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川中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中部丘陵地区,地跨84个县(区),土地总面积12.1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1.3%,人口630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1.1%,是我国典型农业为主的地区之一。 一、川中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主要利用措施推算效益,没有考虑到地形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误差大水土保持措施,分为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修梯田和打坝地,由于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预测的准确性低。而生物措施也因种植种类的不同,投资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对綦江县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退耕还林、坡改梯工程势在必行;应用统计数据对綦江县水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提出綦江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水土流失情况及治理的建议魏再勋(湖南省水利电力厅)1水土流失分析1.1水土流失现状湖南省水土流失的面积为4.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8%,占可能发生流失坡面面积的30.1%。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水蚀,属全国水力侵蚀为主的一级类型区和南方山...  相似文献   

5.
认真搞好水土保持工作是黑龙江垦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实现垦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永恒主题。垦区自“九五”计划以来,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增加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投入,强化预防保护和水保监督机制,科学规划、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了具有垦区特色的水保模式,建立健全了垦区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法规体系、执法监督检查体系,使垦区水保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科学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小区试验,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探讨研究了参地水土流失的特点、规律及其治理方法,结果表明:参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但只要采取积极、综合的治理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展(一 )水土流失治理的总体进展最近 50多年来 ,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 0 0 0年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7.41万平方公里 ,占同期水土流失面积的 2 3 .82 %。其中 ,兴修梯田 1 475.2 1万公顷 ,筑坝淤地、治沙造田 2 57.2 2万公顷 ,  相似文献   

8.
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段,长4511公里,占长江全长的70%,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五省(区),支流还布及甘肃、陕西、贵州三省,共涉及八省区的348个县,流域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589%,人口16亿,占全流域...  相似文献   

9.
1989年,举世瞩目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昭通启动,经过14个春秋的精心防治、投入治理资金近2亿元,完成治理面积3800km2。为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沙棘是防治水土流失的理想树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常被用于防风固沙的树种,可兼收生态和经济效益,用作治理水土流失是新的尝试。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水土流失防治研究,保障生态安全并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科学、高效的防治机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的演进过程和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对存在的机制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强和提升数据服务决策的能力建设、法制化防治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建立健全依据科学、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地保障市场机制的稳健、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根据水利生态效益的特点,运用市场价值法和人力成本法,从水土保持、水质改善、饮水安全3个方面量化水利生态效益,测算1990—2015年全国、陕西省、江苏省的水利生态效益。结果表明,虽然我国水利生态效益总体上升,但效益值仍然偏低,各地区水利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尽相同,需进一步加强水利生态的投资和建设,因地制宜,解决各地主要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视角下新时代水治理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态环境的愿望,对我国水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治理体制亦需不断完善与创新,以保障水治理的全面共建与平衡发展。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针对我国水治理体制发展面临的"棘手性"挑战与碎片化问题,对我国水治理的党政群共商共治体系、和谐治水文化体系、内部协调机制、外部协同机制和信息互通机制的完善进行探索,建立目标与手段双维发力的整体性水治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刘戎 《水利经济》2007,25(3):53-55
探析水资源治理的内涵及其与传统水利管理的区别。认为,治理与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治理的客体是多方利益主体以及他们之间可能互不隶属的社会关系;而管理是针对一个封闭系统内部的,管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是自上而下的。人类治水活动系统包含两个子系统:处理水与人关系的自然子系统;协调人与人关系的社会子系统。中国水问题的实质是人的问题,水危机的根源在于协调处理社会子系统能力低下所导致的治理危机,治水的关键在于“治人”,在于提高对水资源的治理能力。由于要面对和处理横向的、互不隶属的社会关系,水资源治理与传统的水利管理从内容到目标、到手段,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2):22-25
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治理措施、耕作治理措施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3项主要技术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合理配置。以浑椿河试点小流域为例,对3大治理措施进行了效益分析和评价,认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要手段的工程治理措施效益优于生物治理措施效益,生物治理措施效益优于耕作治理措施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水土保持项目正外部性、公益性等特点,建立水土保持效益估算模型,计算出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总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投入比例、风险承担与合同执行度的Shapley值改进的效益分配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后,效益分配基数增加,改进后的效益分配模型衡量了利益各方的实际贡献,分配结果更加合理,使项目向帕累托最优迈进。  相似文献   

17.
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社会水需求不均衡最有效措施。根据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涉及不同流域、功能综合、结构复杂、相互交叉的特点,提出了对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供水效益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根据供水结构,基于效益分摊的思想分别对生活供水效益、“三产”供水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其中第一产业水产养殖效益采用增加收益法计算。以浙东引水工程为例,具体分析计算了2017年浙东引水工程给工程沿线地区居民生活、“三产”等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表明,该量化方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供水效益计算,且结果较以往单一计算方法更为合理,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8.
从科技支撑水环境治理的需求、条件与路径三方面,对科技支撑作用机制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治理需要科技从基础理论与认知、关键技术方法、系统解决方案三方面予以支撑;该支撑作用的发挥,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是发展生态科技,同时还应满足企业规模、知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在条件,以及市场、社会文化、科研、金融、政策与法律等方面外在条件;科技通过硬实力层面的改进水安全保障技术和监测技术,以及软实力层面的夯实制度基础、推进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等路径,发挥其对水环境治理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永顺县新华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湖南省永顺县新华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经过对治理效益评价分析,得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是目前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较好方法的结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供水工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模式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并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措施,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示范,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乃至全国工业基地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