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杨雁 《魅力中国》2011,(11):237-23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旅游越来越热。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节日在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要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保护民族文化。在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过程中,应该保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使各民族形成各自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郭海燕  杨斌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9):108-109
西部大开发使新疆的民族旅游开发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新疆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文章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探讨了新疆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瑶瑶 《开发研究》2012,(5):123-126
发展文化旅游经济是当前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主导趋势。以小凉山地区彝族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开发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它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传统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  相似文献   

5.
赫哲族以渔猎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文化,为开发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在介绍赫哲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赫哲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的设计思路,旨在为当地政府和企业开发赫哲族旅游演艺产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唐剑  江宗德 《特区经济》2010,(4):220-22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我们只有在开发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对它进行保护,才能保证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贵州民族旅游业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应用产业发展的三大原则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体系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红梅 《开发研究》2004,(3):51-52,45
为了解决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矛盾 ,必须进行保护性开发。要想切实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 ,就应当明确保护对象 ,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此外 ,还应正确分析民族文化保护的主体体系 ,并使其合力达到最大值 ,从而有力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成为各方争相利用的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已经显现。民族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专利的视觉出发,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云南丽江为例,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拥有优美而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古老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充分利用吐鲁番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吐鲁番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吐鲁番民族文化旅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建设,以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文化旅游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文章运用民族文化学的有关理论,主要论述民族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作用。文章认为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民族经济发展等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寻找文化和旅游的结合点,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是发展黑河的民族文化旅游的切入点,具体应着力抓好突出优势,打造精品;抓住重点,强化特色;整合资源,规范秩序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不再是“落后”、“迷信”、“原始”“蒙昧”的象征,而是被看成弘扬民族精神、展示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许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经过策划和包装成为观赏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很高的旅游产品。古占村民族风俗习惯的挖掘和开发,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山子瑶的民俗风情特色,使世人进一步了解瑶族文化生活,而且为其他有意开发民族旅游业的村寨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文化性经济事业的现代旅游,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分析了影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当地的经济基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风俗文化,民族地区地域特点,当地的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民族地区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应该考虑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杨曦 《魅力中国》2013,(23):18-18
西部大开发使得西部旅游业开始兴起.民族的旅游资源在为当地生活的少教人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不过也给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文章对西江的旅游开发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旅游业对当地西江苗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而分析在开发当地旅游业的同时如何做好当期文化的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是重庆少数民族文化大熔炉,加强其产业开发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开发模式如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民族节庆旅游模式、各类民族演出模式、民族工艺产品开发模式,以及基于多种开发模式的混合开发模式等。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应根据不同情况定制最有经济效益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蔡启芬  陆然 《魅力中国》2014,(9):246-248
旅游发展离不开导游人员的参与,导游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的纽带,旅游者通过导游来了解旅游地,导游通过自己的服务引导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审美。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核心部分,根据文化构成的形式和特征因子,民族文化主要分为“外显型”文化和“内隐型”文化。其中“外显型”文化主要包括: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族语言以及民族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化艺术等,这也正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利用的重点部分。本文基于导游的视角来研究贵州省西线旅游中民族文化展示的现状,分析展示的不足,提出通过导游人员、民族地区居民和新型农家乐几个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深层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旅游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保护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宏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应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与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本文从旅游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旅游对民族文化的消极作用以及发展旅游应该扬长避短,加强管理三方面来谈旅游发展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民族地区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既是四川省旅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又是四川省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场。本文选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基于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调查,深入分析其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优势条件,并提出了甘孜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构想,以期推动整个四川省民族地区乃至全国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在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