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已三令五申强调保护耕地。可是,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仍在继续发生,耕地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报道,1986年至1996年10年间,全国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2963万亩(其中有相当部分属乱占滥用),平均每年占用300万亩,相当3个中等县的耕地。特别是近几年来,耕地锐减的势头很猛,1992年,全国净减少耕地441万亩,1993年净减少485万亩,1994年净减少657万亩。乱占滥用耕地为何屡禁不止,其原因是:一、对保护耕地的意识淡薄。一些地方的领导没有把保护耕地作为发展经济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顾问》2010,(2):25-25
上海市为了保护耕地,专门召开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签约工作会议,副市长沈骏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上海市耕地保护目标(2009年~2012年)责任书》。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旨在于加强耕地保护,落实上海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武汉城市圈的耕地利用变化过程并揭示其空间要素驱动机制,据此提出相对应的耕地保护建议。研究方法:变化轨迹法,景观格局指数,贝叶斯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1980—2020年,武汉城市圈的耕地转入与转出的面积差距逐渐缩小,不同时间段耕地减少去向基本保持一致,以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2)1980—2000年,耕地转出过程在空间上表现较为剧烈,耕地转向建设用地呈现集中占用;2000—2020年,耕地转出与转入在空间上表现都较为剧烈,耕地转建设用地呈现破碎化占用,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剧。(3)建设占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耕地利用变化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分别是生态占用、政策规划保护力、社会经济影响度,各因素对耕地转换的敏感性分别是12.49%、4.91%、3.11%、1.19%。研究结论:需要多措并举优化耕地空间格局,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促使耕地空间布局集中化、规模化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山西省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研究的基本框架,对山西省耕地资源、粮食需求量和耕地区域生产潜力做了研究,对粮食安全和耕地阀值进行了计算,对粮食和耕地变化提出高、中、低3个方案进行预测后认为:全省2010年耕地应保持在410万hm^2,2020年耕地应保持在420万hm^2。  相似文献   

5.
1989─1991年我国不同经济带耕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区)的75个县(市)3年来的耕地变化监测数据,对耕地的增减数量、耕地减少去向和增加来源组成、农业用地结构调整减少耕地组成、国家征地和集体建设占用耕地组成以及农民盖房占地情况进行了分析。按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对比了三大地带耕地增减变化的特点和县级市较一般县耕地增减的特点。分析表明我国耕地的年减少量惊人,特别是东部地带年减少率超过3‰;农业内部用地结构调整减少的耕地占减少总量的50%以上,3年来用地结构调整的方向有了明显的变化。提出了国家需加强宏观调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湖北省1990~2004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3442ghm^2降至2004年0.2736ghm^2,下降了20151%。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总体上也是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1485ghm^2下降到2004年0.1165ghm^2,下降了21.56%。耕地的生态赤字的总体呈小幅度波动,由1990年的0.1956ghm^2变为2004年的0.1571g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呈小幅度变化,其中1992年的生态强度指数最大为2A1,1993年最小为1.98。研究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湖北省的耕地出于生态高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7.
1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期选择山东人口多、耕地少,人地矛盾非常尖锐。建国以来,全省耕地大量减少,从1949年的872.8万公顷减少到1995年的669.5万公顷,累计减少2O3.3万公顷,年均减少44万公顷。在耕地大量减少的同时,全省人口急剧增功0,由1949年的4549万增加到1995年870O万,年均增加90万,相当于一个县的人口。耕地与人口的逆向发展,导致全省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2.88亩降为1995年的1.15亩。全省已有6个市(地)、34个县(市、区)人均耕地木足1亩。今后15年,是山东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民…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耕地变化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依据1991~2001年黄淮海平原区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以及粮食生产变化情况,分析了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通过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最终影响到粮食总产量。1991~2001年,由于耕地面积减少和耕地质量降低,导致黄淮海平原区粮食总产量损失634.87万吨,占2001年粮食总产量的5.1%。因此,保护现有耕地是保证粮食生产的基础,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分析城镇化与耕地耦合协调性,并预测未来发展情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提供相关决策参考。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8—2019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城镇化和耕地保护2个方面选择5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间的权重,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城镇化和耕地保护的耦合协调性,选用GM (1,1)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探讨2025年耦合协调性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8—2019年期间,乌鲁木齐市城镇化指数呈递增趋势,耕地保护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城镇化和耕地保护耦合协调度相对来说较低,最好时协调性值为0.3,处于中度失调类型。(2)预测2025年,乌鲁木齐市城镇化指数将达到0.97,耕地保护指数为0.08,城镇化和耕地保护耦合协调度为0.54,达到勉强协调类型。构建城镇化与耕地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与监管机制,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出通告要求,自1997年4月15日至1998年4月14日,在全国范围内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国家土地局通告指出,冻结期间,除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安居工程、经国家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和已列入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确需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建设项目外,其他各类非农业建设一律不准占用耕地。已列入国家或省…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湖北省1952-2003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探讨了湖北省50年来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数量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趟势,耕地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经济驱动、人口驱动、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2.
必须重视耕地土壤的质量管理陈斌目前我国耕地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二是耕地土壤质量下降。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法》颁布后,耕地的数量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基本国策逐步纳入了法治轨道。但作为“人地”矛盾加剧的另一侧面耕地质量问题至今仍处于一种...  相似文献   

