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丰 《海南金融》2014,(9):24-28
以往文献对泰国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往往给于负面评价,本文系统的研究泰国无息准备金制度的实施背景、政策措施,充分肯定其政策效果。同时,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对中泰两国跨境资金流动、资本管制情况进行比较,探索中国实施无息准备金的可行性和具体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本流动管制主要包括资本流出管制和短期资本、流入管制。作为一种间接的、价格型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管制措施,智利的无息准备政策曾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智利的无息准备金政策,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14,(9)
正截至2013年12月末,我国短期外债余额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率高达78.39%,远远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如何控制我国短期债务过快增长,防范短期资本流动风险,是央行面临的重大课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求是》(2014年第1期)撰文探讨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问题时,提出了通过研究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对短期投机套利资金进行监管的设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智利、哥伦比亚和泰国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在中国引入无息准备金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推行设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面临短期资本大量涌入的困扰,但从实践情况来看既有的管制及冲销政策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国际上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息准备金制度的介绍,并充分借鉴智利、泰国等实践经验,分析了这种手段的优势及所需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宏观审慎的跨境资金流动调节工具,应同时遵循适应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要求。由于银行在跨境资金流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银行为调控对象,更能体现宏观总量和逆周期审慎调控特征。其中,银行短期外债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是目前可用的主要调节手段。本文研究认为,对银行短期外债可建立全口径管理模式,根据短债风险状况分别赋权,实行动态总量调节和逆周期风险调控。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可引入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以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交易为突破口,通过增加银行交易成本,促使其对跨境资金进行截流,起到分散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泰国此次采取的资本管制措施并非独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智利就曾通过该措施抑制短期资金的过度流入,在当时被广泛认为行之有效(虽然近年来的多数计量研究未能证实),并成为诸多学者研究资本管制时最常提及的样本。该措施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183;托宾(James Tobin)提出,其主要用意在于通过税收减少不必要的外汇交易,以免资本流通过快对实体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在智利被认为行之有效的无息准备金措施为什么在十多年后移植到泰国时会产生如此巨大的破坏效果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短期资本的快速流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无息准备金制度是一种控制资本快速流入的有效措施,适当的运用此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本流动规模和流动速度,但它并非一种万能措施,在不同国家的实践结果不尽相同.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如何引入无息准备金制度进行阐述,即在确定自己的政策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资本流入结构确定合适的无息准备金征收对象,同时根据资本流动的速度将资本划分为三个征收等级以确定合适的征收范围以及征收期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面临短期资本大量涌入的困扰,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现有的管制及冲销政策效果不佳。本文对国际上无息准备金制度作了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实施该制度的可行性及准备金征收范围、比率等具体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一些项目出现异常波动.并且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密切关联。这表明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和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资本管制的效率下降.资本流动的脆弱性增强,为了适应进一步开放的需要,直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国际资本流动逆转,有必要转变外汇管理方式.引入URR(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等价格型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货币政策视角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包含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需要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付息及其(付息时)利率以及相关罚则等内容的确定和调整的一个整体。本文从这七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演变的历史,认为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从货币政策角度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作用分别进行论述。最后是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始动因是为了资金使用的结构性调整,这与西方国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为解决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不足问题有很大不同。为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建议改革存款准备金的结构;建立两级准备金制度;降低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赋予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幅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托宾税作为一种单一性和全球性的税种,主要是针对短期资本流动而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国际资本流入成本,抑制短期资本投机行为,控制流动风险。今年年初,人民银行易纲副行长提出,"深入研究托宾税、无息存款准备金、外汇交易手续费等价格调节手段,抑制短期投机套利资金流出入"。  相似文献   

14.
张含鹏 《西南金融》2008,(12):27-29
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弱化态势,而我国存款准备金工具却调整运用频繁。本文拟在对世界范围内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照我国现阶段国情,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发展变化趋势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演变过程  纵观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发展 ,共经历了“三次制度变革 ,六次比例调整” ,且时间周期各不相同 ,但调整的目的均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的资金自求平衡能力 ,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1.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三次变革。第一次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专门职能后 ,为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 ,平衡国家信贷收支 ,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要求各专业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比例、统一时间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 ,这是我国首次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第二次 ,1989年我国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长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形势进行了预判。基于实证结果,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受利率、汇率和经济基本面因素影响,并从宏观层面论述了我国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策略,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我国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措施。本文认为,长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应协同推进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外监管协作,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框架;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应转变外汇监管制度,创新微观审慎工具,完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地位日渐重要。本文通过对存款准备金处罚制度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现行管理处罚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傅强 《南方金融》2012,(6):43-47,67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本文从构成存款准备金制度基本架构的八个方面着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十一个样本经济体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计提标准相对单一、计提考核机制欠合理、准备金利率调整机制僵化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按平均法计提存款准备金的考核机制,并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构建更灵活的准备金利率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作者对此问题从理论上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述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具体运用上,作者提出了应建立法定二级准备制度、实行差别利率和运用精确化等方法,使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市场型货币工具。此文对如何发挥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从理论和实务上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2016年起人民银行正式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我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渐完善。本文选取2010-2020年我国4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基于宏观审慎视角下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对银行稳定性具有负向效应,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跨境直接投资则增强了银行稳定性;跨境间接投资弱化了银行稳定性。第二,资产价格和流动性错配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第三,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在跨境资本流动和银行稳定性之间具有调节效应。其中,宽松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利于跨境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则弱化了跨境间接投资对银行稳定性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有效宏观审慎监管;二是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分类监管。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针对不同类别跨境资本流动施以相应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