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政策在经济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利率政策又在货币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民银行自96年以来连续五次调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激起波澜。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利率调整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效应。并强调指出,要实现经济目标,单纯靠调息还不够,还应配合其他改革措施,多项措施相互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和经济指标,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推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企业、金融机构、基金会以至个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数。针对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采用利率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具体实践,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分析方法,从宏微调两个层面展开对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和时滞性的检验,并得出结论:一是伴随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在1996年以后方才得以基本显现;二是在我国利率政策的运行过程中,利率政策的时滞效应非常明显,通常集中在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汇率和利率分别作为外币和本币的价格,对于本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汇率和利率发挥经济杠杆功能是通过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动传导机制来完成的,表现为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协调问题成为国际金融中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的机制建设问题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始于 1996年的廉价货币政策 ,虽有一定效果但不甚理想。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忽略了利率杠杆与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变量的相关性 ,且配套措施不得力。要发挥利率政策的作用 ,就必须从相关性和配套措施上下功夫 ,提高经济体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 ,通过配套措施的深化促进主导政策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信息作为一种对整个市场或者整个行业都产生影响的宏观信息以及同时为市场参与者获知的公共信息,其信息的公布必将对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产生影响。把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信息的代表,可以用来测度利率政策公告的即期效应,借鉴这样的思路,我们选用事件研究法方法来研究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公告效应,发现存贷款利率调整宣告会对股票市场的价格和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利率调整宣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正> 利率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的重要手段,利率改革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政策密切相关。2000年9月21日,国家决定对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放开对商业银行的外币大额存款和外币贷款的利率管制,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一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外币利率改革虽然对我国银行经营效益影响不大,但对银行经营观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提高利率可抑制过热的经济,而降低利率能刺激消费与投资,从而刺激经济增长,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低迷,央近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低迷,央行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其中一重大举措便是降息,自1996年5月至6月连续七次调低利率(尤其是1998年一年就有四次调整),结果是一年期丰贷款利率分别下降了80%和52%,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了60%,其幅度之大,频率之快,史无前例,但从1999-2000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1999年全社会投资总额与消费品零售癖额分别只增长5,25和6,2%),降息效果并不显著,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并未相应增长,笔者认为,当前利率政策失灵的原因即不是一个纯收入总量问题,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制问题,而是多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关茜 《新经济》2015,(5):44-45
利率政策的效应是指利率政策的变动能否有效的影响储蓄、投资、产出等经济变量,来达到实现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目的的问题,由于利率政策的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利率政策的效应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各国货币当局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我国利率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规程中作用不可替代,利率政策效果一直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高度关注.本文在货币政策操作规程的框架下,国外文献研究主要从货币内生有效论和货币外生弱有效论,国内研究则从有效论、无效伦和局限论等角度来归纳利率政策效果,并总结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基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率政策效果未来研究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的表现确实令人失望,但是不能完全否定利率政策,而须结合具体的形势做出适合的政策组合,对目前重商主义发展战略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结构合理的真正市场.这样也使中国的政策调控不再停留在"治标"上,而在深层次的结构上做调整,结合财政与货币政策让中国的经济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和分析利率调控政策在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效果,文章就近7年来利率政策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和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的影响、利率政策传导受阻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市场利率过低是近期金融市场的一个典型现象,从中国经济运行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态势看,支持市场利率走高的经济机制并不存在。利率政策是货币政策不可或缺的内容,并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利率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在区域间的差异,加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利率政策机制和政策实施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研究低利率政策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率政策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短长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俊峰 《经济师》2004,(2):122-123
任何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考虑到其对资本市场和对实际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短期内 ,由于存在价格粘性 ,股票价格与市场利率是成反比关系的 ,市场利率越低 ,股票市场价格就越高 ,反之亦然。而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则要复杂的多 ,也有很多争论 ,这主要是因为其受经济周期、人们边际消费倾向、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文章重点分析我国几年来利率政策变化对证券资本市场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由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政策(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组成的、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系统。本文以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属性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构成的分析为基础,联系金融调控的实际,阐明了在利率和汇率未完全市场化前,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无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最后建议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货币数量政策和利率、汇率政策协调一致加以考虑,并改革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利率和汇率的相关性是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协调的理论依据.利率市场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组合是一种非协调的利率政策和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在这种政策组合下,高利率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隐含担保所滋生的金融道德风险会产生叠加效应,在促进国际资本流入的同时,增加金融机构的货币错配,在长期内会引致双重危机,进而影响一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回顾 虽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承认利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但是对于何种利率政策对经济增长最有利这个问题,经济学家的观点则存在深刻的分歧。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政策:1994-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货币政策是包含货币数量政策和货币价格(利率和汇率)政策的一个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将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分为三个阶段,分析了货币数量政策与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的协调与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利率规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本文当前经济形势,通过建立SVAR模型从实际数据中验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得出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利率规则的货币需求渠道、财政渠道和信贷渠道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小,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2)名义利率对产出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大,因此,货币当局不宜运用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3)利率平滑对福利的影响不大,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应该直接针对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追求利率本身的稳定;(4)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利率政策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差别不大,货币当局可以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期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名义利率;(5)与利率变动相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造成福利损失更大,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逐步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如何选择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最优搭配,从而在防止通货膨胀和防止热钱流入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模型显示存款准备金率只对银行贷款起直接抑制作用,当人们通过非银行渠道融资时,可规避准备金率的限制,使其效果下降。而利率政策通过套利机制也对非银行融资起直接限制作用。而且利率政策可以避免对信贷资金分配的不对称限制,使资金分配更平衡有效,所以利率政策相对占优。但当利率吸引投机资本时,可搭配使用准备金率政策以减少利率需要提高的程度,以减少热钱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