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电力产业链20种产品增长率数据进行二项分布检验,建立与GDP增长率序列的差分VAR模型,实施协整检验。结果证实20种产品的波动具有一定系统性,产业链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逆向长期均衡,它们分别对均衡偏离进行同进同退的短期调整。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传统增长方式面临现实约束——增长方式低效率本身,产业链大起大落源于均衡关系的波动和调整方式。目前,产业链高速增长趋势的转折在即。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12,(1):32-33
《中国新时代》:您对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比如说对GDP增长有什么看法吗?汪新波:短期经济分析我还得保持点谦虚。短期的东西,实际上是长期的结果。所以,我还是用我对长期问题的认识,来解释你们提出的短期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经济在2010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后,于2011年步入增速下行的区间。2012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不仅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续作用下,呈现出加速回落的态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以及全球不平衡的逆转,意味着世界经济步入结构重构和格局转换时期,决定了世界经济改善的步伐不仅十分缓慢,还充满了不确定性。受此影响,我国外部环境将面临持续的外需下滑和资本外逃的冲击,输入性衰退与波动具有中期化的趋势。因此,应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短期"稳增长"与中期"调结构"之间的矛盾,短期应利用刺激内需弥补外需的下滑,但刺激力度不宜过大,不宜对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做出过激反应,宏观政策的转向不能过猛。一、宏观经济走势预测与分析(一)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转变、"热钱"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通胀上升或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影响导致货膨胀与经济萎缩同时输入概率加大三个方面阐述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由"两防"为"一保一控"的原因及背景,试图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做一剖析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转变、"热钱"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通胀上升或经济衰退、世界经济的影响导致货膨胀与经济萎缩同时输入概率加大三个方面阐述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由"两防"为"一保一控"的原因及背景,试图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做一剖析解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6年前上市的13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2007~2009年新准则实施后宏观经济因素对于这些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影响,以及资产减值的计提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宏观经济状况对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存在正相关关系,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禁止长期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没有反映资产价值的双向变化,企业仍可利用短期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进行盈余管理,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在符合转回条件的基础上应当予以转回。  相似文献   

7.
《中国总会计师》2010,(12):17-17
“短期投机资金进来了,我希望把它放在一个池子里.而不是放到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去,等热钱退走时,放在池子里让它走。”面对热钱流入的担忧.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称中国已在筑池以待。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后的全球性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步演变为流动性陷阱,外生性因素对货币供求的作用递减,当前很有必要理清货币本质,在实体经济领域对利率的内生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长期利率模型揭示了实体经济流通状况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以美国1959~2010年数据为例建立VEC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对长期利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涨、货币政策等外生因素在短期对利率产生影响,长期中利率受到厂商库存和订单增长率等描述的商品平均流通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我国1996—2018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和GDP的年度数据,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的长期与短期关系,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探究两者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GDP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和支出有一个正向的冲击,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对GDP存在一个滞后的正向冲击,但这种冲击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流动性比率指标体系,对我国沪、深两市房地产上市公司2002~2005年的短期偿债能力及相应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流动性水平较弱,存在着用短期资金满足长期资金需求的情况,长期融资不能满足永久性流动资金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