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应该与农村 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综合开发和生态治理相结合,使与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乡村集体发展、科学规 划相结合,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退耕还林工作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对农户经济影响的分析——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如何把我省900万亩退耕还林的实施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如何调动民间资金参与,保证资金投入;怎样因地制宜,选好树种,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这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近日,笔者对云南省天兴生物开发公司参与退耕还林的情况作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重庆看西部开发中的退耕还林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云 《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283-285,305
退耕还林是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重庆实际情况 ,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退耕还林应摸清情况、尊重科学、符合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把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与人口迁移及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与发展观光林业、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加强管理 ,增进激励 ,持之以恒 ,追求实效。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山川秀美的西部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与治理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培植发展支柱产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充分兼顾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确保工程的稳步实施和成果巩固。  相似文献   

7.
国家启动“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极大地推进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为山区扶贫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更新升级。农民兴业脱贫大有希望,出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的新气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到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与发展的大局。1.参与部门之间得失悬殊,苦乐不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指出,退耕还林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扶植拉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须各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韩城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调查分析,认为工程实施收效明显。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率明显降低。地表径流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量大幅度减少;经济效益比较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凸现,部分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同时改变了以往粗放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在工程实施中,存在树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建议结合实际,采取对策,在今后工程实施中加以改进,确保退耕还林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经对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个退耕县、100个村和1000个农户的7年连续固定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能有效地减轻陡坡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危害,能够稳定地增强粮食产品持续供给能力,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是推动工程顺利进展的核心,但在新形势下,对于巩固成果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四川退耕农民增收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娥 《农村经济》2005,(12):55-57
退耕还林使农民爱国家政策补助,眼前利益比较明显,但这种建立在国家补助政策基础上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支撑力,其可持续性令人忧虑。那么,四川退耕还林对农民进入产生了什么影响?退耕农民会复耕吗?退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果保证退耕农民的可持续增收?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都昌县为例,对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允许适度林粮间作并将退耕还林与荒山荒地造林分开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当前的退耕还林工程;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是地方政府长远规划的内容;实行生态购买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制度是退耕还林后续工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国家从2008年开始,对退耕还林地区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旨在使退耕还林户“退得下、能致富、不反弹”,更好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统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为了掌握了解项目区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的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继产业发展、农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补植补造等6个方面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甘肃省西和县县委、县政府在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抓住“退耕还林”契机,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此,记者采访了在县职岗位上工作了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退耕还林是解决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的措施 ,是保护、恢复与重建山地生态系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及绿色农业的发展的机遇 ,同时又是对传统耕作制度、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及基层政府及组织职能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我省退耕还林现状根据国家初步安排,我省退耕还林总规模为1000万亩,国家将投入资金90亿元,平均每个县1个亿,这么大的投入,这么优惠的政策,历史上从未有过。2001年我省被国家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试点省份之一,试点建设任务20万亩,现已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2002年全省退耕还林建设任务为200万亩,现已基本完成;2003年任务为320万亩,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有些地市已经完成了20%,连续三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于治理我省坡耕地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当前我省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吴起县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0年进程、主要政策及法规精神,总结了工程10年的成效与经验,论述了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工程的相关工作。到2008年底退耕还林工程中央已投入达1918亿元,到2021将达4337亿元。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社会转型、提升中国政府形象等方面影响深远。统筹兼顾、注重民生、直补到户、个体承包、责任到省、强化管理是退耕还林工程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做好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加森林碳汇、拉动内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推进和巩固新时期退耕还林工程要做好加强组织领导、巩固现有成果、切实落实政策、提高工程质量、保护合法权益、提升管理水平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县自2002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几年来已完成工程任务8.7万亩。其中,坡耕地还林4.5万亩。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本县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起到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退耕还林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是被广大农民群众赞誉为“德政”和“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还是在“能致富”。所以,发展退耕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但是退耕还林(草)中,农民又遇到一些新的影响增收的问题。而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偿政策只能维持农产原有生活水平,如何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