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部分,成为各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主要于段.目前,经济适用房空间配置面临着两难的困境,决策者需要在地块经济价值和居住者福利之间进行选择.本文基于福利视角,对宜昌市经济适用房空间配置问题进行探讨,借用空间适配理论、福利经济相关理论,量化居民的福利损失,找出兼顾经济价值和居民福利的最佳空间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目前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经济适用房建设中应客观确定面积、科学规划选址、合理规范定价、公开公正分房等要点,最后认为经济适用房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为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建好经济适用房。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住房:解决我国住房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经济适用房,为何会广受诟病?经济适用房的社会保障作用怎样被扭曲?经济适用房何去何从?本刊特约请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包宗华撰文回答经济适用房的相关问题。包宗华指出,这几年我国出现的许多突出问题,不是住房制度有问题,而是执行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抓住解决好住房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为了抓住关键,包宗华提出了必须解决建设80%经济适用住房“瓶颈”的意见和办法。而这些观点,都是以前没有人提过的。相信这些包宗华自称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新提法”,会对我国的经济适用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陆宁  段蕾  朴越  赵敏  杨锦 《价值工程》2011,30(26):290-29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的现象成为现今住房体系的一重大问题。运用灰色理论原理,构建了西安市的经济适用房住房需求量的模型,给出了2011年至2015年未来五年西安市的经济适用房住房需求量预测结果,通过分析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经济适用房需求量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30日至10月15日,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上公示并征集意见的纠匕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中提出“探索建立经济适用房实行‘内循环’的流转模式,即经济适用房不得直接上市,由政府回购”。这在已购经济适用房的人群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不少争论。在充分征集意见进行修改之后,2006年11月3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公布了正式版本的《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以下简称《夫见划》)。这一版本中,有关“内循环”和“回购”的内容被“对今后新建和销售的经济适用住房探索建立包括‘内循环’在内的相关制度”所取代。但是,要对销售出去的新建经济适用房建立“内循环”制度。只能通过两条徐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颜涛  张峰 《上海房地》2010,(1):17-19
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我国多数城市加大了保障性住房投资力度,且多以集中建设为主,如《2008—2010年南京市住房保障规划》计划新建经济适用房600万平方米,廉租房3000套15万平方米,北京的天通苑、回龙观、望京等均是人口超过10万的大规模经济适用房社区。集中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了很多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解决城镇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而建设的一种保障住房。但经济适用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房价偏高、面积过大、高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供求关系相对紧张等错位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错位现象.深入地探讨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纠正经济适用房错位的几点对策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障百姓住房的重任,其地位无可取代,但就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几年的成效和现状来看,结果不容乐观。本文从现行政策的价格管制手段和住房补贴的效率两方面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的问题,认为现行政策有必要做出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9.
李英 《价值工程》2011,30(21):126-127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建设的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有效办法,但是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本文首先解读经济适用房政策,分析经济适用房退出机制不健全使得住房保障资源缺乏累计倍增效应,最后得出必须建立政府优先回购经济适用房政策实行内循环。  相似文献   

10.
正一、经济适用房概述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类型。在保障住房质量的同时,使成本降到最低,经济适用房的房价才可以被中低收入家庭所接受,才能真正体现其"经济"性。(一)经济适用房概念经济适用房是保障性住房中最具代表性的住房类型,是我国政府现阶段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的主要手段之一。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的住房类型,也是现在可以让中低收入家  相似文献   

11.
李芳 《价值工程》2011,30(17):316-317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保障性住房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浅析了我国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不能高效运行的原因,以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频 《上海房地》2014,(4):60-60
近年来,经济适用房在实施过程中问题不少,很多省市已停止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适用房没有实现其政策目标,真正的中低收入者住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很多高收入者混进了购房者的队伍。二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失控,每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已成家常便饭,甚至某些项目的复式户型住房已达到每套150平方米。三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13.
经济适用房建设是国家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国情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住房建设,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满足中低收入家庭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战略决策。经济适用房是适应广大中低收入家庭购买力而建造的相对低成本的住宅。当前经济适用房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渠道:(1)住房困难户进行集资合作建房;(2)政府组织建设经济适用房;(3)现有开发项目中调整为经济适用房项目。其中第二个渠道即政府组织建设经济适用房占绝大部分。经济适用房同样是商品房,只不过是它在建造和销售过程中得到了政府各种形式的资助优惠和税…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博弈分析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我国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和住房市场结构的合理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几年经济适用房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大量问题,如擅自改变用途、弃购或违规出租,这些现象完全与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初衷背道而驰,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土地》2009,(4):F0002-F0002
7月30日,市规土局在城市规划展示馆召开新闻通气会,市规土局副局长胡俊出席并作讲话。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今年年初以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积极会同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集中推进了大型居住社区、经济适用房、全市住房发展规划等各项住房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06,(10):40-41
海口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目前已出台,并向社会公布。根据规划.5年间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为8527万平方米,建设套数约为948万套;规划期内建设政策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建设套数为21万套。  相似文献   

17.
现行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制度存在较大争议,制约着经济适用房的合理流转,也将会影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管理,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共有产权制度实现了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与商品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经济适用房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社会住房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功能,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经济适用房的产权制度存在较大争议,制约着经济适用房的合理流转,也将会影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与管理,甚至会影响到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共有产权制度实现了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与商品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经济适用房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社会住房保障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功能,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南房地产》2007,(3):64-64
在日前召开的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省建设厅厅长向世林指出,要在做好住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抓紧公布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重点落实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计划,满足普通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主要分析了国内对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三种主要观点以及经济适用房的运行现状,并且对比分析了公认的成功的香港和新加坡经济适用房模式,认为经济适用房在住房保障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