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是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要更快更好地推进上海乡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使技术进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高其经济增长的质量,这是上海乡镇工业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一、上海乡镇工业技术改造的基本状况 80年代上海乡镇工业基本上是以粗放外延型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模式,这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了积极作用。90年代随着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上  相似文献   

2.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2002-2006年中国乳制品业的面板数据.通过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2002-2006年中国乳制品业TFP的年均增长率为11.4%,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其中,技术进步为9.7%,技术效率为1.5%,技术进步构成中国乳制品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分省份看,76.7%的省份乳制品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分不同企业规模和企业经济类型看,除集体企业外,乳制品企业TFP增长的主要动力均来自于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农垦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应用非参数方法-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计了中国农垦工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又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从测算的结果发现,农垦工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8.6%,增长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3.4%.化学纤维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制品(肥料)制造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而纺织、非金属制品却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农业技术进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进步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国民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进步理论最早可以追溯至斯密关于分工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增长理论开始对广义技术进步率进行量化和测算,随后的内生增长理论又将技术进步内生化,对技术进步率进行了更准确的测度。在农业领域,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农业踏车理论、现代农业和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农业发展阶段与资源互补论均试图从理论上解释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的关系。在农业技术进步测算方面,主要有索洛余值和生产函数法、指数法、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方法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总结了宝贵经验。然而,相关实证研究存在与经济增长理论脱节、测量方法和投入产出变量选取不当等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搞活工业大中型企业的同时,上海的小企业逢勃发展,已成为上海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至1998年底,全市小型工业企业总数已达20968家,比1992年增长67.9%,平均每年增长9%,小型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93.4%二小型丁业企业从业人员达168万人,是大型工业企业的1、9倍;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据测算,上海工业小企业每增长1%,可推动上海工业增长0.36%,推动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7%。同时,小企业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1998年,以小企业为主的区县工业立项实施的…  相似文献   

6.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研究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核心,由于中国省际间差距巨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本文通过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估算出2000~2015年的年份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2000~2015年间中国各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对各省份的TFP进行了进一步的分解。研究发现:以TFP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水平近年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减缓趋势;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差异较大,从分解结果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主要由技术进步水平差异较大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农业"包容性增长环"概念,分别构建了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函数并从工业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了两者的经济传递渠道,建立了6组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工业与农业的计量经济关系,选取了代表性省份并对其工农业产值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省份、中等收入省份还是欠发达省份,都是工业增长带动了农业发展,这正是农业包容性增长环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的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总量上来说,经济增长通常会引起环境污染的增加,但从经济效益与环境成本的比较角度考虑,有必要从效率(单位成本的经济产出)变化趋势的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所对应的经济增长变化率与环境污染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技术进步的环境成本-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所引起的GDP增长变动率大于环境污染的变动率,并且环境污染物的净排放量增长速度在降低,在经济增长的变动率大于环境污染的变动率的同时,经济增长的变动率仍然在逐年递增。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异质性,中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比西部更为显著。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清洁发展,应该不断地促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并根据城乡差别有针对性地提高其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决策单元、指标体系、测算方法、测算结果四个方面,对林业生产的效率与生产率测算领域的国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决策单元看,现有文献多采用地域空间与利益主体两个视角,前者集中在全国与省份层两个层面,后者集中在农户与森工企业两个主体;现有文献的投入指标主要采用林地、资本与劳动,产出指标主要采用林产品产量或林业产值;从测算方法看,现有文献主要采用DEA、SFA、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基于C-D函数的生产率指数四类;从现有文献的测算结果看,无论是全国、省份等宏观决策单元,还是农户、森工企业等微观决策单元,其技术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均值表现出不高、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量化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工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以1998—2015年为考察期,采用PVAR模型和VAR模型分别研究我国东部地区整体以及各省份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PVAR模型结果表明: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工业用水的滞后一期对工业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用水对工业经济增长扰动的响应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过程,而水资源却逐渐制约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用水的波动主要来自自身且缓慢下降,工业经济增长受到工业用水的影响逐渐加强。VAR模型结果表明:上海市和福建省不能建立VAR模型,剩下的省份所建立的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以及预测方差分解结果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说明分省研究的必要性。需要将PVAR模型与VAR模型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差别化、针对性的水资源政策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七五"、"八五"、1995-2001年期间天津渔业技术进步对渔经济增长贡献份额进行测算分析,同时对2001~2010年渔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预测,并提出增长对策措施,以期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天津渔现代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水利产出效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索洛余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科技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先递增后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较为平稳且从2004年开始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97—2007年包含建设用地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论:1997—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带动;技术效率处于无效状态,表明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增长的道路着手,分析了现代农业增长阶段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测算了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生产力差距,阐述了都市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路线的选择方向,提出了适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应用高新技术的一些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2006—2012年我国29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偏低;全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下降,其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得到一定改进,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全国有近2/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3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技术退步引起。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应加大对我国水产养殖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渔业经营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4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和分析了中国木材供给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推动下,中国木材供给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中国木材供给全要素生产率年际间增长速度差异较大,但推动各年度增长的关键力量均是技术进步;在四大地区中,只有东北地区木材供给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其他三个地区均增长,且增长动力相似;由于技术效率提升乏力,超过40%的省份木材供给全要素生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论述了农业技术进步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定的经济原理,评析了四种常用的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方法。并依据农业边界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七五”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32-33%之间。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进步的速度取决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即制度决定技术,从而决定经济增长。世界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制度对技术进步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创业投资通过投资风险企业,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长足发展,形成了经济体系中的技术创新和转化机制,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深入研究。将中国2002—2007年,2007—2012年期间海洋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为需求扩张效应、增加值率变动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测算出不同效应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一,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整体上依然依赖于需求扩张,消费对海洋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强;第二,海洋第三产业对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且呈上升趋势;第三,技术进步效应贡献率在海洋三大产业中均呈现下降趋势,增加值率对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二产业的贡献则在加强。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就如何转换中国海洋经济增长动力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进步的速度取决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安排。适当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实现经济增长。即制度决定技术,从而决定经济增长。世界发达国家创业投资制度对技术进步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创业投资通过投资风险企业,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长足发展,形成了经济体系中的技术创新和转化机制,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