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外学术界对利益集团理论的研究跨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三个学科。尤其是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为人们认识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国内也有诸多学者对利益集团理论进行探讨,但多从政治学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界定会计制度相关的利益集团概念,从利益集团的角度来分析我国会计制度环境变迁。认为会计制度相关利益集团的发展与演变是会计制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会计制度供给博弈的重要参与者。在会计制度相关利益集团的基础上,对会计制度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会计与财务的制度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会计最终成为一种正式制度,而财务还是一种非正式制度。由于制度的刚性,会计很难规范灵活多变的财务活动,这是一种制度的错位。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将财务予以正式化,使其成为一种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如何在制度变迁方式选择、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方面发挥影响,提出中国会计与国际接轨时应当注意促进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地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农地制度环境、正式农地制度和非正式农地制度三个子系统。农地制度系统演化的动力来源于:农地制度环境的变化以及正式农地制度与非正式农地制度之间的持续互动。演化动力的特征决定了农地制度系统的演化主要有渐进式、跳跃式和复合式三种形式。推进农地制度系统演化,需要坚持系统论的观点、重视制度环境的作用、保证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对理解一国经济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主要受制于一个社会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利结构和偏好结构。本文基于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以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为例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经历的从计划向市场的改革变迁历程,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典型特征:政府主导型、强制变迁性、渐进转型性。这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锁定在低效率状态。未来,必须引入新的变量来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才能达到更为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60年:历程回顾与变迁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60年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农地制度与改革开放以来共有私用型农地制度。文章认为,大政治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偏好在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决定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非正式制度创新在边际上的不断积累终会使正式制度偏离其锁定路径;公社型的农地产权制度效率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却比家庭联产经营制具有优势;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7.
道格拉斯·C·诺斯的制度经济学理论所讲的制度包括三个部分,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实施特征。而人类行为有两个具体的方面,动机,对环境的辨识。诺斯关于制度的理论包括制度与生产关系,制度的正式与非正式约束,制度的成本与效率,制度的公平与权威等,这些内容结合中国当下改革,指导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内需的释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特别是制度变迁的依赖路径角度对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制度约束进行分析,解读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增长率相对缓慢的经济现象。本文首先根据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正式制度效率和选择;然后根据格瑞夫的历史制度分析理论,指出非正式制度对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及其经济功能的有界性为意识形态理论提供了起始空间,意识形态不仅在非正式规则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且对正式规则承担着支持和塑造的角色,意识形态存在着两种变迁的方式,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特征,使得其在变迁过程中容易表现出与其他制度安排不同的恶性路径依赖,意识形态可通过减少"摩擦费用",克服"搭便车"倾向,避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提高制度运行的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转型是财政压力下财政制度变迁及产权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各国向全面计划时代的转型其实是利润型财政制度的产物,20世纪末的社会经济转型是原计划经济国家的财政制度从利润型财政制度向税收型财政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它带来了各国向市场化社会的转型,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权力并未受到较好的限制,其追求短期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行为使国家的财政制度具有了租金型财政制度的特征.所以要实现社会经济健康转型,必须规范政府权力,加快税收型财政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