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KPI体系的战略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企业界对战略管理的广泛应用,战略性绩效考核也提到了管理日程上来。战略性绩效考核的要义是。企业绩效考核与组织战略要求相一致、相匹配,绩效考核系统应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领和导向到战略目标上来。为了与组织战略相适应,企业绩效考核系统要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战略调整而带来的变化。绩效考核要提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上,使绩效考核走出“为考核而考核”的陷阱。直接明确地与组织战略目标挂钩。KPI就是战略性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4.
5.
《河北企业》2003,(10):22-26
<正>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1990年,由美国管理专家 C.K.Prahalad 和 Gary Hamel 提出。它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90年代初正是中国企业盲目多元化扩张后的迷惘期。这一管理理念引入中国时,引起了中国企业界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审视和反思。深圳万科集团于1993年开始提出了企业经营做"减法",把贸易公司、广告公司、百货业等零碎产业卖掉,专注于打造其在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时至今日,万科房产已成为房地产业公认的名牌。 相似文献
6.
7.
企业质量管理信宫化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对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技术的信息化阐述,是质量管理技术在信息化时代的突出表现,也是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水平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8.
9.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传递公司战略、提升员工工作业绩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一个企业执行力的关键要看绩效考核体系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构筑以关键效绩指标(KPI)为核心的战略预算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又称关键效绩指标。企业运营中会有若干关键的效绩驱动因素,这些因素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KPI即是将这些效绩驱动因素进行目标式量化管理的指标。建立KPI体系的要点在于流程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首先应该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找出保证战略得以实现的业务重点CSF(Crifieal Successful Factors),然后,再将这些关键业务领域量化为关键业绩指标(KPI),形成企业级KPI。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需要依据企业级KPI建立部门级KPI,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源自日本的成本企划因其能够同时形成高质量、多功能、低成本产品,受到了国内学术界普遍推崇。但纵观国内对于成本企划的研究,大多只是介绍其优点,没有分析其缺点;只分析其成本的必然性,没有指出其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确认识成本企划的缺陷与不足,对于我们科学、合理地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成本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管理最佳实践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佳实践即“供应链管理中的某些公司在改革的流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他们拥有最优的业务流程,并和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等有机的整合。”一般来说,公司将会受益于最佳实践的应用,除了提高效益以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而且公司和竞争者共享工作方法、创新性的流程和最佳实践的理念对公司而言不是效益,而是商业资产。所以最佳实践的推广对社会资源优化、信息共享、企业管理信息化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国际大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经验看,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绝不是简单在网上开设网上商店实现产品销量,也不是生搬硬套B to B模式、B to C模式开展业务,更不是为了追求网站的访问量而一掷千金地开展“眼球”争夺战,而是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出发,踏踏实实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全面改善企业的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改变大企业固有的机构庞杂、环节众多、反应慢、效率低的通病,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客户服务、技术支持、企业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有力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但我们却无法忽视越来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在这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提升科技与质量水平,把质量真正地融入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之中,确立并不断地实现质量领先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意义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通过了解中外成功企业强企制胜发展之路,我们总结出六个方面的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企业及早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战略抉择,不断推进质量管理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姜爱林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02,(3):14-18
近年来,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十分火爆,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相比,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把信息化当作21世纪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凝结着我国无数会计人经验与智慧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终于宣告建设完成。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发布会,宣布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完成。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建设兵团、中央国家机关、铁道部、解放军及武警部队和部分中央企业分管会计的负责人;各省、市、区注册会计师协会秘书长;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及部分会计领军人才共400余人参加了发布会。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黎也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中国银行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协会负责人,也分别发表讲话,盛赞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还回答了中外记者关于中国会计审计准则有关问题。发布会由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主持,中国会计学会会长迟海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刘长琨出席会议。本刊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发布会,见证了中国会计审计发展史上的这一历史性时刻。现将发布会财政部主要领导讲话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发言整理刊出,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8.
ERP+BPR的歧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文钊 《企业管理(北京)》2004,(4):96-98
“要上ERP,必先BPR”,BPR倡导者哈默博士,也许并没有想到他所认为的BPR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会成为ERP最流行的嫁接,以至于无论怎样阐释,让人们总感觉BPR永远是ERP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20.
“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于1990年,由美国管理专家c.K.Prahalad和Gary Hamel提出。它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并据此获得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