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城市影响力、控制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本质上是不断提升北京国际影响力与控制力的过程。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建设的核心是强化枢纽功能,是对北京科技体系在国际、国家科技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的概括。因此,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功能是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投资协会与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新能源、新科技、绿色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结新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和人类发展的经验,展望世界主流城市今后5~10年的发展规划。论坛的成功召开表明,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杰 《特区经济》2002,(12):34-36
<正>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使得世界城市体系形成,大都市连绵区更具活力,首位城市逐渐主宰世界经济,城市功能成为衡量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参与世界市场的力度增加,中国需要几个国际城市,提高中国城市体系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的大城市应该实行以城市功能高级化为核心的“目标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投资协会与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城市发展论坛”于1月5日-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新能源、新科技、绿色城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总结新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和人类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生产者服务业成了世界经济中增幅最快的行业。北京发展经济应利用好首都优势资源,同时,要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功能定位。本文从北京的特有功能定位、提升北京城市功能和促进北京的城市国际化进程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应当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从北京生产者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北京具有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资源优势,总部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北京生产者服务业集群发展三方面分析,认为北京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世界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它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综合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纽约、伦敦、东京为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他们在世界金融体系及世界经济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而北京在经济实力、国际化功能、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与这些城市相比差距还相当明显。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中,世界城市被定义为北京市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分析研究当今主要世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际标杆性的世界城市,纽约曾经历过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而言,其产业转型、服务业崛起与世界城市建设是相互支撑、共同推进的。纽约产业转型与发展虽然是在经济全球化、美国后工业化等复合背景下进行的,但是有关思路与成功经验,对于当前北京加快建设世界城市仍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际大都市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与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大城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我国最大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进行剖析,其现代化、国际化还处于"发展中"水平。一、我国大城市与国际大都市的比较1.经济综合实力。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不高。国  相似文献   

10.
谈资     
《走向世界》2010,(6):15-15
世界城市 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说建设世界城市被定为北京未来的方向。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  相似文献   

11.
苏雪串 《山东经济》2010,26(6):25-29,47
经济全球化导致基于国家框架的城市体系的背景和基础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全球城市体系。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全球城市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经济全球化使城市发展所依赖的市场空间扩展到世界范围;企业经营战略和资源整合方式的变化奠定了全球经济网络及全球城市体系的微观基础;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分工导致全球城市网络和等级体系的形成;同时,城市体系的极化作用加剧,世界城市成为全球经济管理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经济》2010,(9):70-70
“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于8月1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由北京市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北京七海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以“新使命新定位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的通州新城使命”、“通州新城建设发展理念与模式创新”、“通州新城品牌战略”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穗深港巨型城市走廊发展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信息化席卷全球,影响着世界发展的各个方面。在此宏观背景下,城市作为一种载体,城市之间各种要素相互流动的频率、规模及速度均在加强和扩大,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多级、多层次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全球城市、国际城市应运而生。随着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空间向外扩张,城市与区域融合,形成城市区域或城市化区域。这种城市区域往往沿交通通道延伸,形成一种带状、连绵的城市走廊,成为所在区域的“脊粱”,是世界城市体系及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穗深港巨型城市走廊为例,分析了其发展演化的特征。随着巨型城市走廊交通基础设施的强化,其空间通达性向均质化方向发展,走廊内部土地利用复杂化、人口分布一体化、产业发展具有趋同化等特征。未来中国要参与全球化竞争,并在国际经济中占有相对重要地位,就需要建立若干全球性城市区域,而穗深港巨型城市走廊的规划与管制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雁琪 《中国经贸》2011,(14):83-84
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北京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把旅游产业确定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旅游将被定位于北京新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并拟定在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中让旅游成长为北京第一大产业。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一个必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明确了北京发展目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不再提“经济中心”,专家认为,“经济中心”无法表达北京特色。  相似文献   

16.
李子蓉 《特区经济》2007,(5):247-249
会展经济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营,而且能够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形象,是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厦门为例,并辅以厦门国际投洽会、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调查报告,分析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提出其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举办大型体育赛会将是举办城市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赛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例如,奥运会极大提升了北京在世界的影响力,使北京这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增添了现代奥林匹克的文化内涵,促进了城市民生工程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和品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熟悉国际规则和我国国情、通晓外语并经大赛锻炼的号业人才,成为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后北京的世界影响力显著提高,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受到世人高度关注。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地阐述了北京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规律和发展要点。  相似文献   

19.
《首都经济》2010,(5):57-57
为推进山区沟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使山区发展达到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标准,4月8日,根据北京市的总体部署,北京七个山区县的七条沟域发展规划国际征集工作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城市:中国的需要和可能 许多在80年代研究“世界城市”的人,很少关注中国。用各种不同的指标来衡量,中国除了1997年回归的香港是第二级的国际城市外,也确实还没有其他城市能称得上国际城市。 但是到90年代,在中国曾经有过一阵“国际城市热”,一度有40多个城市把它们的发展目标确定在一二十年内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