过了三天,客户拒绝发给他招标书。该项目软件开发商代理戴尔的竞争对手,拒绝与戴尔的销售代表合作。一切都不顺利,所  相似文献   

8.
<正> 估价自己过高,条件虽好也没戏张生从前在一家保健品公司做销售工作。两年前,正是这种保健品热销全国、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大好时期,张生的销售业绩在公司首屈一指。随着保健用品不断的更新换代,加之他所在公司的技术力量薄弱,开发不出新产品,公司效益锐减,不久便倒闭了,张生也就随之加入了待业大军的行列。下岗,张生并不畏惧,凭着多年积累的推销经验、社会关系以及曾经拥有的辉煌业绩,他胸有成竹,相信没有任何企业不愿用成熟的推销员,以他的资历、自信一定能够找到工作。一次,他到一家主要生产保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田英做的是纺织品贸易。说是做贸易,其实就是“炒单”,一个单大家炒来炒去,经过层层加价,说不准最后还是回到最初接单的那个人手中。这就是纺织品行话所说的“麻圈”。田英是做技术工作的,很长一段时间都适应不了做这样的转手生意,以致吃了不少的亏。1992年2月,田英结识了一个香港老板梁先生,梁先生说需要3万米亚麻布,叫田英帮他找货,成交后每米给她0.5元的提成。田英一算,3万米就能赚1.5万元,这可是个不用花本的好买卖呀。田英马不停蹄,关里关外几乎所有的纺织品厂或仓库都让她翻…  相似文献   

10.
<正>1995年,盛强接手重庆渝北区两路镇一个十多平方米的门面,做起内衣生意。这是盛强多次考察市场后做出的决定。百货公司卖服装的倒是很多,但还没有专门的内衣专卖店。于是,盛强试着第一次将批发的8000多元“宜而爽”品牌内衣进行试点销售。让他没想到的是,生意居然是出奇的好,第一批货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一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说销售业绩是销售经理生存所依,那么团队建设就是销售经理立业之本。没有一个人可以靠自己独闯天下。新的一年,销售经理首要的工作就是做好自己的团队盘点、整合,盘点、管理好自己的销售团队已是销售经理的大事。那么新的一年之始,销售经理如何对自己的销售团队进行盘点和整合,它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卖的是杂牌显示屏,一没名气,二没实力,他的网店却年销售400万,日销售1万以上。这个淘宝网的大鳄,成功原因是什么?目标市场定位:移师淘宝网对准中小城市唐军销售的产品是液晶显示屏,在广州电脑城有一个铺位。液晶显示屏这种产品的现状分为三种,一种是高端的品牌,如三星、飞利浦,在广州电脑城很好销,但是他没有货源;一种是旧货,旧货的液晶在广州也占了很大比例的市场,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但是质量不能保证,他不愿意  相似文献   

13.
品牌的力量     
最近在一次朋友聚会中,一位企业老总侃侃而谈、行云流水般的口才并没有很吸引我,但他讲述的一件事却触动了我。他讲述一个食品企业的产品,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却卖断了货,客户拿现钱还提不到货,甚至托关系找老总也只能等待提货。他说,一是因为这个企业的产品是名牌产品;二是产品质量好、消费者特别认可……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家宏观调控的今天,大量企业举步维艰、销售不畅,出现这位企业老总所讲的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4.
<正>李向群来到古城邢台已经快一个月了,他的“吮指香”食品到底如何,笔者带着疑问,再次来到了李向群的住所。一开门,浓郁的香气就扑面而来,墙壁上两幅吮指香原始鸡皇的喷绘图让人垂涎欲滴,那漂亮的图形,金黄的色泽,让我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李向群告诉我,因为还没有找好门面,他现在采用的是在家里做,让别人代卖的方式,现在邢台已经有四家摊点在销售他的产品,加上他自己出的一个摊,一天可以销售鸡十只左右,鸡脚20多斤,鸡翅10多斤,鸡杂10多斤,鸭和猪脚、猪肚还都没有做。一天他可以纯赚150元左右。基本上还满意,因为他把利润的大部分给了经销商。这个产品基本上已被当地人接受。一家炸鸡店原来生意不景气,与“吮指香”合作后,生意相当火爆,一天让李师傅帮他们加工20斤产品还不够卖,现在他们  相似文献   

15.
徐涛  张佳 《中国市场》2009,(46):28-29
<正>想到用淘宝来销售电脑并不难。关键还要学会用好淘宝的语言、客服方式还有销售的节奏。"鸟人大叔"展现魅力的时候到了:他得证明自己讨年轻人喜欢,并让大家因为喜欢他而多看其身边的笔记本电脑几眼。这位"大叔"其实是个木偶,因为背后的翅膀和一个看上去中年发福的圆肚子,而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桃源县的龚志贤前几年利用打工挣来的钱开了一个打字复印店,如今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打字复印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看来依靠打字复印店维持生活都困难了,他一直在寻求项目,但不知做什么生意好?有一天他看到朋友从药交会带来的一张招商宣传单,感到做“益气提神含片”是一个好生意,但自已从没有做过药品生意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他打电话到招商处咨询,招商人员告诉他营销方法并承诺若销售不?去可退款退货,双方签订合同让他经营无风险,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一天,人们都要买菜,所以菜市是素鹿肉销售得很好渠道。但是,如果你单纯的让菜摊销售,因为新产品人们不认识,可能没有好的销量,所以,就需要启动市场的方法,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主动提供免费品尝。常兴华加盟素鹿肉后,就是选择了和菜摊合作的方式。和一家菜摊谈好合作后,主动盯摊3天,他把素鹿肉成品用小竹签穿起来,主动地免费的送给路过的人免费品尝,同时送上一张广告介绍单,很多人尝过后马上买,很多人第二天来买,三天的免  相似文献   

18.
媒介     
《品牌》2005,(5):6-6
<正> 发现销售明星对销售经理,对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识别、获得销售明星。人才培养方面的难度,突出了选拔对销售业绩管理的重要性。好的销售人员是很难通过培养得到的。因此,与其花费精力去培训一个没有潜力的销售人员,不如把时间花在"选对"销售人才这件事上。在一个销售业绩管理精细化的时代,打破自然淘汰的产能怪圈,先找到"知音",然后再"弹琴",才会得到最好的销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位才华横溢的"留洋"MBA,在一次汽车展会上邂逅一家陷入困境的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老板张总。在张总的盛情邀请下,他就任该公司的营销总监一职。上任后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学识,从管理、销售等多方面对公司进行改革,成绩卓著。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与公司其他高层的人事关系,最终使自己败走职场……  相似文献   

20.
<正> 王总是上海一家贸易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公司主要业务是推销各类清洁用品。为了扩大销售量,他新招了一大批销售人员。本来新来的销售人员在试用期内的提成比例应低于老销售人员,但王总为了短期内把市场做大,特别给予这批新销售人员优惠政策,即和老员工一样的提成比例。转眼3个月过去了,同比例的提成似乎并没有刺激新销售人员的工作干劲。公司的业绩仍是原来的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王总很奇怪,"底薪+提成"的工资模式哪个销售公司都在用呀!何况公司的提成比例不低,为何不见效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