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联系理论,指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渠道应该是银行信贷渠道;利用相关数据,对银行信贷与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进一步证实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挥作用的,但是这一渠道作用的发挥出现了弱化的趋势,这和我国货币政策的现实困境一致。结合实情对这一弱化趋势作了相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敏  高柳  马雷 《商业时代》2013,(4):51-52
本文使用2000-2009年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为:在我国,资产负债表渠道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信贷紧缩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非常显著;而在信贷扩张时期,货币政策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对经济影响明显小于紧缩时期。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及政策效果大小在于其传导渠道是否通畅。信贷渠道理论从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问题引发的信贷市场代理问题入手,强调银行等金融结构的信贷数额变动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真实效应。信贷渠道的传导机制在我国表现抢眼,很多研究证实了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依然是信贷传导机制。然而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实证层面,理论上鲜有建树,后期研究应着力于构建能够考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的经济模型和动态效应,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直是各国中央银行及政府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也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对信贷渠道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目前我国货币渠道在我国货币传导机制中是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差的均衡调整过程来实现。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与信贷渠道梗阻密切相关。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动态状况。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信贷配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贸易信贷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传导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际贸易信贷资产是出口的格兰杰因果成因,并且国际信贷资产和出口成正相关关系;国际贸易信贷负债和进口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以上分析说明我国通过信贷配给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活动的传导机制主要有货币政策传导的货币渠道和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货币渠道主要是分析利率、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信贷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企业、居民资产负债表和银行信贷条件的变化 ,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从长远看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将是规范的货币渠道。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高山  王家庆  单卓 《商业时代》2011,(19):45-46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过程是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再通过信贷规模的变化影响消费和投资,最终影响到产出水平。本文利用2002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应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当代主流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运作机制以及传导效果进行了深层次的、长期静态分析以及短期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信贷传导机制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本文在回顾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转型经济的特点,阐述了信贷传导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成因,以及传导过程中的障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货币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基础,在信贷渠道中,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化。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包括促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刺激投资、扩大出口、拉动总产出增长等正面效应,同时还存在增加通胀压力、信贷集中度提高、票据融资急剧扩大等负面效应。针对这些负面效应,我国应深化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加强信贷监管力度,防止信用通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效应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系统中消费传导渠道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弱有效性。分析证明,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第一阶段的有效性是微弱的,“财富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几乎不发挥作用,在经过第二阶段弱有效的乘数效应后,将使全过程的传导呈现出弱弱有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溢出效应。通过梳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归总获得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包括:资产组合平衡渠道、信号渠道、预期渠道、利率渠道、汇率渠道与贸易渠道。并对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溢出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深入认识非常规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具体传导机制和效应检验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在于充分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引起社会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发生变动,实现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传导效应需要从改革现行金融体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等金融市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CC-LM模型和我国相关月度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发现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均存在明显影响,且对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只是弱化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0年1季度-2008年4季度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四变量的SVAR(3)模型,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实际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主要是通过信贷渠道的传导途径来影响实体经济的,但信贷渠道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过于猛烈,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友 《中国物价》2005,(10):37-40
本文在简要回顾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将国内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分类、归纳及评介,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统一货币政策可以对我国整体经济情况进行必要调解,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的繁荣程度等方面不同,同一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出发,对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和部门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化操作、建立西部区域金融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路伟 《商》2012,(19):106-107
货币政策时滞效应是影响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重要因素。系统地研究币政策时滞问题,不但对理论界研究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对我国中央银行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下分析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时滞理论发展以及现实意义。接着根据我国经济现状自身的特点对中国货币政策时滞状况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括地分析了货币政策机制如何通过三种资产价格(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汇率)的波动去影响企业、家庭的消费和投资决策,并进而影响总需求;同时,通过剖析各种资产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指出财富效应是资产价格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还对我国资产价格的传导渠道不够充分有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