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东盟与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日本5个代表性经济体的双边贸易为对象,通过贸易密集度指数、修正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竞争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的详细测算,分析比较这些经济体与东盟可贸易品的竞争优势及互补程度,以此对当前东盟对外自由贸易区战略作出科学评价,也为今后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树立参照。  相似文献   

2.
温治明 《企业经济》2004,(12):145-146
本文探讨了美国—智利双边FTA签署的动因,介绍美国-智利双边FTA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实施的经济成效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欧盟-墨西哥双边FTA(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签署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了欧盟-墨西哥双边FTA的主要内容,并对该协定实施的经验教训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两个毗邻大国,在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先天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现在产业上的巨大不同,从贸易互补性的角度,中俄两国的贸易存在明显的互补性,本文阐述了中俄两国贸易互补性的表现,总结性提出今后中俄两国在发展双标贸易上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韩国与越南建交以来,两国就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韩越贸易额从1992年建交时的近5亿美元到2011年超过180亿美元,发展快速,两国在经贸互补性、贸易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本文通过对双方经济开放度和贸易结合度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给中国外贸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与东盟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农产品贸易不断取得新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环境因素以及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差异等,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本文旨在探究CAFTA建立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对强化双方农产品互补性贸易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一、中澳贸易概述自20世纪70年代两国建交以来,中澳两国的贸易发展稳步上升。特别是近10年来,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数据,2001—2010年,中国的贸易额增长了4.8倍,而同期中澳贸易额增长了8.8倍。2010年度,双边贸易额已达到了880.9亿美元;2011年1月至3月,  相似文献   

8.
中日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制造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前日本一直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两国之间存在着贸易互补性。文章利用近十年的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借助G—L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及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日贸易的依存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立在双方的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互补性还在不断地加强,这是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方面,因此中日双方应客观看待和处理双边贸易竞争与摩擦。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多国模型中双边增加值贸易的解构模型,并利用2016年发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2000—2014年中美56个产业部门的双边增加值贸易及总值贸易的数据,结合中美贸易失衡的扭曲程度指标的构建与测算,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中美增加值贸易进行了失衡分析和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还原了中美双边贸易的真实状态。结果显示,总体上,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20.17%;美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出口中的回流比重则是逐年上升;自2010年起中国出口中的国外增加值率逐渐下跌,而国内增加值率开始上升,这表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在改善。结构上,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增加值贸易以顺差为主;制造业的双边总值贸易失衡比增加值贸易失衡平均每年高估了96.30%,并且中国主要制造业部门对美国的增加值贸易出口均小于总值贸易出口,这说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需要继续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在新兴服务部门,美国相对中国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而在建筑业和一些传统服务部门,中国相对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OECD数据,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拟合了一个"典型"经济体(包括中国)双边金融服务的出口流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及贸易壁垒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进出口双方的GDP、双边距离、进出口双方的经济自由度及是否使用共同语言会对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中国对主要的金融服务出口市场(包括中国香港、美国、卢森堡等)普遍贸易过度,而对小型的出口市场则普遍贸易不足;中国双边金融服务出口贸易过度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较低,而贸易不足的经济体,贸易壁垒水平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出口相似性指数、贸易相似度指数、Lafay指数、市场提供指数与增加值分解方法,分析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比较优势差异与市场提供能力,进而考察中国与东盟商品贸易的合作与成长空间是否在面临缩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在低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空间依旧在扩大,而在中高技术产品上呈现出更强的竞合一体化状态,竞争性与合作性在不同的领域都有所加强。中国应采取直接投资结构差异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活跃企业创新投融资活动等措施应对中高技术领域的竞合一体化状态,在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继续推动低技术产品贸易,并协助东盟改善产业环境,推动进一步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12.
曾威  刘玮 《福建质量管理》2016,(14):118-119
近几年来,中韩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韩国巳是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也连续几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而随着韩国国会11月30日表决通过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批准案,这标志着中韩FTA韩方批准程序基本结束,由此将开启一个中韩贸易的新时代.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农产品也开始在世界市场具有了比较优势和一定地位.但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的情况.本文将基于中韩FTA的背景,用SWOT来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此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力体制改革后,我国打破了电力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了发电侧竞争,售电侧垄断的电力市场,打破电网垄断的呼声一直很高。本文通过对世界上成熟的电力交易模式的研究,提出在我国建立双边交易模式的可行性。我国的电力装机和电网发展初步解决了电力供应和电力运输问题,缓解了供需矛盾,为我国双边交易打下了基础。大客户交易和跨区域电能交易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只要我们解决好发电商、用户和电网之间的利益问题,控制好交易风险,在我国实行电能双边交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自2006年5月中澳首个LNG项目——大鹏LNG项目投产以来,澳方向我国每年供应数量可观的LNG.虽然由于我国LNG进口途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近几年从澳进口LNG的比重较早期有了明显的回落,但从澳进口LNG的总量仍在平稳增加,从澳进口的LNG仍在我国LNG进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煤矿通风系统中应用FTA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故障类型建立了故障树。实践证明,每个底事件都有可能引发顶事件,对所有故障都要谨慎,在此基础上,采取了加大检查和监控力度、及时解决问题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潮流,而贸易效应带来的紧急持续发展效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一大优势。贸易效应又可分为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传统的理论一般倾向于贸易创造的积极效应,而否定贸易转移的效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产生了极大的贸易创造效果,提高成员方和世界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融资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以存贷差为传统的利润收入受到了严峻挑战,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拓展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和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破解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困难的有关建议和措施:结构性贸易融资有助于中小企业释缓贸易融资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控制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风险;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对国际贸易结构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充分揭示了技术在贸易尤其在制成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对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的技术结构差异进行分析,从根本上揭示两国间贸易的真实竞争互补关系.本文借鉴Lall(2000)对制成品的技术分类方法,在详细考察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技术结构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深刻阐明其背后两国间竞争互补关系的变化,得出中韩双边制成品贸易互补性较强且不断增强的结论,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2对外贸易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中日贸易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关系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日本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中日贸易的现状及特点,并据此对后危机时代中日双边贸易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分解。研究方法: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量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始终小于国际贸易成本,东北区域和贸易程度相对较低的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贸易成本较高;区域间贸易成本分解发现距离较远的区域间贸易成本较高,“邻近偏好”明显;经济增长极则表现出显著的“腹地偏好”,即与其经济腹地间贸易成本较低;而东部沿海的“后来居上”主要来源于沿海之间存在的“区域分割”。研究创新: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的演进及其双边特征。研究价值:为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