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财会》1999,(10):6-7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财政工作伴随着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走过了一个起步、积累、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并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型财政运行机制。50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开辟财源,大力增收节支,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财务改革,不断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为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建国50年来,黑龙江财政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全省财…  相似文献   

2.
公共支出体系是与公共收入体系相对应的。新的公共收支体系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借鉴西方财政理论精髓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的发展实践,而建立的公共财政框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财政身临其中并参与实践,为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财政宣传工作对于推动财政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和指导作用,肩负着业务指导、交流信息、提高财政干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任。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新形势下,客观上迫切需要在政策理论和社会舆论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财政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财政发展史是社会经济发展史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财政改革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转型与发展的历程。宝鸡在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革中,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财政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宝鸡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公共财政框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兰州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是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30年,也是全市财政体制深刻变革、财政经济不断壮大的30年。  相似文献   

6.
现在距2000年只有四五年时间了.今后的财政工作到底怎么搞?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关财政问题的论述,是对我国财政工作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于当前和争后的对政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财会》1997,(1):5-5
刚才丙乾同志、仲藜同志、李朋同志、项怀诚同志的讲话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作为财政研究辅助部队的一名战士,近20年来参与了财政研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体会到科研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这段时间内成绩卓,硕果累累,在中央、国务院的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的序幕,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改革一直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财政职权任务范围和方式。这期间的财政改革,基本上是以放权、让利、搞活为特征,在运行中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和改革,其模式是财政包干制,实行了分级包干、分灶吃饭、分税制财政体制。一、实行计划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1979年4月,中央提出对经济体制逐步进行全面改革,财政改革先行一步。改革试点主要是“江苏式”的“比例包干、4年不变…  相似文献   

9.
从过去侧重财政质的分析转向质与量统一研究,使财政理论更加接近于财政实践。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财政理论和经济理论一样,一走受着苏联模式的影响,财政理论研究禁锢于财政质的领域之内,缺乏定量研究,使得财政理论显得枯槁无力。诸如财政规模问题是决定一个国家财政性质的大问题,而以前的分析仅仅强调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一般保持在30%左右为宜,这就引发了后来的“先验论”与“科学观”的争议,现在看来,财政规模不应固定为一个不变的常数,而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增长水平、经济管理体制、国民经济核算体制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它不是象以前人们认为的“生产关系的产物”,而必须是“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传统的财政理论中已多有存在,但由于受当时思维械限制,很难弥补这一理论研究的缺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实践的发展,在财政理论界先进进行了我次辨,财政科学理论的研究也就逐步深入,定量分析逐步成为财政质的研究的基础,质量互变规律成为改革开放以后财政理论工作者研究财政理论中遵循的法则,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最新财政理论文献和著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全新阶段,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绩,国家呈现出新的景象.在改革开放的带动下,国家的各项政策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大的潮流,也为了更好的实现改革开放的大的目标,也都纷纷进入了改革的阶段.我国的财政改革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实行的,直到今天,国家财政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对国家的财政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是在分析我国的财政改革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财政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财会》1996,(10):47-47
为期四天的全国城市街道财政理论与宴践研讨会于七月初结束,财政部地方司、财政部科研室、人事部考试录用司、国家体改委宏观司、民政部基层财政建设司、《乡镇财政》编辑部和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地区的财政系统代表共七十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1998年7月,财政部长项怀诚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正式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新体系。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为普遍的财政形态,因此,建立公共财政是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财政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机制的必然选择。一、建立公共财政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直接管理经济,政府配置全部资源,政府担负着大量微观的、直接的经济管理职能。与之相适应,财政职能则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是一个支大于收,长期靠吃国家补贴过日子的地区。旗县经济的发展是我区财政经济发展的基础。旗县财政经济发展的快慢,财政收入的水平能否提高直接影响着自治区财政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及共同努力下,我区旗县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财政收入逐步增加,财政支出逐步扩大,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财税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财税政策的落实,也关系到党和国家其他政策措施的落实,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乡镇财政是国家财政的肌体,是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本文提出以下思考,供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杨涛 《黑龙江财会》1996,(12):40-40
谈提高财政信用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杨涛财政信用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职能的不断转变,其作用越来越大。但从近年来财政信用资金运营情况看,由于存在管理不规范,缺乏依法调控和监督运营体系等问题,致使资金沉淀严重,回收周转率低,使...  相似文献   

16.
小平同志法制理论的核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也是依法理财、依法治财,全面推进财政法制建设的指针。一、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按照小平同志法制理论,国家应制定财政法律、法规调整财政关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审批关系、税费征缴关系、资金分配关系、财务关系、监督关系,以及与财政管理体制有关的财政关系,使国家财政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建国以来,财政立法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预算法》、《会计法》、《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许多财政理论工作者对新时期的财政理论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积极借鉴西方财政理论中的科学成分,推进我国财政理论的革新和发展。但也出现了脱离我国实际且不加分析地利用西方财政理论,简单地否定和代替我国财政理论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之后,  相似文献   

18.
自1981年以来,杭锦旗财政收入增幅较大,有的年份可达20%。但近年来由于机构臃肿,人员膨胀,人头经费竟占财政支出的85%以上。导致增加的财政收入只能保吃饭,而无力搞建设。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减轻财政负担,杭锦旗从1989年开始,在财政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1992年又对旗直二十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与财政“脱钩自养”,同时进一步推行了乡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盟财政处《关于制订19952000年财蹦十划及梯级财源建设方案说明》的通知精神.依据科左后旗人民政府“八五”、“九五”规划方案,结合我旗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1994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进行调整和重新规划我旗1995——2000年财政计划及梯级财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用于公共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资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政府大规模的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如何监管和规范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这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课题。为加强财政投资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自1999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相继开始设立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行使公共财政监督职能。财政投资评审历经10年的运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现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存在体制不规范、不完善,依法评审法律基础薄弱,评审管理还没有与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等问题。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既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又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的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