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由美国、中国和德国等国科学家组成的合作小组,近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3号染色体的DNA完成序列与详尽分析。这是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表的已完成分析的最大染色体之一。人类3号染色体的"解析",为医学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为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变异与疾病的分子基础打开了又一扇科学之门。  相似文献   

2.
蔡恩泽 《东北之窗》2008,(Z1):62-63
2007年10月11日,我国科学家宣布已经成功绘制完成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亦称"炎黄一号"),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谱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的"阿波罗登月",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最杰出的突破,它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福音,也拉动了以基因为载体的新型经济。尽管这几年沪深股市异动,但一批与"基因"或多或少沾边的股票都有不俗的涨幅。基因经济正渐入佳境,成为世纪新宠。  相似文献   

3.
有"DNA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31日获赠一张特殊的DVD光盘,里面装有他本人的完整基因组图谱数据,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个人版"基因组图谱。 这张基因组图谱光盘是由美国贝勒医学院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和"454生命科学公司"合作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22日21时整。由中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协作组"在深圳、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将测定选自全世界各地的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绘制迄今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计划将提前完成 人类共有一个基因组,23对染色体,30亿个碱基(bp)对,大约5~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后由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参加,各有分工承担测序任务。目的在于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bp的序列,弄清所有人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全面地认识自我。这一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原定于2005年完成,由于技术进步,大规模测序手段的实现,拟  相似文献   

6.
谷哗 《世界通讯》2001,(5):32-34
今年初,已有130年历史的国际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题为《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测定和分析》的论。这项科学新成果,是在去年6月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类和排列后得到的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基因组图谱。这是对人类基因组基本面貌的首次揭示,表明科学家们开始部分“读”出人类生命“天书”所蕴涵的内容。事实上,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早在1990年就正式启魂了。  相似文献   

7.
近日,由中国、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协作组”在深圳、伦敦和华盛顿同时宣布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这一计划将测定选自全世界各地的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全基因组DNA序列,绘制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最有医学应用价值的人类基因组遗传多态性图谱。  相似文献   

8.
中国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端粒相关蛋白对人类重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杭州启动。该项目主要研究端粒相关蛋白相互作用与重大疾病(例如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预防重大疾病,控制疾病,  相似文献   

9.
美国《科学》周刊刊登了该杂志评出的2000年十大科学成就,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名列榜首。这十大成就是:一、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金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1%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其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而非DNA(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今年对RNA的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 2001年2月15日的Nature、16日的Science上分别发表了由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的,和由美国塞莱拉公司完成的全部人类基因组框架图。这标志着生命科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作为生命科学中最重要的医学,出现了基因组医学这一新概念。 所谓基因组医学就是以人类基因组为基础,探讨基因组与人体功能、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新的诊断方法、治疗途  相似文献   

11.
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公布6月26日 ,是人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来自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 ,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经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组织中国联系人、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杨焕明教授说 ,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 ,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据悉 ,“工作框架图”的质量与数量大大超出了预期 ,不仅覆盖了97 %的基因组 ,而且85 %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组装起来。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物质多态性提供了资料。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2.
一、美国、英国等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工作,基本上测定了人类基因组上的碱基序列。中国科学家承担了其中 1%的测序任务。这一成就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与基因测序有关的成就还有果蝇基因组和植物(拟南芥)基因组图的绘制成功。 二、生命有可能始于RNA(遗传物质核糖核酸),而非DNA(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这条新闻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科学家今年对RNA的研究支持了“地球上生命有可能起源于RNA”的观点。 三、格鲁吉亚共和国德马尼西出土 17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26日,中、美、英、德、日、法六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成功,草图不仅覆盖了97%的基因组,而且85%的基因组序列已被组装起来,这预示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已实现了历史性的“阿波罗登月”,它将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福音,同时也拉动了生命科技时代以基因为载体的新型经济——基因经济的发展。 基因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因为基因经济的发展将有效地解决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物技术是冷科学。但看看这一组数据,你就会知道,这一看似“高冷”的学科,正与普通人的生活渐行渐近。 20世纪末,人类进行第一个人类基因的解码,来自6个国家的超过3000名技术人员,运用数百台测序仪,耗时13年,于2003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所用总资金超过30亿美元。2011年,基因测序的成本为1亿美元,2013年,这项成本已经降至不到1万美元,2014年初,运用一台打印机大小的基因测序仪,以1000美元的价格,就能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而据最新的报道,目前这一成本已降至300美元,接近一次常规体检的价格。  相似文献   

15.
环球博览     
美国科学家牵头研制生物芯片美国能源部所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同摩托罗拉公司、帕卡德仪器公司以及俄国科学家最近决定联合开发生物芯片。据该实验室出版的《前沿》杂志报道,作为美国人类基因组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芯片测定人类基因组序列的速度可望比目前使用的方法快数千倍。生物芯片采用的是一种“微型胶  相似文献   

16.
资讯传真     
<正> 全球1999年六大科研热点 1.衰老的研究通过对果蝇和蠕虫中延长生命的基因的研究,已证实个别基因的作用能调控衰老过程。下一步将在遗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搞清某些酶、激素和细胞结构是如何影响衰老过程的。同时,也期望更多地研究染色体的末端部分——端粒,以搞清端粒区DNA序列的缩短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当然,优先考虑的是人类细胞是如何衰老的。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03年,俄国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发表了火箭运动方程,揭开了人类进军太空的序幕。1957年10月4日由苏联研制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发射成功,从此,航天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主要沿着三个主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是人类科学史发展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创举,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直接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伟大科学工程,是人类认识自我、追求健康、战胜疾病最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行为。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使得人类生命遗传密码的破译,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第一次全面地认识自我。它给人类社会到来了巨大的社会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法律、社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新时代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就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见解.  相似文献   

20.
<正>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著名未来预测学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认为:休闲是新千年全球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擎。新千年的若干趋势使得一个以休闲为基础的社会有可能出现,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有益、高尚的"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