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相关分析等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借助Arc GIS10.2软件,从分布格局、类型、集中程度对山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集中程度较低,省域范围空间上呈均匀状态,但地市级范围景区分布状态多样;省会城市太原的核密度较高,且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分别形成条带状的密度结构;河流对A级旅游景区分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级景区多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区,尤其是4A级以上景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交通通达度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福建省169个三星及以上星级乡村旅游地为样本,通过运用GIS中的可视化、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均衡程度以及密度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其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地形地貌、水文、政策、旅游需求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且东部地区明显比中西部地区分布更为密集。针对实际情况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化、利益分配均衡化、"清新福建"为原则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ArcGIS、最近邻距离指数、紧密度指数等方法,对安徽省100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空间结构进行定性刻画与定量测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布广泛、具有差异,南部、中部相对密集,北部较为稀疏;整体在空间上集聚度偏低,分布较均匀;区域形态紧凑性尚好,区域通达性尚佳,便于客流与物流的流动。皖南地区应借力良好的区域旅游发展条件,塑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皖中地区应依托合肥经济圈客源,走精品化、精致化路径;皖北地区应深挖"三生"资源,推动农旅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4.
旅游交通与旅游资源相匹配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的重要基础。以旅游中心地理论和旅游点—轴空间结构理论为基础,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和交通通达指数法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及旅游景区通达性进行测算,认为旅游资源分布趋于聚集性状态,旅游交通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格局,旅游外部交通较为发达,区域交通发展滞后,旅游景区通达性较差。提出环京津地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四种类型:太行山区旅游链模式;张家口-承德基地型旅游模式;承德—秦皇岛—唐山区域游览型旅游模式;白洋淀、衡水湖和吴桥杂技大世界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建设环京津旅游交通大环线和三级旅游中心地,为旅游目的地空间模式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相关数据, 为缩小中部地区城市旅游经济差异、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进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方法/过程以旅游外汇收入为测度指标, 将统计学和ESDA方法结合, 分析2003-2013年中部地区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果/结论(1) 时间演变方面:绝对差异持续扩大, 相对差异表现为波浪形下降趋势, 但依然处于高位运行; 依泰尔系数分解可知, 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省内差异和省际间差异交替变化, 为差异主要贡献者; Global Moran's I分析表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未形成明显的高水平城市集聚区。(2)空间演变方面:高水平城市基本为各省省会及其周边城市或拥有高级别旅游资源的城市; Local Moran's I说明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逐渐形成两级"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中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差异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特殊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4A级以上景区是区域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区域旅游规划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以河南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方法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结论河南省4A级以上景区在空间结构上呈现整体分化的格局,且在区域中高度集中,但在景区密度方面差异较小,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在此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和旅游资源禀赋等三方面探讨了制约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代表着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目前,由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要素的差异,旅行社业的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性。研究我国旅行社业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对于正确认识旅行社业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化旅行社业的空间布局和改善地区经济结构,促进我国旅行社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我国不同城市旅行社空间分布形成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初探旅行社空间分布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8.
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崛起的支柱产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点一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确定该地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构筑“点”、“轴”相结合的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模式,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因历史建筑集聚及民族文化深厚,具备旅游开发的理想资源条件.然而,欠发达地区的传统村落因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可进入性差、非农产业发展艰难等问题,使其旅游开发严重受阻.基于此,对传统村落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为加速传统村落乡村振兴进程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句法模型,从拓扑学连接的角度对湘西州传统村落空间关系进行评价,并提出适应于该地区的旅游开发空间区划策略.结果 表明:(1)湘西州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总体呈局部凝聚型,主要在西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形成三个高密度集聚区;(2)湘西州传统村落的全局可达性和局部可达性总体水平较低,而感知可达性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地形地势、水系和路网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村落可达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运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旅游区位商模型和"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三核、双轴、三圈"的湘西州传统村落旅游空间结构系统,为不同发展类型传统村落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泰尔指数,分析了2000—2011年中国旅游企业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企业效率的省际差异明显,空间上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表现较为一致;三大地带间旅游企业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和西部的效率均值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旅游企业效率总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从三大地带对差异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最后,检验了中国旅游企业效率区域差异与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系,发现中国旅游企业效率区域差异的变动随着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服从"倒U型"曲线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得出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集中于“三区两带”的特征,旅游资源分布密集度与旅游产业发展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天津中心城区旅游开发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部崛起进程中的红色旅游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失衡、资金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的中部六省,拥有最为密集的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自然、历史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非常广泛的旅游潜在市场。发展红色旅游,能够使中部地区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资金和技术的压力,改变现有过分依赖农业、矿产业和重工业的产业结构,缓解最为突出的“三农”问题,有效拉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正在实施的“中部崛起”和发展“红色旅游”两大战略,以及中部地区独到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设施,也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发展红色旅游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中的一个选项,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科普旅游资源特色评价及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科学知识的科普旅游方式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趟势之一。在综述科普旅游资源分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山东省科普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然后,从类型和空间分布对山东省科普旅游资源进行了特色评价。最后对其进行了分区研究,将山东省科普旅游资源分为三大区。此外,根据区域科普旅游资源的密集程度、资源特色以及知名度等因素,选择条件好的地区重点建设8个各具特色的科普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4.
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特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数量上度量旅游需求随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变化,能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和经营决策。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运用GIS对其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空间分析,利用距离累计曲线分析影响其客源分布的因素;最后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客源市场分布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足鼎立的格局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市场优化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马术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潜力三个维度构建马术旅游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选取31个省份(未包含港澳台地区)为研究样本,对2015—2018年中国及省域马术旅游发展适宜性及障碍因子进行测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1)在研究期内,中国发展马术旅游的适宜性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资源维度适宜性略有下降,产业维度、市场维度适宜性显著提升。2)各地区马术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适宜性显现出空间分异性,具体表现出比较适宜、中度适宜和弱式适宜等三种类型。3)各地区不同维度的适宜性存在差异,内蒙古在资源维度上的适宜性较好,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在产业维度上具有较强优势,上海和北京在市场维度上表现突出。4)障碍因子分析表明,马术旅游资源是制约各地区马术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达省份的障碍因子表现出倒挂现象,即产业维度和市场维度条件较好,但资源维度短板明显。民族地区障碍因子分布相对均衡,资源条件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业发展和市场条件方面相对滞后。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对中国马术旅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景区旅游环境下酒店空间发展是旅游发展的一部分,也是旅游资源分布合理性的前提。基于此,应对资源型景区旅游环境下酒店空间发展格局进行规划,确定旅游资源的主体位置,增强市场机制引导酒店核心区域优化,促进酒店空间与旅游景区空间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景区的酒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中国各省、直辖市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本对比分析了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勾画出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标准(GB/T18972-2003)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从旅游资源的构成类型、质量和空间分布对厦门市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厦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指出建立旅游资源信息系统,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加大对社会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加强区域合作可以促进厦门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准确描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轨迹,是探究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借助200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兼具异质性和时变性的分析框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Dagum基尼系数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变进行多方位测度.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区域分化和层级格局特征明显,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中化、蔓延化态势.具体而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距是造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空间差异的主要动因.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中部地区表现出稳健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因此,主张在明确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缺分化的情形下,应充分重视省际空间动态关联,继续加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力度.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空间分布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使南通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备了先天条件。全面接轨上海,对南通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南通也面临该地区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因此南通应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著名旅游中心城市的目标,主推“江海、福地、张謇”三大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