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纪鹏  付宇 《经济》2012,(8):116-117
继今年5月1日创业板退市方案正式施行后,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又分别推出了主板与中小板的《退市新规》。退市新规为已经哀鸿遍野的股市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但从退市条件来看,新规仍显宽容。  相似文献   

2.
谢长艳 《经济》2012,(8):112-113
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退市新规》,新增加了4个考核指标,并对二级市场上一直难以退市的"僵尸公司"进行了漏洞封堵。新规新增考核指标与征求意见稿相比,《退市新规》增加了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议意见类型和市场交易指标几项内容。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制度设计是防范化解风险的关键,以往关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忽视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影响。以2020年底中国出台的上市公司强制退市新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6—2022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退市新规施行后,A股退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平均而言,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得到抑制,净利润为负的公司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第二,标准更严格的退市新政策对股价信息操纵空间的限制提升了股价的信息含量,是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渠道,而管理层持股也有助于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新政策的效果受上市公司自身差异的影响,退市新规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控股、位于高集中度行业、外部监管弱、内部治理水平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上述结果意味着,畅通上市企业退出机制,有利于遏制崩盘导致的股价波动。因此,加强外部监管,优化内部治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是业绩不理想的公司降低自身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谢长艳 《经济月刊》2012,(8):110-113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更公平。经过两个月的修改完善,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下称《退市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中国建立退市制度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股票走向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中国迫切需要建立退市机制,同时中国也已具备了建立的基础,最后对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退市制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各个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闻志 《资本市场》2006,(1):98-100
2005年11月25日,退市后的数码测绘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挂牌,虽然股票退市,转上“三板”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但是ST数码的经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将它始乱终弃,最后推上退市之路的,既不是资本玩家,也不是民营股东,而恰恰是国资大股东。  相似文献   

7.
林臻 《发展研究》2004,(3):21-22
为解决原NET和SFAQ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01年7月16日推出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并且很快赋予了该系统退市通道的作用。当年12月10日,PT水仙作为退市公司首家成功进入三板市场,此后PT金曼和PT中浩也于2002年9月和10月相继挂牌。  相似文献   

8.
《经济月刊》2012,(1):140-140
千呼万唤的“直接退市”要在创业板动真格了!深交所公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内容是关于创业板退市的相关制度。方案中新增了两个退市的条件,缩短了现行两个条件的退市时间,这也是资本市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新闻。那么,创业板的退市究竟如何来退?它将会对上市企业以及投资者带来哪些细微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叶檀 《新经济》2011,(12):16-16
在A股市场退市机制有名无实空转至今后,投资者终于可以迎来真正的退市制度。11月28日,翘首等待的创业板投资者迎来了《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  相似文献   

10.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3):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田田 《时代经贸》2013,(14):46-46
创业板退市制度作为创业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保护投资者利益,还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日前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在梳理现有创业板退市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创业板退市制度面临的缺陷和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珊  傅雁语 《时代经贸》2011,(2):180-180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正式开通,截止2010年9月2日已有117家企业在此挂牌交易,但退市制度去迟迟没有推出。本文在对退市制度的重要性及“直接退市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指出“直接退市制度”是目前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的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1年4月2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PT水仙正式退市,拉开了我国证券市场上退市机制全面启动的帷幕.但是,PT水仙的退市并不意味着我国股市的退市机制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要真正建立有序和有效的股市退出机制,进而发挥退市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上做出全方位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崔博 《经济月刊》2012,(11):135-136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中概股退市潮,大有愈演愈烈之势。10月的前两周,中概股又掀起一轮的退市大戏。继7天酒店之后,飞鹤乳业、利展环境、思源经纪、中国阀门等中国概念股也相继提出退市申请。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加入退市大潮之中,使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潮后浪推前浪——“私有化退市”已经取代IPO成为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的又一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经济》2012,(8):110-111
有进有出,资本市场才会更公平。经过两个月的修改完善,市场期待已久的主板退市制度正式出台。6月28日,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方案》(下称《退市方案》)。  相似文献   

16.
张莉 《广东经济》2002,(1):32-34
本文从退市标准的设计、退市渠道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退市机制的完善,并提出了在退市机制中补充民事赔偿条款,以充分发挥退市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退市难是当今中国证券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退市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是衡量证券市场成熟度的试金石。本文通过对比中美退市制度及实施效果,发现我国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不佳,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继而分析了中美退市制度实施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并为我国退市制度及其配套制度的改革及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能为中国退市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的背景下,我国企业运营正面临着各种挑战,企业风险承担问题尤为突出。选取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以资管新规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资管新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探究企业在金融强监管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发现,资管新规提升了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经济后果检验显示,资管新规主要增加了企业的被动风险承担,加大了企业的破产风险。经调节效应分析得到,企业通过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政府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可以缓解在资管新规出台背景下企业风险承担提高而带来的生产经营压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华尔街正掀起一股中国概念股私有化退市热潮。继2007年首只中国概念股TOM在线退市后,已经有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不愿接受其估值与风评,宣布私有化退市,以便继续转战估值更高的欧洲、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资本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20.
《经济》2012,(Z1):140-143
1创业板退市:是痛?是痒?千呼万唤的"直接退市"要在创业板动真格了!深交所公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内容是关于创业板退市的相关制度。方案中新增了两个退市的条件,缩短了现行两个条件的退市时间,这也是资本市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