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本武 《经济》2012,(3):120-121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内美容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这一时期以来,美容行业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试水到探索性的发展再到现阶段的快速成长.市场规模从小到大,从业人员由少到多.生产企业、专业美容机构和化妆品品牌已经大批涌现.中国美容产业格局和规模已经形成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行业学会和市场营销及产品上游原材料生产商等十大领域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到2011年,全国约有250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35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从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到服务流通领域,全产业链形成了7000亿规模.年增长速度平均在35%以上,在各行业的增长中名列前矛,远超全国年平均GDP的增长速度,市场容量逐年放大.全国美容从业人员总数约1500万人,成为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  相似文献   

2.
金戈 《新经济》2007,(5):54-56
当我们在电视上越来越多的看到各种品牌各种功效的美容品广告,在商场里感觉到美容化妆品越来越多的占据了其重要位置,在杂志上阅读到越来越频繁的美容化妆知识及产品介绍的时候……与其说我们的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如说我国的美容行业正迅速发展起来,如雨后春笋般布及我们身边每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曾莹 《经济学动态》2006,(10):12-117
关于汇率波动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起源于对20世纪80年代美元升值紧缩效应的思考。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工资和就业的汇率弹性,所提出的理论解释了不同行业、不同国家在面对相同汇率冲击时,劳动力市场调整为何存在巨大差异,以及决定工资和就业汇率弹性的因素有哪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90年代后期,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仅考虑汇率对单个行业需求的冲击而不考虑汇率的再分配效应是不够的。因为再分配冲击不仅会引起劳动力在行业间的流动,还将造成细分行业内就业新创和就业毁损的同时增加。由于这种再分配并不会引起行业内实际就业人数的显著改变,但却会将已有员工在同部门内不同厂商间重新分配,因此,本质上构成了一种过度再分配,忽略其间的福利损失无疑会低估汇率波动对劳动力市场的损害。近来,还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汇率不确定性的影响,他们认为,汇率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期权效应会进一步拓宽厂商的惰性区间,减缓就业调整的速度。总的来看,汇率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研究经过了工资和就业汇率弹性研究、汇率再分配机制研究和汇率不确定性的影响三个阶段,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乳品作为“最接近完善的食物”,日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于乳品产业在我国属于朝阳产业,前期行业利润较高,加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的新企业进入该行业,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纷纷斥巨资介入国内乳品市场。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以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学者们对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时间、内涵、动因、影响等诸多问题,尚存在不少分歧。  相似文献   

6.
刘汉元 《商周刊》2012,(12):23-23
经过最近5年左右的积累,我们多晶硅产业已完全有能力与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舞台上展开竞争。但与技术快速成长不相匹配的是,由于我国在促进光伏产业应用方面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支持,致使国内市场光伏应用力度不大,并在相当程度上使多晶硅产业过度依赖出口市场,其价格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的波动比较大。  相似文献   

7.
William  N.  Kinnard  Sue  Ann  Dickey  Mary  Beth  Geckler  汤莹 《经济资料译丛》2008,(2):1-10
研究问题的背景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邻近被称作土地使用不合意区(Locally Undesirable Land Uses,LULUs)的房屋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就认为,LULUs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在交易成本理论形成体系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侧重于战略分析的企业资源基础理论(RBV)蓬勃发展,从管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企业核心资源产生竞争优势,从而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本文认为,企业的资源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都是在一定背景下针对企业组织的分析框架,两种理论融合才能更好地解释企业的种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浅论自由现金流量涵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时代经贸》2007,(7Z):137-137,140
西方国家资本市场对公司现金流量的关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现金流量(FCF)作为财务命题提出也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对它的系统研究还较少。随着我国价值投资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现金至尊”的理念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空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及应用做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娟 《经济论坛》2007,(8):47-4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反贫困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中国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人,2004年已经迅速下降到2610万人。然而,在过去20多年,城市贫困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而有所减轻。我国的城市贫困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上升的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贫困人口则数以千万计。按照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最低贫困线标准,最低收入户和困难户人均每天只有0.84美元和0.68美元收入,都不够联合国划定的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线。因此,截止到2002年,其中最低收入户占城镇总人口10%,困难户占城镇总人口5%。2002年城镇总人口为50212万人,那么最低收入户约有5021.2万人,其中困难户约有2510.6万人。也就是说,到2002年底,中国城镇涌现出5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至少有2510万贫困人口需要救助才能解决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继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经济增长高峰之后,目前进入第三个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我们原本以为,持续了20年的GDP近10%的年增长时期已经过去,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和中国逐步壮大的消费市场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GDP较高增长周期。在这一轮经济增长的背后,各类深层次矛盾也进一步发展,尤其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最为突出,表现为投资规模过大,消费总量不足,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非农产业处于缓慢发展和不稳定阶段。从非农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1980年高达46%,1984年为50%,1985年和1986年却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下降到40%左右,1987~1990年达到50%。第二阶段是90年代前期的高速发展阶段。非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例提高到1996年的71%。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经济增长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经济的关联度和集中度不断提高,使风险损失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严重的自然巨灾造成了全球再保险市场巨灾金融资金的缺口,这迫使保险公司进行保险产品创新来进行风险管理。于是在保险金融化和金融证券化的世界潮流中,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是将保险业风险通过有价证券向资本市场转移。其过程包括以下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政治和现代经济的共同作用而在中国大陆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阶层,他们游走于城市与农村或者长期居住于城市,受雇于雇主从事工人的工作却始终摆脱不了农业户口的户籍身份,这一阶层被称之为“农民工”。从内部来讲,农民工又可以分为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从农业和农村中流出并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国外关于区域专门化的分析可以追溯到斯密的论述,斯密认为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市场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分工深化。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变化缓慢或不可改变的区域特征(如自然资源)是区域专业化的决定因素。马歇尔则关注外部规模经济的影响,他注意到劳动力共享、投入品专业化和专业化信息三种产业地方化的原因。李嘉图的理论被俄林和萨缪尔森等人发展。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设技术不变,以要素比例来解释国际贸易结构。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一直在国际专业分工解释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6.
陈来宾 《时代经贸》2010,(18):231-232
一、西方碳会计发展现状碳会计框桑作为环境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挪威由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合作提出(Alfsen,K.H.,T.Bye and L.Lorentsen,1987)。20世纪90年代碳会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分支被广泛提出并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张务伟 《经济论坛》2008,(2):125-12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持续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其基本走向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方面是人们在比较预期收益和迁移成本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一个FDI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凯  王聪  李世杰 《经济论坛》2006,(10):25-27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的专业化市场,符合马歇尔所言的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规模因素(马歇尔,1920),是国内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徐康宁、陈奇(2004)的研究表明国内产业集群形成的第一种主要模式缘于专业化市场的发达而形成的市场创造模式。但是,专业化市场并不是形成产业集群的惟一因素,如果该地区的生产要素条件适合该企业的生产,该企业便会“锁定(lock in)”在该地区(克鲁格曼,1991),并有可能引发同类的企业和相关的企业也朝这个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很显然,这样一种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世界金融中心城市 世界金融中心发展的历史已有百年以上。19世纪英国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银行业和金融业领先,是欧洲国家的金融中心。1945年二战结束后,纽约主导全球的经济地位确立,成为公认的金融中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已沦为净债务国,日本成为大量净输出资本的国家,东京确立了金融中心地位。近期,世界金融中心的布局又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国际物流市场的现状美国是物流观念萌芽最早、也是当今世界上现代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物流传入了日本和欧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