13.
大邑县根据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狠抓了土地资源的科学开发与整理,显现出十大效应。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大邑县在可垦区内,大力开发整理耕地。从1988年以来的10年间,共开发整理,增加有效耕地6100多亩,减少建设占用和退耕还林的耕地,净增耕地2920多亩,实现耕地持平有余,保证了粮食的稳定增长。  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效应大邑县把土地开发整理作为一个产业,组织社会力量向土地资源开发整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从1988年到1998年,共开发整理土地15-4万亩,…  相似文献   

14.
《农村工作通讯》2011,(15):64-64
7月20日,浙江省政府公布了《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通知》,在这份通知中,浙江省政府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用耕地的,应当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补充划入与征占用耕地质量相当的耕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1994年网点县耕地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了耕地增减情况和增减的区域特点。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锐减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的扼制,东部地 控制耕地锐减的重点区域,农业用地结构调整占耕地资源减少总量的60%以上。控制耕地减少首先要在农业用地调整上做文章,发展农业多种经营不能以侵占有限的耕地和减少粮棉种植面积为代价。  相似文献   

16.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农业大学土地资源与管理系教授张凤荣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应当重视和研究具体操作中的几个问题。一、耕地基数的确定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要将耕地总量这个基数定下来。这个基数必须实事求是。1995年,国家统计局...  相似文献   

17.
系统分析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旨在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基于构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驱动力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利用碳排放规模呈增长趋势,其中桂林市的净增长量最大,梧州市最低;(2)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优势区包括梧州和桂林,平缓区包括贺州、贵港、河池、百色,劣势区包括柳州、南宁、来宾、崇左;(3)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等级区差异明显,优势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值波动处于DEA前沿的位置,劣势区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4)2000—2020年西江流域(广西段)的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有着明显的偏态,并存在轻微的极化与收敛,总体上效率在波动式提高;(5)经回归分析可知提高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因子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复种指数、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及人口密度等,而...  相似文献   

18.
掌握耕地总量变化规律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侯庆国一、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战略性决策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我认为这是一项战略性决策,它的提出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十分及时,这可从1986年至1994年耕地总量不断减少中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9.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1996~2003年全国净减耕地数量为670.4万hm^2,年均净减少95.77万hm^2。为此,应探讨耕地保护的调控模式和机制,确定耕地数量保护和耕地质量改善目标以及耕地生态建设目标;并对不同时期的目标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各地方、各层次主体的实际行动目标。通过重建耕地价格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机制。基本农田作为耕地的精华,是耕地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为此,要特殊保护一级基本农田,要改进基本农田损失补偿制度,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保护的技术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关于石咀镇十年建房不占耕地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石咀镇十年建房不占耕地的调查姜云芳,李春生,蒋文杰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农业"城镇。该镇自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布以来,连续10年建房不占耕地,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连续10年建房不占耕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