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以及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一举得到了历史性的缓解。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行为标志,中国农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在这种发展情势下,农民负担问题似乎已经“终结”。  相似文献   

2.
一、肯定成绩,统一认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 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工作》2006,(6):4-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切实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扎实推进奉化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近,市政协组织力量,就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为期20多天的专题调研,通过深入平原、沿海、山区半山区、近郊不同类型的江口、莼湖、溪口、尚田和岳林5个镇(街道),召开由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镇(街道)领导人员座谈会;走访10个不同经济类型的村庄;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最鲜明特色。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央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这是党中央进一步解决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7.
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索渝东南民族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一个题中应有之义,就是要作好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文章。只有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有效利用城乡资源,形成互动互补互用的格局,才能以较小的公共投入和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回报和效益,也才能够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进而全面加快奔小康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师旎 《发展》2009,(3):52-53
城乡统筹是我国在客观认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矛盾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所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足以凸显城乡统筹在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锡文 《发展》2005,(12):15-1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松  韩伟 《辽宁经济》2007,(12):16-16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它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老工业基地、构建和谐辽宁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3):26-28
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存在许多方面的不平衡,这并没有什么不正常。全面小康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使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得到更大程度调整的过程。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客观现象。我们不应简单地把不平衡夸张为一种恶。不平衡本身也是一种公平。按贡献分配,就一定会有不平衡。不平衡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要消除这些不平衡,可能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在我市整个社会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社会事业落后,全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也很难得到提高。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之举。近期,通过月余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应该在全市建立经济、资金、人才、科技、体制五大支撑体系来推动农村社会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经过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走出了一条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新路,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的加速期阶段。这些为我市主动调整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积累了较好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显得更有条件,也更为迫切。一是具有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国内第六位,6个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相当部分乡镇(街道)都有较为雄厚的财力基础。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监测方法,2004年我市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度为76.1%,比浙江省的平均水平58.9%高出17.2个百分点。2005年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0  相似文献   

18.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三最”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结合成都实际,现提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维军 《发展》2007,(6):1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举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建设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调动其积极性和能动性,把农民的自信心鼓舞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党和政府始终十分重视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农民负担问题已基本得到妥善解决,但在个别贫困地区,农民负担问题仍相当严重,这既挫伤了农民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和积极性,又影响了党群关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证明:农民负担关系着国家兴亡.所以社会各界必须高度认识农民负担问题,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