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个人理性”经常不符合经济人的选择行为,特别是在传统观念还极强的中国家族企业内部,家族成员对决策的选择往往受到“家族理性的制约”。家族理性具有“利他主义”的特征。在家族企业决策过程中,家族理性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要服从家族的整体利益,家族中的个人利益的取舍必须依照家族理性的整体判断,其个人的经济行为也必须符合依家族理性的判断而形成的行为要求。“家族理性”的假设符合现实生活中家族成员的某些政策决策。产权不清晰、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等都是家族企业无奈又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周鸿勇 《商场现代化》2006,(8S):188-189
由于女性的性别特征及其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使得女性家族成员在进入家族企业后面,瞄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本文总结了当前女性家族成员进入家族企业后所面临的五大困境,并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出发,对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最后,根据“平衡矩阵”原理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范炜  林素燕 《商业研究》2004,(16):92-94
家族治理企业产权封闭、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这一产权制度决定了其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小规模家族治理企业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人治”,大规模企业既有“人治”也有“制度管理”。尽管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不少问题,但因为家族内部主要人事的安排常常是家族成员和有亲情关系的人士,一种无形的道德约束抵消了内控的不足之处.从而使企业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率。家族企业的内部控制从人力控制的角度来说是严密高效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一家族企业是特定规模下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制度选择在市场中,人与人之间以交易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社会交易网络,而在家族企业内部,基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趋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则形成了人格化的交易网络。这两种交易网络相比,后者比前者的交易范围要窄,但家族成员间共同的价值取向降低了企业内的委托一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在特定条件下,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关系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资源进入企业,家族伦理约束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时家族企业就可能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周鸿勇 《商场现代化》2006,(22):188-189
由于女性的性别特征及其所承担的多重角色,使得女性家族成员在进入家族企业后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本文总结了当前女性家族成员进入家族企业后所面临的五大困境,并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角度出发,对困境形成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最后,根据“平衡矩阵”原理提出了四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认知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上海、浙江110家中小家族企业为样本,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和Wilcoxon秩和检验两种方法,检测了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创新素质与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以及创新素质对家族企业管理开放度有显著的影响,且企业家家族取向程度低,目标偏好于事业,创新素质高,家族企业管理开放度就高;反之,则管理开放度就低。家族企业家的创新价值观、创新动机以及创新素质对家族企业所有权开放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 ,由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共同分割企业控制权的“折中治理”逐渐成为中国家族企业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然而 ,只要选择了“折中治理”模式 ,中国的家族企业主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职业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背叛”。本文从研究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特性出发 ,将行为个体嵌入到我国特有的制度环境中去 ,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分析中国家族企业折中治理的内在机理 ,指出这种治理效率虽然低下 ,并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 ,但却也绝对不是最劣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年来,笔者在250家民营企业中对家族企业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主要地了解了家族企业的数量比例,研究了家族企业存在的必然条件并对家族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利弊分析。一、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本次研究,将家族企业的特征指标界定为:临界持股权为70%;家族成员或准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者总经理;家族成员或准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席位超过公司董事席位的一半以上。按此界定,在调查研究的260家民营企业中,有197家企业属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民营企业比例为76%。按企业规模划分: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内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82%;年销售收人100-999万元现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9%;年销售收入100-9999万元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规模的企业,家族企业所占比例为72%。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通常是指那些由个人或家族创办的,并至少有两代的家族成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政、财务决策过程中均起主要作用的企业。据统计,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由家族所有或经营。在我国150万家民营企业中80%也是家族企业,由此可见,家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家族和家族企业的特点建立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以提高家族企业的控制能力和执行能力,协调企业主和企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此文重点研究了公司治理对家族企业绩效的影响,特别是研究了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了22个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部分家族企业在过去的7年里经历了使用家族协议的这个发展过程。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一些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和非家族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家庭色彩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家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非家族化管理就是其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本文特别就新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以人为本、重构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机制、家族成员有区别地退出等五条有效建议,认为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成为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家族企业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辉 《商业时代》2006,(23):46-47
家族企业契约性质的本质特点是家族企业的契约是一种不完全契约。我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迁问题主要是家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我国家族企业应从要素构成方面的“泛家族化”、产权状态方面的“家族核心资本网络化”、治理机制方面的“家族行为企业化”等路径进行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3.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之中,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家庭色彩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家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非家族化管理就是其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本文特别就新经济背景下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以人为本、重构企业文化、加强监督机制、家族成员有区别地退出等五条有效建议,认为家族企业必须对现有人才结构、组织方式、文化理念等各层面进行变革,成为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推行"委托-代理"制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商业研究》2004,(18):60-64
西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化解了家族企业的管理缺陷,证明了家族拿业,在的合理性及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生命力。从分析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入手,探究“委托—代理”制将是完善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使家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家族企业的“差序格局”文化背景为研究前提,进而对家族企业中的“非家族员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对家族企业非家族员工三个圈层的划分,详细分析和阐述了位于不同圈层的非家族员工的特点以及风险。张薇黎永泰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为一个家族所有并控制的企业。从广义讲是指由家族成员所拥有的企业,强调的是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从狭义讲是指企业不仅为家族成员所拥有,并且为其所控制。家族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内部管理带有浓厚的家庭色彩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家族观念对家族企业发展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家”为基本单位的,每个家族成员都对家的利益、声誉和兴旺负有责任,并由此形成了几千年一贯的“家”文化。同时,中国“家”的概念又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家里人可以包括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的人,可扩展到宗族亲戚、邻里乡党、  相似文献   

18.
潘军旭  吴炯 《商业研究》2011,(11):115-120
为了深入了解家族企业的本质,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依托CNKI数据库,对相关家族企业研究文献进行计量,挖掘家族企业的核心特征:家族企业是嵌入于家族网络中的企业,家族通过家族网络持有企业相当大比例的股份,通过家族网络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同时计划或已经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传承给自己的后代或其他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9.
姚雷 《江苏商论》2002,(10):82-83
我国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大多数是由家族成员共同经营的,因此人们往往称他们为家族企业。当前,学术界对家族企业弊端的认识似乎比较清楚。研究也比较全面。他们认为由于家族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及小富即安的思想,再加上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比较大,导致了大批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衰落。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汪海 《商界名家》2004,(7):92-93
俗话说“成也家族、败也家族”.“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家族企业在创业期的优势几乎是其他企业形式不可比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类血缘、亲缘关系和相关社会网络资源.可以为企业聚集创业人才、提供创业资本.家族成员团结奋斗、和睦融洽、凝聚力强.使企业决策环节少,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心理契约成本和监控成本最低.有利于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